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203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下水。



背景技术:

下水,通常安装于脸盆、浴缸等,具有排水、蓄水的功能。现有的下水,包括下水主体、与下水主体螺接的下水接管以及设于下水主体内的阀盖组件,阀盖组件包括阀盖座、固定在阀盖座上的跳阀以及连接跳阀的阀盖,阀盖座与下水主体为一体成型,在阀盖座上设有多个下水孔;通过按压阀盖,促使跳阀上下弹跳,从而实现阀盖封住或打开下水主体的通水孔。上述结构的下水,丝状物很容易缠绕在阀盖座上,清理时,需要拆卸掉阀盖与跳阀,然后通过专用工具勾出丝状物,清理较麻烦。另外,现有的下水在排水时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下水,它可以简化阀盖座的清理过程,降低下水排水时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下水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新型下水,包括下水主体、与下水主体螺接的下水接管以及设于下水主体内的阀盖组件,所述阀盖组件包括阀盖座、固定在阀盖座上的跳阀以及连接跳阀的阀盖,所述阀盖座活动插设于下水主体的通水孔内,在阀盖座的外壁套设有O型圈,所述O型圈与通水孔内壁密封贴合;所述阀盖上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可封住阀盖座;所述下水主体的通水孔外沿设有倒角面;所述下水接管内设有降噪机构,所述降噪机构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为波浪形截面绕下水接管中心线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在集水盘上形成了若干波峰与若干波谷,所述若干波峰一一正对阀盖座上的若干下水孔;所述集水盘的底面匹配波峰的位置设有柔性垫块,所述柔性垫块支撑在集水盘座上,集水盘座与集水盘的结构一致,在集水盘与集水盘座的波谷位置设有若干对应的排水孔,所述集水盘座上的排水孔连接有螺旋排水管。

所述螺旋排水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小孔。

所述集水盘座支撑在下水接管内壁的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下水,将阀盖座与下水主体设计成可拆分结构,并通过O型圈实现两者的密封,使得在清理阀盖座上的丝状物时,可直接取出阀盖组件,而无需一一拆卸掉阀盖与跳阀,在取出阀盖组件后,可使用普通工具清理丝状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下水,在下水接管内设置了降噪机构,水下落后冲击在集水盘的波峰位置,通过波峰至波谷平滑的过渡,缓冲并吸附了水的冲击力,由于在集水盘与集水盘座之间设置了柔性垫块,这进一步提高了集水盘缓冲水冲击力的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下水,流动至集水盘波谷位置的水最终流至螺旋排水管,通过螺旋排水管,延长水在螺旋排水管内的排放路程,最大限度的释放水的冲击力;另外,为了加速水的排放,特别在螺旋排水管上设置了若干小孔,螺旋排水管内的水从若干小孔排出,从小孔排出水沿螺旋排水管的外壁流下,依然能够呈螺旋状流至下水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降噪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阀盖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下水,包括下水主体1、与下水主体1螺接的下水接管2以及设于下水主体1内的阀盖组件3,所述阀盖组件3包括阀盖座4、固定在阀盖座4上的跳阀5以及连接跳阀5的阀盖6,所述阀盖座4活动插设于下水主体1的通水孔7内,在阀盖座4的外壁套设有O型圈8,所述O型圈8与通水孔7内壁密封贴合;所述阀盖6上设有密封条18,所述密封条18可封住阀盖座4;所述下水主体1的通水孔7外沿设有倒角面19;当阀盖6的密封条18与阀盖座4匹配密封时,阀盖6的上表面低于下水主体1的上表面,当阀盖6的密封条18离开阀盖座4时,阀盖6的上表面与下水主体1上表面齐平,且阀盖6周边对准倒角面19;由于阀盖6上的密封条18匹配密封阀盖座4,使得阀盖6的直径远远小于通水孔7的孔径,在需要取出整个阀盖组件3时,倒角面19能够增加阀盖6外周面与通水孔7孔壁之间的间距,方便使用者手指捏住阀盖6,并顺利取出阀盖组件3;另外,通过封住阀盖座4的方式,来取得排水或储水的结构,能够减小阀盖6的尺寸,减小生产成本;所述下水接管2内设有降噪机构,所述降噪机构包括集水盘9,所述集水盘9为波浪形截面绕下水接管2中心线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在集水盘9上形成了若干波峰10与若干波谷11,所述若干波峰10一一正对阀盖座4上的若干下水孔12;所述集水盘9的底面匹配波峰10的位置设有柔性垫块13,所述柔性垫块13支撑在集水盘座14上,集水盘座14与集水盘9的结构一致,在集水盘9与集水盘座14的波谷11位置设有若干对应的排水孔15,所述集水盘座14上的排水孔15连接有螺旋排水管16。

所述螺旋排水管16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小孔(图中未画)。

所述集水盘座14支撑在下水接管2内壁的支座17上。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出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下水,在安装时,将带有阀盖组件3的下水主体1从脸盆的上方插入,然后将下水接管2放到脸盆的下方并与下水主体1实现螺纹连接,从而将下水固定在脸盆上。

在使用时,通过按压阀盖6,继而驱动跳阀5弹跳,从而使阀盖6在封闭下水主体1的通水孔7、打开下水主体1的通水孔7的模式之间自如切换。在需要对缠绕在阀盖座4上的丝状物进行清理时,我们可以按压阀盖6,使下水主体1的通水孔7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阀盖6与通水孔7之间存在着间隙,这样,我们通过这个间隙的作用取出阀盖组件3,从而完成清理工作。

在下水实现排水的过程中,脸盆内的水首先流动至阀盖座4,通过阀盖座4上的下水孔12垂直下落至下水接管2内的集水盘9,由于集水盘9的波峰10正对下水孔12,这样,水首先冲击在波峰10位置,并迅速向两侧流动至波谷11位置,在向波谷11流动过程中,水的冲击力被削弱,流动至波谷11位置的水从排水孔15进入螺旋排水管16,水沿着螺旋排水管16最终流至下水道,在螺旋排水管16内,水的流动轨迹为螺旋下落,延长了水的流动路程,最终在排入下水道时的水的冲击力降为最低,降低排水噪音;另外,有时候存在着排水速度过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螺旋排水管16上开了多个小孔(图中未画),这帮助螺旋排水管16更快的排出水,从小孔(图中未画)排出的水沿着螺旋排水管16的螺旋外壁倾流而下,同样达到了缓冲的目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下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