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于道路收水井内可提取的垃圾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83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置于道路收水井内可提取的垃圾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放置于道路收水井内可提取的垃圾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都在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其核心就是在地下布设大量的管道,在雨季容纳储存雨水,减轻排水管道压力,在降雨结束后再把储存的雨水用于绿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于城市道路排水管均埋置于地下,道路收水井内经常遗落入垃圾物,垃圾物会在水动力较小时滞留在排水管内,长期以往管道内垃圾物越积越多,使排水管道的可流水断面变小,在雨季会由于雨水不能及时排除而致使路面积水及至形成湖泊,降低雨季排洪能力,造成道路拥堵、交通混乱甚至危及车辆和行人安全。目前本领域对城市道路收水井的清理主要靠人工清理,清理的难度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也难于清理彻底,因此研究一种可有效阻止垃圾物进入排水管的设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放置于道路收水井内可提取的垃圾物收集装置,该装置可保证道路排水管的排水畅通,安装清理方便且外形美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放置于道路收水井内的垃圾物收集装置具有一个带上端敞口的双层斗状壳体,壳体的下层腔内径小于上层腔内径,在壳体上沿中部连装有直杆提手,在壳体的上层腔一侧的腔壁上等间隔开设有多个条形泄水孔,在壳体的下层腔一侧壁的底部开有一排多个渗水孔,在壳体上部侧边装有用于与道路收水井壁连接的抗浮销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在壳体上层腔一侧壁的下部开有两排多个渗水孔,在壳体下层腔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实际应用中,将该垃圾物收集装置的壳体通过抗浮销栓(以及附设于收水井内壁上的支撑锚栓)安装在位于道路井篦子下的收水井中,平时用于收集储存由井篦子上落入的垃圾物,防止垃圾物进入雨水排水管道造成堵塞;在雨季来临之前,打开收水井的井篦子,解除装置壳体的抗浮销栓与收水井间的连接,通过提手将该装置提出收水井,然后清理内存垃圾物,清理完毕后再将装置放入收水井中使其继续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安装拆卸,利用其收集储存垃圾物方便,清理垃圾物更方便,可有效杜绝垃圾物进入雨水管道造成的管道堵塞,同时降低了人工清理频次,减少了道路拥堵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Ⅱ-Ⅱ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Ⅲ-Ⅲ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向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壳体,2-提手,3-泄水孔,4-抗浮销栓,5-渗水孔,6-支撑锚栓,7-井篦子,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制作结构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垃圾物收集装置为一种放置在道路收水井内的随时可提出清理的1.5mm厚不锈钢板制双阶层斗状壳体设备,设备的底部收集垃圾物,侧上部出水,在雨季来临前提出该装置清理储存垃圾物,清理完毕后将装置装放入收水井中使其继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结构如图1-图6所示。它具有一个带上端敞口的双阶层斗状壳体1,壳体1的下层腔内径小于上层腔内径,在壳体1上沿中部连装有用于提取装置本体的直杆提手2,在壳体1的上层腔一侧壁上等间隔开设有多个条形泄水孔3,在壳体1的下层腔一侧壁的底部开有一排渗水孔5,在壳体1上部侧边装有用于与道路收水井壁连接的抗浮销栓4(具体为壁厚2mm直径20mm的钢套筒)。图5中的标号6为预置于收水井内壁上用于托撑该垃圾物收集装置的支撑锚栓,该支撑锚栓6为直径12mm的化学锚固螺栓,锚固深度为90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如图7所示。它具有一个带上端敞口的双阶层斗状壳体1,壳体1的下层腔内径小于上层腔内径,在壳体1上沿中部连装有用于提取装置本体的直杆提手2,在壳体1的上层腔一侧壁上等间隔开设有多个条形泄水孔3,在壳体上层腔一侧壁的下部开有两排多个渗水孔5,在壳体下层腔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水孔5,在壳体1上部侧边装有用于与道路收水井壁连接的抗浮销栓4(具体为壁厚2mm直径20mm的钢套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