一种基坑支护降水一体化管桩护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896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护降水一体化管桩护壁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降水一体化管桩护壁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管线工程日益增多。目前,基坑护壁桩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基坑施工中大量使用,多为搅拌桩结合锚杆施工工艺。但由于搅拌桩与锚杆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遗留,对地下造成污染,而且搅拌桩与锚杆都属于一次性消耗,不能回收利用,造成浪费。另外,一般情况下,深基坑施工都需要降水,而搅拌桩结合锚杆施工工艺不能起到降水作用,如果遇到地下水,还需要额外实施降水,增加施工周期及工程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基坑护壁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降水一体化管桩护壁结构,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不会造成任何地下遗留、同时具有降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降水一体化管桩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壁桩、挡土板、桩帽、顶撑梁,护壁桩为空心钢管结构、护壁桩一侧设有降水孔,护壁桩上连接有桩间挡土板,护壁桩顶端连接桩帽,相对的护壁桩顶端通过桩帽顶撑梁,共同组成受力结构体系。

护壁桩沿高度方向分为若干段,各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便于组装成任意总长度。

护壁桩上安装挂钩或插销,用以连接桩间挡土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护壁桩、挡土板采取工厂制作,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可以自由组装、拆卸,原有设备支架可以重复利用,并最大程度地节省工期并节约造价(可以工厂预先存货,按需发放,实现加工制作零工期);由于护壁桩、挡土板均可以在施工后拆除再利用,无任何污染,满足环保要求;由于本实用新型护壁桩上预留的降水孔与潜水泵和排水管共同组成降水体系,基坑施工过程中不需要额外降水工艺,能够节省施工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基坑护壁成本、实现基坑护壁纯绿色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护壁桩立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横切断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土体;2—挡土板;3—护壁桩;4—连接法兰;5—桩帽;6—顶撑梁;7—降水孔;8—挂钩;9—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某地下电缆隧道工程,横断面外包尺寸为6米X6米,埋深1.5米,地下水位埋深3米。护壁桩采用空心钢管结构,钢管横截面直径1.02米,壁厚10毫米。护壁桩沿高度方向分为3段,各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桩段长度分别为3米、4米、5米,拼接后总长度10米。在护壁桩桩段侧面沿高度预留降水孔,土体中的水能渗流入桩内,降水孔用筛网封堵,以便过滤泥沙。护壁桩实施机械成孔,在安装桩帽前将潜水泵从顶端下放到桩底进行降水作业(土体中的水渗流入护壁桩内,此时的护壁桩相当于降水井。为防止潜水泵抽水时将泥沙一起带走,导致桩底部土体松动,预先回填500毫米高砾石,用以过滤泥沙)。护壁桩沿管廊纵向间隔4米设置,护壁桩上设有安装挂钩,用以连接桩间挡土板,桩帽为方形,通过法兰与桩连接,桩帽也与桩顶部的撑梁实施法兰连接。在基坑施工完毕后,拔桩时可以在桩帽施加转动,以便使桩与土产生松动,便于拔桩。

具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先实施第一节桩沉桩,采用机械成孔方式,预钻直径1米、深5米的钻孔。然后将第一段5米长的桩段锤击沉入孔中进行护壁,(由于机械钻孔为钢管内径,在沉桩时略有挤土效应,在继续下钻时,护壁桩段不会自行向下脱落)再用机械继续钻孔去4米后,通过法兰将第二节4米长桩与第一段连接,锤击沉桩4米,如此方式再将第三段桩实施完毕后,回填500毫米高砾石。最后将潜水泵从顶端下放到桩底进行降水作业,安装桩帽,安装桩顶支撑梁;

步骤2:开始挖基坑, 随着基坑开挖进行,在护壁桩上安装挂钩,逐层安装挡土板。本例中,挡土板宽度0.5米,因此每当向下开挖0.5米就安装一层挡土板;

步骤3: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回填。先拆除底层挡土板,再回填底层,依次逐层边拆除挡土板边回填;

步骤4:基坑回填后,先拆装桩顶支撑梁和桩帽,然后拆装潜水泵,再逐节拔护壁桩,对于护壁桩拔桩困难的,重新安装桩帽,通过在桩帽处施加扭转,使护壁桩与土产生松动。或向桩内注水润湿周边土体,减小摩擦力。拔桩同时回填桩内土,并分层夯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