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78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是指城区内用于防洪、排涝、引清、蓄水、排水及航运的天然或人工水道。目前多数城市河道在发挥上述功能的同时,还兼顾纳污功能。城市的各种污水,尤其是生活污水都部分地排入河道内,导致河道原有的生态功能失衡,而导致河道黑臭,影响城市形象。

黑臭河道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过量纳污,致使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田肥料农药等污染物往河道肆意排放,导致河道水体恶化,部分污染物堆积与河道底部形成黑臭淤泥,在污染水体同时,水体中原有生物死亡腐烂散发出腥味异臭,长年累月接纳的污染物总量远远超过了河道水体自身具有的自净容量,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底部淤积严重。

黑臭水体受污染情况复杂,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组合手段,方可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而物理除淤是各项治理河道污染手段的基础工序,目前河道除去沉积淤泥多采用物理挖掘的方式,耗时耗力,且常以间隔较长时间进行集中挖掘污泥的整治方法,难以持续保持有效的污染治理,一定程度上使其他组合治理手段治污能力下降,延长污染的治理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该技术主要运用于两岸未完成市政截污干管铺设的黑臭流域的污染快速治理,作为保障性技术消除河道黑臭污物,该技术工艺投资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截污成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包括数目不少于二的固定柱、不低于洪峰水位的柔性截污网,还包括与固定柱成对设置的活动柱,所述的截污网的上边缘与浮球链相固定,浮球链两端设置于两相邻固定柱的上缘;截污网的下边沿与配重链条相固定,配重链条的两侧通过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与两相邻的活动柱相连接,所述的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仅可沿活动柱滑动区、固定柱滑动区上下滑动或变向转动,且以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为活动关节,所述的活动柱可相对于固定柱上下滑动与变向转动;所述的固定柱上缘与滑动柱上缘之间还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不设置于活动柱滑动区、固定柱滑动区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活动柱上、下限位件,活动柱上、下限位件之间的活动柱段为活动柱滑动区;固定柱的顶端和固定柱中段设置有固定柱上、下限位件,固定柱上、下限位件之间的固定柱段为固定柱滑动区,固定柱下限位件下端固定柱段为固定桩区,且活动柱滑动区高度不短于洪峰高度与固定柱滑动区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定机构为设置于活动柱上限位件与固定柱上限位件之间的锁扣。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为相互套嵌的两滑动环,滑动环分别对应套嵌于活动柱滑动区和固定柱滑动区。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配重链条与活动柱滑动区上的滑动环相互扣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截污网下边缘长于上边缘,所述的浮球链的长度与截污网上边缘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的配重链条的长度与截污网下边缘长度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截污网的高度高于固定柱滑动区高度。

更进一步的,还设置有若干配重物,所述的配重物沿所述的配重链条下边边缘均匀排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浮球链两端通过浮球链滑动环套嵌于两相邻的固定柱的固定柱滑动区上缘,并可沿固定柱滑动区自由滑动。

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案,所述的截污网的材料为合成纤维构成的柔性挡水材料。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相对于长时间间隔集中挖掘河道黑臭淤泥,整治河道污染的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截污除淤链网,安装于河道内,在经水流冲刷将黑臭淤泥拦截与截污网内,并可通过活动柱的变向抬升,使上下变动滑移机构沿活动柱滑动区、固定柱滑动区滑移并带动截污网包卷,快速将沉积的黑臭淤泥、河流中中大颗粒不溶物和沙粒卷合于截污网内,通过人工转移、或其他小型机械辅助转移的手段,即可将污物清理,高效便捷,无需通过大型挖掘器械辅助;

2.一般河道治理的固定柱设计高度会比比洪峰水位高,柔性挡水材料设计高度会比治理河道水深高,比洪峰水位低,使用该设计方案时,在水位高涨水流急促的情况下,柔性挡水材料容易被撕裂,乃至截污链网整体被摧毁;本方案柔性截污网采用不低于治理河道洪峰水位的截污网。当河流水位处于正常范围内时,柔截污网呈柔性弯曲状态,由于截污网下边沿的配重链条的重力作用,使截污网下缘垂坠于河道河底,并且对于河流污水、黑臭淤泥、河流中中大颗粒不溶物和沙粒具有截留作用,被包裹于柔性截污网下缘围合区内,在水位高涨河流水流急促情况下,抬升活动柱使截污网包卷污物,在避免水流冲刷截污网而是截污链网被破坏的同时,避免水流冲刷污物至下游扩大污染范围。

3.将浮球链两端通过浮球链滑动环套嵌于两相邻的固定柱的固定柱滑动区上缘的设置方式,相对于直接固定的方式,当河流出现洪峰水位时,浮球链由于浮力作用,随着水面的升高而,浮球链活动环牵引截污网随着水位升高而升高,且由于截污网不低于治理河道洪峰水位高度,并在截污网的配重链条的重力作用下,无论水位高低,污物均被卷合于截污网内,保证了整体的截污效果;当设置截污网下边缘长于上边缘时,还能使截污网下缘拦截更多的污物,提升整体的截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快速截污除淤链网独立网示意图;

图2是本快速截污除淤链网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包括数目不少于二的固定柱1、不低于洪峰水位的柔性截污网4,还包括与固定柱1成对设置的活动柱2,截污网4的上边缘与浮球链3相固定,浮球链3两端设置于两相邻固定柱1的上缘;截污网4的下边沿与配重链条5相固定,配重链条5的两侧通过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与两相邻的活动柱2相连接,活动柱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活动柱上、下限位挡片(22,23),活动柱上、下限位挡片(22,23)之间的活动柱段为活动柱滑动区21;固定柱1的顶端和固定柱1中段设置有固定柱上、下限位挡片(12,13),固定柱上、下限位挡片(12,13)之间的固定柱段为固定柱滑动区11,固定柱下限位件13下端固定柱段为固定桩区14,且活动柱滑动区21高度不短于洪峰高度与固定柱滑动区11的高度;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仅可沿活动柱滑动区21、固定柱滑动区11上下滑动或变向转动,且以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为活动关节,所述的活动柱2可相对于固定柱1上下滑动与变向转动;固定柱1上限位片与活动柱2上限位片之间还设置有锁扣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采用土工布、土工膜或其他柔性合成纤维作为截污网4的材料,所述的上下变向活动机构为相互套嵌的两滑动环(41,42),滑动环(41,42)分别对应套嵌于活动柱滑动区21和固定柱滑动区11,并各自可沿活动柱滑动区21和固定柱滑动区11上下自由滑动,并使活动柱2相对于固定柱1方向移动,配重链条5与活动柱滑动区21上的滑动环相互扣接,浮球链3两端通过浮球链滑动环31套嵌于两相邻的固定柱1的固定柱滑动区11上缘,并可沿固定柱滑动区11自由滑动。

所述的截污网4下边缘长于上边缘,所述的浮球链3的长度与截污网4上边缘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的截污网4的高度高于固定柱滑动区11高度,配重链条5的长度与截污网4下边缘长度相对应;若干配重物7沿所述的配重链条5下边边缘均匀排布。

将固定柱下限位挡片13下端的固定桩区14打入河底,各固定柱滑动区11高于水面高度,如图2所示,将各固定柱1呈弧状分布固定于河道,且呈半弧或劣弧形态排列,且弧形口与水流方向相对设置,两相邻固定柱1之间的浮球链3拉伸呈直链状;各活动柱2与各固定柱1成对设置并使两者的锁扣6相互锁合,配重链条5连通配重物7将截污网4拉伸至河底。

由于截污网4的高度高于河流高度,且在河流水流带动下,污水、黑臭淤泥、以及夹带的中大颗粒不溶物和沙粒被截污网4所包卷,可有效减少上述污物对河流下游的影响;在需要打捞上述污物时,使用勾具勾取河底的滑动环,将滑动环拉升至合理高度,使配重链条5上升并使截污网4包卷污物;解脱固定柱1与活动柱2之间的锁扣6,并使用勾具牵引活动柱2底端,并逐渐使将活动柱2抬起至浮出水面,此时以相互套嵌的两滑动环(41,42)为活动关节,分别相对于活动柱滑动区21与固定柱滑动区11滑动,使污物被包卷与截污网4内,采取人工或小型打捞船辅助即可将污物一次清理,过程简单快捷,适合于对污染河道的持续整治,并使其余辅助治污手段发挥更优的作用效果。

当然,上述固定柱的排布方式仅是作为较为优秀的实施例,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如局部治污时,可采取使固定柱与截污网围合形成封闭区域,或呈面式排布于河岸隔绝外界污物等应用方式,上述的弧形排布的方案仅作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此外,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案例,并依照本实用新型中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方案或精神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