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733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资源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今天,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因此,依靠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水资源利用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有:从水资源评价人手,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和合理利用;从健全法制人手,实现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从控制水污染和污水资源化人手,保障用水质量和增加供水能力;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人手,特别是从协调采水、用水和排水的管理入手,提高用水的能力;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管理人手,缓解城市缺水和水污染;从水与森林、土地的关系人手,保护水生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制定和实行应变计划与方案。现需要一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节能环保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包括出水管、显示屏、阀门、储水箱体、动力装置、备用储水箱、水压感应器、接口,所述显示屏设置在储水箱体的前侧上部,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储水箱体的底部外侧,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在动力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管的中部设有阀门,所述备用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体的底部右侧,所述备用储水箱的底部设有水压感应器,所述储水箱体及备用储水箱的底部连接处设有接口。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主体、连接杆、扇叶,所述主体设置在动力装置外部,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主体的右侧,所述扇叶设置在连接杆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扇叶设置为6个,6个所述扇叶对称设置在连接杆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箱体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压感应器、显示屏与外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阀门与水压感应器通过蓝牙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动力装置的源动力设计来源于水压对扇叶产生的压力,节能环保;水压感应器与阀门及外部终端的连接方式可以使使用者随时方便的利用储水箱体内的废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水管;2、显示屏;3、阀门;4、储水箱体;5、动力装置;501、主体;502、连接杆;503、扇叶;6、备用储水箱;7、水压感应器;8、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包括出水管1、显示屏2、储水箱体4、动力装置5、备用储水箱6,所述显示屏2设置在储水箱体4的前侧上部,所述动力装置5设置在储水箱体4的底部外侧,所述出水管1固定连接在动力装置5的底部,所述出水管1的中部设有阀门3,所述备用储水箱6设置在储水箱体4的底部右侧,所述备用储水箱6的底部设有水压感应器7,所述储水箱体4及备用储水箱6的底部连接处设有接口8。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主体501、连接杆502、扇叶503,所述主体501设置在动力装置5外部,所述连接杆502设置在主体501的右侧,所述扇叶503设置在连接杆502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503设置为6个,6个所述扇叶503对称设置在连接杆502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1与储水箱体4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压感应器7、显示屏2与外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2与水压感应器7通过蓝牙无线连接。

工作原理:该节能环保水资源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废水从储水箱体4的上表面进入,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压力会冲开接口8从而进入备用储水箱6,水压增大对水压感应器7的压力逐渐增大,达到临界点时阀门2会自动打开水流运动带动扇叶503转动产生源动力使水流经出水管1流入外部可以方便洗车等用处,节能环保,水压下降扇叶503停止转动阀门2关闭即可继续储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