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7849阅读:5184来源:国知局
灌砂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质量检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砂筒。



背景技术:

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填筑材料、路面底基层或基层摊铺层材料及砂石路面的压实质量,需要对碾压后的密度通过现场检测,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对于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的细粒土、砂类土与砾类土的密度试验,通常采用灌砂法检测。

灌砂法是使用灌砂仪进行检测的。灌砂筒包括储砂筒、标定罐和基板。其中,标定罐为一个容积确定的筒形容器,根据装满标定罐的量砂重量确定该量砂的密度。实际检测是使用储砂筒和基板进行测量。

但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清扫基板放置的压实层,还是会影响基板的平整度,导致储砂筒出砂孔与试洞对应不精准。位于储砂筒上筒体底面的砂子不易进入下筒体的出砂口,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基板没有固定,容易出现位移,导致出砂口和试洞对不准,造成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灌砂筒,能够解决基板无固定,导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灌砂筒,包括:储砂筒和基板;

储砂筒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内设置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水平内接于所述储砂筒内,以将所述储砂筒分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

还包括:

开关部,其由移动部和限位部构成;所述移动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的边缘,另一端穿出所述储砂筒,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其与所述第一通孔尺寸相同;所述限位部包括一对挡片,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上且位于所述移动部的两侧,所述挡片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移动部;

其中,一对挡片以及移动部设置为:移动部转动至贴合其中一个挡片时,移动部的第二通孔正对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通孔,移动部转动至贴合另一个挡片时,移动部封闭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是,还包括:实心圆柱形的第二隔板,其设置于所述上筒体内,所述第二隔板的曲面与所述上筒体的内壁无缝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面与所述移动部的上表面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由上至下形成一贯通的漏斗形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三通孔顶端直径与所述第二隔板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通孔底端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正上方。

优选的是,还包括:至少两个长方体结构的配重块,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侧;其中,

所述基板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

所述配重块其中一个侧面的长度与所述基板第一侧面的长度相等,且该侧面由底边向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长和高相等,且极性相异。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下筒体下端开口相同的第四通孔。

优选的是,还包括:橡皮泥层,其铺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挡片的主要目的是对移动部实现限位,现有技术中,移动部没有设置限位,只能在储砂筒的开口中转动,但无法控制移动部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第二通孔是否与第一通孔对齐,或移动部是否转动至封闭第一通孔。本申请,通过挡片来解决这一问题,使用者仅需将移动部转动至于挡片相抵,即可实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齐/封闭第一通孔。

2、针对现有技术中上筒体的下端为水平设置的,因此在第三通孔周边的砂料需要外力才能通过第三通孔进入下筒体,且操作不便,导致测量不精准,本申请通过将第二隔板中设置为漏斗形,使上筒体下端的砂料均能自动通过第三通孔到达下筒体,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

3、由于基板都是由合金制成,质量轻,基板容易移动,导致出砂口和试洞对不准,造成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本申请中,在基板位置确定后,通过配重块从两侧夹住基板,以将基板固定,之后再放置储砂筒,就不会造成基板移动的问题,且也方便拆除基板和配重块,可重复使用。

4、橡皮泥层是可拆卸的铺设于基板底面的,在开试洞后,压实层会有很多碎石料,导致压实层不平整,影响基板的平整度,通过在基板底面铺设橡皮泥层,优选厚度为3-6cm,之后对准试洞放置基板可对压实层表面的碎料吸附,之后取下橡皮泥层,再将基板与试洞对准后固定,橡皮泥层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部和限位板的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橡皮泥层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砂筒,包括:储砂筒1和基板5;

储砂筒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内设置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水平内接于所述储砂筒1内,以将所述储砂筒1分隔为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其中上筒体11的顶端为进砂孔,下筒体12的底端为出砂孔,所述第一隔板2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21,连通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以让砂通过。

基板5一般为类似方形的结构,其中部开设有第四通孔51,以与下筒体12的出砂孔连通。

还包括:

开关部,其由移动部3和限位部构成;移动部3类似片状结构,但不限于这一种形状。所述移动部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隔板2上表面的边缘,另一端穿出所述储砂筒1,所述移动部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其与所述第一通孔21尺寸相同;所述限位部包括一对挡片22,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2上且位于所述移动部3的两侧,所述挡片22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移动部3。移动部3可贴合第一隔板2绕铰接点转动,储砂筒1上设置有开口供移动部3穿出和转动。

其中,一对挡片22以及移动部3设置为:移动部3转动至贴合其中一个挡片22时,移动部3的第二通孔31正对第一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移动部3转动至贴合另一个挡片22时,移动部3封闭第一隔板2上的第一通孔21。设置挡片22的主要目的是对移动部3实现限位,现有技术中,移动部3没有设置限位,只能在储砂筒1的开口中转动,但无法控制移动部3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第二通孔31是否与第一通孔21对齐,或移动部3是否转动至封闭第一通孔21。本申请,通过挡片22来解决这一问题,使用者仅需将移动部3转动至于挡片22相抵,即可实现第二通孔31与第一通孔21对齐/封闭第一通孔2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实心圆柱形的第二隔板4,其设置于所述上筒体11内,所述第二隔板4的曲面与所述上筒体11的内壁无缝固定,且所述第二隔板4的底面与所述移动部3的上表面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4由上至下形成一贯通的漏斗形第三通孔41,其中所述第三通孔41顶端直径与所述第二隔板4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通孔41底端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21的直径相等,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正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对现有技术中上筒体11的下端为水平设置的,因此在第三通孔41周边的砂料需要外力才能通过第三通孔41进入下筒体12,且操作不便,导致测量不精准,本申请通过将第二隔板4中设置为漏斗形,使上筒体11下端的砂料均能自动通过第三通孔41到达下筒体12,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两个长方体结构的配重块6,其设置于所述基板5相对的两侧;其中,

所述基板5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

所述配重块6其中一个侧面的长度与所述基板5第一侧面的长度相等,且该侧面由底边向上设置有第二磁铁61,所述第二磁铁61与所述第一磁铁的长和高相等,且极性相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基板5都是由合金制成,质量轻,基板5容易移动,导致出砂口和试洞对不准,造成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本申请中,在基板5位置确定后,通过配重块6从两侧夹住基板5,以将基板5固定,之后再放置储砂筒1,就不会造成基板5移动的问题,且也方便拆除基板5和配重块6,可重复使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5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下筒体12下端开口相同的第四通孔5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橡皮泥层7,其铺设于所述基板5的底面。橡皮泥层7是可拆卸的铺设于基板5底面的,在开试洞后,压实层会有很多碎石料,导致压实层不平整,影响基板5的平整度,通过在基板5底面铺设橡皮泥层7,优选厚度为3-6cm,之后对准试洞放置基板5可对压实层表面的碎料吸附,之后取下橡皮泥层7,再将基板5与试洞对准后固定,橡皮泥层7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