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74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淋浴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回家洗澡成为一种常态。淋浴设备在每个家庭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一般的淋浴设备主要由淋浴杆、顶喷花洒、手持花洒等部件组成,顶喷花洒安装在淋浴杆的上端部,手持花洒通过软管与淋浴杆连接;手持花洒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喷水角度,但是需要人手长期握持,若是手持花洒固定在花洒固定座上时,其喷水角度又受限于固定座,不能灵活调整;而顶喷花洒无需人手握持,但是顶喷花洒的出水高度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人体高度调整,影响使用体验,并且顶喷花洒的出水角度只能小角度调整,无法实现侧面喷水;因此现有的淋浴设备存在使用上的局限性,需要一种可灵活调整喷水角度和喷水高度的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花洒支架结构,能调整顶喷花洒的喷水角度和喷水高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包括一顶喷花洒、一手持花洒、一分水体,所述分水体设有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分水体还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第一出水口与顶喷花洒相通,第二出水口与手持花洒相通,其中所述顶喷花洒通过一旋转臂与分水体连接,所述旋转臂与分水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旋转臂与顶喷花洒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分水体内配合有一阀芯,所述分水体的侧面配合有一控制阀芯转动的切换旋钮,所述阀芯配合有止水垫片,所述止水垫片的尺寸大于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的口径。

所述切换旋钮与分水体之间配合有档位结构,所述档位结构包括设在切换旋钮上的卡槽和配合在分水体上的弹簧销。

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互垂直,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相对。

所述旋转臂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过水段、出水端,所述连接端、过水段、出水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过水段、出水端相互之间相通,所述分水体一端延伸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连接端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连接端的内径大于转动轴的外径,所述连接端套置转动轴,连接端与转动轴之间设有密封圈,连接端与转动轴之间形成进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一侧流道与进水流道相通。

所述转动轴与连接端之间设有实现旋转臂360°旋转定位的棘轮结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在转动轴上的卡齿以及固定配合在连接端内的棘轮。

所述转动轴、棘轮与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锁孔,转动轴和棘轮以及连接端通过穿过各个锁孔的螺栓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连接端与过水段相互垂直,所述过水段与出水端相互垂直,所述旋转臂呈现一种“匚”形结构。

所述出水端通过一转动接头与顶喷花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套置出水端,转动接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转动接头与出水端之间形成有一过水腔室,所述过水腔设有一出水流道连通顶喷花洒,所述出水端侧面设有与过水腔室相通的出水孔。

所述转动接头通过一堵头限制于出水端上,所述堵头与出水端螺纹连接,堵头与转动接头相互抵靠。

所述分水体还配合有用于固定手持花洒的花洒固定座。

所述花洒固定座为万向花洒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顶喷花洒是通过一可转动的旋转臂连接到分水体上,可以通过转动旋转臂控制顶喷花洒的高度和喷水角度,也可以通过转动顶喷花洒控制顶喷花洒的喷水角度,灵活调节顶喷花洒的高度和喷水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配合有顶喷花洒和手持花洒);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不配合有顶喷花洒和手持花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顶喷花洒出水);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手持花洒和顶喷花洒同时出水);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手持花洒出水)。

符号说明:

顶喷花洒1

手持花洒2

分水体3

进水口31 进水管311 第一出水口32侧流道321 第二出水口33

阀芯34 止水垫片34 切换旋钮35 卡槽351 弹簧销352

转动轴36 卡齿361 花洒固定座37

旋转臂4

连接端41 棘轮411 进水流道412

过水段42 出水端43 出水孔431

转动接头44 过水腔室441 出水流道442 堵头443

螺栓a 密封圈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组合花洒支架组结构,其包括一顶喷花洒1、一手持花洒2、一分水体3,所述分水体3设有进水口31连接进水管311,所述分水体3还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第一出水口32与顶喷花洒1相通,第二出水口33与手持花洒2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顶喷花洒1通过一旋转臂4与分水体3连接,所述旋转臂4与分水体3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旋转臂4与顶喷花洒1可转动的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转动旋转臂4控制顶喷花洒1的高度和喷水角度,也可以通过转动顶喷花洒1控制顶喷花洒1的喷水角度,灵活调节顶喷花洒1的高度和喷水角度。

具体的,所述分水体3内配合有控制本实用新型出水状态的一阀芯34,所述分水体3的侧面配合有一控制阀芯34转动的切换旋钮35,所述阀芯34配合有止水垫片341,所述止水垫片341的尺寸大于进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第二出水口33的口径,切换旋钮35转动带动阀芯34转动使得止水垫片341封堵进水口31或第一出水口32或第二出水口32,控制手持花洒2和顶喷花洒1的出水状态,配合图6至图8所示,可以实现单一的手持花洒2出水、或单一的顶喷花洒1出水、或混合的手持花洒2与顶喷花洒1同时出水。其中分水体3的第一出水口32和第二出水口33相互垂直,所述进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或第二出水口33相对;以所述进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相对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状态,设定初始位置时,止水垫片341封堵进水口31,进水水路关闭,不出水;当切换旋钮35正向转动90°时,止水片封堵第二出水口33,顶喷花洒1出水,手持花洒2不出水;当切换旋钮35再正向转动45°时,即切换旋钮35正向转动135°时,止水片不封堵进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第二出水口33,顶喷花洒1和手持花洒2同时出水;当切换旋钮再正向转动45°时,即切换旋钮正向转动180°时,止水片封堵第一出水口32,手持花洒2出水,顶喷花洒1不出水。

配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臂4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41、过水段42、出水端43。其中所述连接端41与过水段42相互垂直,所述过水段42与出水端43相互垂直,使得所述旋转臂4呈现一种“匚”形结构;配合图4所示,所述分水体3一端延伸一转动轴36,所述转动轴36与连接端4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端41套置于转动轴36上,转动轴36与连接端41之间设有密封圈b,所述转动轴36与连接端41之间配合有棘轮结构,通过棘轮机构使得旋转臂4可以绕着转动轴36实现360°旋转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顶喷花洒1的顶面出水和侧面出水。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在转动轴36上的卡齿361以及固定配合在连接端41内的棘轮411;所述转动轴36、棘轮411与连接端41之间分别设有相通的锁孔,通过一螺栓a穿过各个锁孔,将转动轴36和棘轮411以及连接端41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端41的内径大于转动轴36的外径,使得连接端41与转动轴36之间形成进水流道412,所述第一出水口32通过一侧流道321与进水流道412相通,所述侧流道321的方向与第一出水口32的方向垂直;

配合图5所示,所述出水端43通过一转动接头44与顶喷花洒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44套置出水端43,所述转动接头44与出水端43之间设有密封圈b。所述转动接头44和出水端之间形成有一过水腔室441,所述过水腔室441设有一出水流道442连通顶喷花洒1,所述出水端43的侧面设有与过水腔室441相通的出水孔431,所述转动接头44通过一堵头443连接出水端43,所述堵头443与出水端43螺纹连接,堵头443与转动接头44相互抵靠,通过堵头443限制转动接头44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分水体3上还配合有用于固定手持花洒2的花洒固定座37,所述花洒固定座37可以为现有的万向花洒固定座,可实现多角度调节。

进一步,所述切换旋钮35与分水体3之间配合有档位结构,通过所述档位结构方便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状态,所述档位结构包括设在切换旋钮35上的卡槽351和配合在分水体3上的弹簧销35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顶喷花洒1是通过一可转动的旋转臂4连接到分水体3上,可以通过转动旋转臂4控制顶喷花洒1的高度和喷水角度,也可以通过转动顶喷花洒1控制顶喷花洒1的喷水角度,灵活调节顶喷花洒1的高度和喷水角度。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