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830阅读:39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顺畅,淋浴时可保证淋浴者双脚不会浸泡在水中,舒适性好的淋浴房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建筑装饰领域中,淋浴房排水结构通常设置在淋浴房的一角,淋浴时,大部分的水会顺沿人体流向地面,流向地面的水又在惯性的作用下流向四处,一般只有当地面的水积聚到一定深度时才从淋浴房转角处的地漏排出,排水缓慢,且在淋浴过程中淋浴者双脚始终浸泡在水中,人体感知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排水顺畅,淋浴时可保证淋浴者双脚不会浸泡在水中,舒适性好的淋浴房排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缓慢,在淋浴过程中淋浴者双脚始终浸泡在水中,人体感知舒适性差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包括淋浴地面,所述淋浴地面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淋浴房底座,淋浴房底座的周边与对应的淋浴房墙面间形成环形排水槽,在淋浴房底座的表面上又交错排列着若干个防滑排水槽,防滑排水槽的两端导通连接着环形排水槽,在环形排水槽的底部设有导通于下水管的外地漏。通过在淋浴地面的中部设置带防滑排水槽的淋浴房底座,淋浴房底座的周边又与对应的淋浴房墙壁间又设有间隙从而形成环形排水槽,外地漏设置在环形排水槽的底部,淋浴时,流向地面的水首先顺沿纵横分布在淋浴房底座表面的防滑排水槽快速流入环形排水槽,汇集在环形排水槽的水再进一步从外地漏排出,结构简单,排水顺畅,期间淋浴者所站的淋浴房底座基本保持干爽状态,因此淋浴者双脚不会浸泡在水中,舒适性好,同时防滑排水槽又起到防滑及按摩足底的作用,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防滑排水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防滑排水槽在淋浴房底座的表面上呈等距离排列。半圆形的防滑排水槽排水顺畅,同时易于清扫。

作为优选,与所述外地漏对应的环形排水槽底部穿插着地漏内管,在地漏内管外又套装着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口通过带漏水孔的漏水环固定在地漏内管上。排水管通过漏水环套装固定在地漏内管外,即可在楼板基层上的装饰层出现问题,装饰层内渗入的水即顺沿装饰层内的防水层表面溢出流向漏水环,再从漏水环上的漏水孔流入排水管,结构简单,通过二级地漏的二次排水,有效的避免了在地面装饰铺装层出现问题时发生的渗漏水现象,保证了装修质量。

作为更优选,所述淋浴地面包括楼板基层及设于楼板基层上的淋浴地面装饰层,漏水环夹设于楼板基层与淋浴地面装饰层之间。确保楼板基层上的装饰层出现问题,装饰层内渗入的水全部流入排水管后排出。

在漏水环上方对应的装饰层内可以填充石子等材料,作为优选,在所述漏水环上方对应的淋浴地面装饰层内填充有陶粒。陶粒可在漏水环的上方形成孔隙,便于渗漏水向漏水孔汇集流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具有下述优点:淋浴时流向地面的水首先顺沿淋浴房底座表面的防滑排水槽快速流入环形排水槽,再进一步从外地漏排出,结构简单,排水顺畅,期间淋浴者所站的淋浴房底座基本保持“干爽”状态,因此淋浴者双脚不会浸泡在水中,舒适性好,同时防滑排水槽又起到防滑及按摩足底的作用,安全可靠;又根据二级排水理论将排水地漏设计为复合排水地漏系统,当上层地面装饰铺装层出现问题时,即便水渗漏至下层,渗漏水也能及时从下层地漏二次顺利排出,确保淋浴房不会产生渗漏水现象,保证了装修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浴房排水结构,包括淋浴地面1和垂直堆砌在淋浴地面1周边的淋浴房墙面3,淋浴地面1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淋浴房底座2,在淋浴房底座2的表面上纵横交错排列着若干个防滑排水槽5,防滑排水槽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在淋浴房底座2的表面上呈等距离排列,淋浴房底座2的周边与对应的淋浴房墙面3间围合形成环形排水槽4,防滑排水槽5的两端导通连接着环形排水槽4,在环形排水槽4的底部带有一个导通于下水管的外地漏6,与外地漏6对应的环形排水槽4底部垂直穿插着地漏内管7,外地漏6扣罩在地漏内管7的上端口上,在地漏内管7下端部外又套装着排水管8,排水管8的上端口通过带漏水孔9的漏水环10固定在地漏内管7外环面上,其中的淋浴地面1包括楼板基层11及位于楼板基层11上的淋浴地面装饰层12,漏水环10水平夹设于楼板基层11与淋浴地面装饰层12之间,且在漏水环10上方对应的淋浴地面装饰层12内填充有陶粒1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