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029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施工技术,尤其涉及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一般较大工程的建筑设计中,由于所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量过大,不能进行连续浇注,且由于地基变形,或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热胀冷缩等原因,需留有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在这些缝处必须安装止水带来防止水的渗漏问题。

在现有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中,通常采用跳仓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该施工工艺虽然解决了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等施工过程中所遗留下的问题,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施工进度较慢。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时,需分别进行仓位钢筋的绑扎、安装止水带和支护模板,当某一仓位浇筑完成后,还需经过养护期后才能进行模板的拆除,进行钢筋绑扎和安装填缝沥青木板进行下一仓位的浇筑,这就导致了施工进度的延长。

2、施工材料耗费较大。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时,由于不能同时进行施工,需对不同仓位进行模板支护,这就导致模板耗费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模板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包括顶层钢筋、底层钢筋、止水带和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钢筋框、砂浆垫块和填缝沥青木板,附加钢筋框分为一对上附加钢筋框和一对下附加钢筋框,一对上附加钢筋框与顶层钢筋连接,一对下附加钢筋框与底层钢筋连接;上附加钢筋框和下附加钢筋框之间设置两对砂浆垫块,一对砂浆垫块与上附加钢筋框固定绑扎,另一对砂浆垫块与下附加钢筋框固定绑扎,上下两对砂浆垫块之间放置止水带;填缝沥青木板分为上填缝沥青木板和下填缝沥青木板,上填缝沥青木板设置在一对上附加钢筋框之间,下填缝沥青木板设置在一对下附加钢筋框之间。

进一步地,上附加钢筋框与顶层钢筋焊接,下附加钢筋框与底层钢筋焊接。

进一步地,顶层钢筋是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组成的钢筋网,底层钢筋是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组成的钢筋网。

止水带根据需要选择,优选的,止水带为654型中孔型,宽度为350mm,厚度为10mm。附加钢筋框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优选的,附加钢筋框的加工宽度为160mm,加工高度为76mm,其中钢筋的直径为8mm。砂浆垫块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优选的,砂浆垫块的高度控制为25mm。

本实用新型用于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等混凝土结构中,可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结构不仅不影响砼的性能,而且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可以连续浇筑混凝土,克服了跳仓法间隔施工的缺陷,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还能减少模板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在图中,101、顶层横向钢筋;102、顶层纵向钢筋;201、底层横向钢筋;202、底层纵向钢筋;3、上附加钢筋框;4、下附加钢筋框;5、砂浆垫块;6、止水带;7、上填缝沥青木板;8、下填缝沥青木板;9、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3、4所示,一种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包括顶层钢筋、底层钢筋、附加钢筋框、两对砂浆垫块5、止水带6、填缝沥青木板和砼9。顶层钢筋由顶层横向钢筋101和顶层纵向钢筋102组成,顶层横向钢筋101和顶层纵向钢筋102构成网状;底层钢筋由底层横向钢筋201和底层纵向钢筋202组成,底层横向钢筋201和底层纵向钢筋202构成网状。附加钢筋框分为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和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填缝沥青木板分为上填缝沥青木板7和下填缝沥青木板8。砼9填充结构空间。

所述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和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分别与顶层钢筋、底层钢筋焊接。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和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之间分别放置填缝沥青木板7、8,附加钢筋框3、4起到固定填缝沥青木板7、8的作用。

所述止水带6放置在上附加钢筋框3和下附加钢筋框4之间,并绑扎固定止水带6与上、下两对砂浆垫块5。止水带6为654型中孔型,宽度为350mm,厚度为10mm。所述的两对砂浆垫块5的高度控制为25mm,将附加钢筋3、4与止水带6保持25mm的间距,防止形成渗水通道、影响止水效果。

所述固定绑扎在附加钢筋框4上、位于止水带6下侧的两个砂浆垫块5和下填缝沥青木板8共同作用,三个位置顶托支撑止水带6,防止止水带6因重力向下弯曲变形,附加钢筋框4布置间距500mm。

所述固定绑扎在附加钢筋框3下、位于止水带上侧的两个砂浆垫块5摁压固定止水带6,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将止水带6浮起,附加钢筋框3布置间距500mm与附加钢筋框4位置对应布置。

所述的上附加钢筋框3所用钢筋的直径为8mm,加工宽度为160mm,加工高度依据止水带设计预埋深度确定为76mm;加工高度(76mm)=止水带设计埋深(1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两层钢筋101、102直径和(24mm)-砂浆垫块5高度(25mm)。下附加钢筋框4所用钢筋的直径也为8mm,加工宽度为175mm;加工宽度(175mm)=止水带6半幅宽度(175mm)+止水带6外缘超宽(10mm)-填缝沥青木板8设计宽度左右均分值(10mm)。下附加钢筋框4的加工高度根据钢筋混凝土实际情况据实制作:顶、底层纵向钢筋102、202的净高-附加钢筋框3的高度(76mm)-上下砂浆垫块5高度(50mm)-止水带6厚度(10mm)。

所述两对附加钢筋框3、4对填缝沥青木板7、8左右方向固定,确保混凝土结构尺寸及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相符。

上述的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可用于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等混凝土结构中,可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

工艺施工顺序:

1)加工制作附加钢筋框,附加钢筋框分为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和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

2)依设计变形缝在垫层上布混凝土分块线;

3)绑扎底层钢筋;

4)在底层钢筋上焊接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下附加钢筋框4与混凝土竖向钢筋错位布置,并在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之间固定下填缝沥青木板8;

5)在一对下附加钢筋框4上分别绑扎固定下砂浆垫块5;

6)在下砂浆垫块5和下填缝沥青木板8上放置止水带6;

7)绑扎顶层钢筋;

8)将顶层钢筋和上附加钢筋框3焊接,上附加钢筋框3与下附加钢筋框4位置对应,并在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之间固定上填缝沥青木板7;

9)将一对上附加钢筋框3和一对上砂浆垫块5绑扎固定;

10)浇筑混凝土;连续浇筑混凝土时,附加钢筋框3、4两侧混凝土需对称入仓及振捣,防止发生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在河北省遵化市黎河八级水电站引水渠进口钢筋混凝土底板中的应用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