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自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60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过滤收集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雨水自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城市建设解决雨水排放问题的思路是快排快放,通过地面雨水口收集将其排水市政雨水管网系统,最终引流至自然水域。这种处理方法并未考虑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浪费了自然资源,并且未设置调蓄与净化设施,在强降雨环境下被雨水卷入管路系统的垃圾与杂物不仅容易堵塞管路,同样会对自然水域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即针对现代化城市设计的新型雨洪管理概念,让城市基础设施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能够弹性应对雨水带来的冲击,在降雨时收集雨水、滞留雨水、净化雨水、储蓄雨水、渗透雨水,在需要时再将存储的雨水释放利用;

然而,现有的过滤装置通常仅仅将雨水过滤,而过滤后的杂质或部分污水无法分流排出,使得过滤效果差,而且无法满足“海绵城市”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实现更好雨水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上的进水管、排污管和雨水收集管,在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有筒状过滤网,在过滤网内设置有伞状引流机构,在所述过滤网下方连通有倒锥形斗,所述倒锥形斗连通所述排污管。

所述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管正对所述过滤网和所述倒锥形斗。

所述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

所述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其中,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为0.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在过滤网中设置伞状水流结构,不仅有利于过滤,还能够使雨水在通过过滤网后尽可能流向收集方向,同时垃圾从底部排污口放掉,较好的实现了雨水自动过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雨水自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1上的进水管2、排污管3和雨水收集管4,在进水管2下方设置有筒状过滤网5,在过滤网5内设置有伞状引流机构6,在过滤网5下方连通有倒锥形斗7,倒锥形斗7连通所述排污管3。从进水管2流入的雨水经伞状引流机构6,分散到周围过滤网5处过滤,本实施例的伞状引流机构6可以将90%以上的雨水通过过滤网5过滤之后流向雨水收集管5方向。而过滤出的杂质落入倒锥形斗7内,经排污管3排出,进而实现雨水的自动过滤功能。

本实施例伞状引流机构6的伞状角度可以根据雨水量而定,大雨水量可以设置大角度伞状结构,小雨量可以设置小角度伞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管4正对过滤网5和倒锥形斗7,以方便过滤后的雨水流出。而本实施例的过滤网5优选为不锈钢过滤网,其过滤精度为0.4mm,该精度下的过滤网过滤效果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