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65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主要用于沼泽、湿地、沙地的地基增强材料。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在东部沿海,存在大量的滩涂湿地,西部地区有存在大量沼泽、湿地,在西北部地区,存在沙漠地区,在这些地区修建公路、铁路,以及各种构筑物十分困难,地基处理成本很高,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近年来,人们想了好多的办法来处理极软弱地基,主要措施还是换填。将原来的地基材料挖出,再从外地取土运输过来进行换填,一是运输距离比较远,造成成本很高,二是换地取土又进一步造成取土地区的环境破坏,而且,工程施工进度也大受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

如果采用集装袋充填沙土堆砌进行地基增强,又很容易因局部沉降造成个别集装袋独立下沉,几乎无法实现减少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能够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包括封底,封底上竖直均布设置着若干顶面敞开的直筒状物,各相邻直筒状物的竖向侧壁连接在一起,即相邻直筒状物的竖向侧壁连接面呈竖向布置的直线形;所述的封底为机织布构成或无纺布构成,直筒状物内径为100—1000mm,直筒状物高度为100—600mm,直筒状物壁厚为0.2—5mm。

直筒状物为圆筒或椭圆筒或棱形筒。

在软弱地基或砂土地基上使用时,首先需要清标、整平,人工逐件逐件地将本实用新型集束式土工集装袋展开,用U型钢钉将其四周的各个突出位置固定,U型钉的长度应保证打入地下20cm,然后,用装载机进行填充,填充高度应不低于集装袋20cm以上,以保证压实过程不致造成集装袋被压,采用小型振动碾进行初步碾压,再用大型碾压机压实,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如果在沼泽地及软地基上使用时,应采用不宜过大的集束式土工集装袋,首先,选择一个临时施工现场,人工将集装袋展开、并在其下放置“井字形”四条大型吊装带,采用U型钉固定,用装载机装填沙土等本地较好的土质,装填完成后,用吊装机吊住四条吊装带,将集装袋吊起,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需要加固的位置,如此,按照次序逐件放置,将固定位置填充完成,然后采用小型振动碾多次碾压,等压实度足够时在采用大型碾压机进行最后的碾压,已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在软弱地基或砂土地基上使用时,原来一般采用无纺土工布或有纺土工布进行铺设、包覆式加筋,但这类材料不具备竖向约束效果,基本上只起到隔离作用,路基承载力提高很少,出现波浪路面的状况很普遍;如果采用本实用新型集束式土工集装袋进行加筋,由于这种集装袋具有足够的高度,使路基加筋产生了一种“深层地基平台”的作用,这样既可以保证水平加固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具有竖向荷载抗弯能力,使得路基的承载能力有个明显的提升,基本消除了波浪路面的产生。

如果在沼泽地及软地基上使用时,由于无法进行机械化施工,甚至人工都难以进入,而采用这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则可以直接将这种“大平台”直接放置进去,形成一个新的可以承载的巨大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承载能力,不但人工可以上去操作,甚至机械也可以直接上平台施工,大大改善了施工条件,解决了恶劣条件下的施工难题,解决了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实现了极软地基、沼泽地区修建人工构筑物的梦想。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集束式土工集装袋,如图1、图2所示,包括封底3,封底3上竖直均布设置着若干顶面敞开的直筒状物2,直筒状物2用以盛装沙土。各相邻直筒状物2的竖向侧壁1连接在一起,即相邻直筒状物的竖向侧壁1连接面呈竖向布置的直线形;所述的封底3为机织布构成或无纺布构成,直筒状物2内径为100—1000mm,直筒状物2高度为100—600mm,直筒状物2壁厚为0.2—5mm。

直筒状物2为圆筒或椭圆筒或棱形筒。

将这些集装袋整齐堆放,紧紧排列在一起,相邻两个袋子的筒状边竖向缝合在一起,形成网状排列的集束式的土工集装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