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485发布日期:2018-07-31 20:4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体黑臭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民众对“洁净河流”的诉求和渴望强烈,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雨污混流排入河道造成的污染。在绝大多数城市,对雨污合流现状并没有实施分流措施,虽然极少地区对雨污合流管设置了分流装置,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截污弃流装置中设置电动阀门,电动阀门长期处于污水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损坏,修理成本很高;且一般在晴或少雨季节,电动阀门不需要维修;而在梅雨季节,电动阀门损坏率较高,此时又不便维修,出现装置不能发挥其功能性作用的现象,这种完全依赖电控的装置可靠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分流效果的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包括集水池、设置在集水池内的隔墙以及设置在所述隔墙上的分流自控装置;

所述隔墙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所述隔墙将集水池分隔成排水区和排污区;所述排污区设置有雨污合流进水管,所述排污区内还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入水口朝上;所述排水区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朝上;

所述分流自控装置包括一杠杆,所述杠杆的支点与所述隔墙铰接;所述杠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进水口相适配的第一阀门,另一端设置有与排污管入水口相适配的第二阀门;所述杠杆位于第一阀门的一侧还设置有浮筒。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上延平行于杠杆的方向设置有配重管,所述配重管的中心与所述隔墙对应,所述配重管内设置有配重球。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位于支点的两侧、沿杠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杠杆的端部固接,所述连接杆为伸缩结构,包括与杠杆端部固接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通过伸缩杆与所述杠杆的端部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为直杆或曲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为球状、圆锥状或圆盘状。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管内对应与杠杆支点的位置设置有分隔板;所述配重管内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放置有配重球。

进一步地,所述隔墙上的溢流孔与集水池池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排污管道排污口与集水池池底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水池内液位高低,借助浮筒浮力大小驱动杠杆,控制管道阀门的启闭,通过两道阀门的控制,分别将污水从排污管道排出,将雨水从排水管道排出,做到精确的分流排放,大大减少雨污合流对自然水体的污染。排污管道与排水管道间的液位差通过支撑墙体上的溢流孔控制。配重球在杠杆运动过程中可加速且放大杠杆的作用效果。整个系统完全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无需借助任何人工手段或电控系统,其结构简单可靠,构思巧妙,设计及制造成本低,具有极为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排污管道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排水管道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圆球状阀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圆锥状阀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包括集水池12、设置在集水池内的隔墙5以及设置在所述隔墙5上的分流自控装置;

所述隔墙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6;所述隔墙将集水池分隔成排水区和排污区;所述排污区位于集水池的上部设置有雨污合流进水管11,所述排污区内还设置有排污管9,所述排污管的入水口朝上;所述排水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10的进水口朝上;

所述分流自控装置包括一杠杆1,所述杠杆的支点与所述隔墙5铰接;所述杠杆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进水口相适配的第一阀门2,另一端设置有与排污管入水口相适配的第二阀门3;所述杠杆位于第一阀门的一侧还设置有浮筒 4;所述浮筒通过伸缩杆16与所述杠杆的端部固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杠杆为直杆或曲杆。所述杠杆对应第一阀门一侧的力臂与该侧力臂浮筒浮力、浮筒重力以及阀门重力的合力的乘积小于或等于杠杆另一侧力臂与第二阀门的重力的乘积;所述杠杆对应第一阀门一侧的力臂与该侧力臂浮筒重力以及阀门重力的合力的乘积大于或等于杠杆另一侧力臂与第二阀门的重力的乘积。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杠杆上延平行于杠杆的方向设置有配重管7,所述配重管的中心与所述隔墙对应,所述配重管内设置有配重球8。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杠杆为一直杆,所述杠杆位于支点的两侧、沿杠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3,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本实施例中通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杠杆长度进行调节,为第一、二阀门与排水管和排污管的对应带来了方便。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3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杠杆的端部固接,所述连接杆为伸缩结构,包括与杠杆端部固接的导向管 15,所述导向管15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14。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1的具体方案,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为球状、圆锥状或圆盘状。本实施例通过将阀门设置成球状、圆锥状或圆盘状,能精确、可靠地实现阀门的关闭效果,避免出现关闭不严引起的渗漏现象。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配重管内对应与杠杆支点的位置设置有分隔板;所述配重管内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放置有配重球。

实施例7

作为实施例1的具体方案,所述隔墙上的溢流孔与集水池池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排污管道排污口与集水池池底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雨污终端分流自控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污水存积在集水池的排污区,浮筒和第一阀门依靠重力下坠,第二阀门3开启,污水从排污管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存积在排污区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到排水区,排水区内液位上升,浮筒受到浮力作用上浮,驱动该侧杠杆上扬,当杠杆1稍微超越平衡点时,配重球8迅速动作向第二阀门的一端滚动,从而使第二阀门关闭排污管道9的入水口,第一阀门2开启,雨水从排水管道10排出。排污道9与排水管10间的液位差通过中间墙体5上的溢流孔6实现控制。配重球8在杠杆1运动过程中加大杠杆1的作用效果,使阀门开启和关闭动作加快。降雨结束后,集水池12内液位下降,浮筒4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第一阀门 2关闭,又回到图1所示的排污状态。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水池内液位高低,借助浮筒浮力大小驱动杠杆,控制管道阀门的启闭,通过两道阀门的控制,分别将污水从排污流管道排出,将雨水从排水管道排出,有效地将前期污水和少量雨水与后期大量雨水进行分流排放,大大减少雨污合流对自然水体的污染。排污管道与排水管道间的液位差通过支撑墙体上的溢流孔控制。配重球在杠杆运动过程中可加速且放大杠杆的作用效果。整个系统完全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无需借助任何人工手段或电控系统,其结构简单可靠,构思巧妙,设计及制造成本低,具有极为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