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817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领域,具体的是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作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即共同沟、共同管道,即建于城市地下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现统一规划。

在利用台车进行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时,外侧模设置成大面积整体模板。大面积整体模板较重,移动难度大。为了便于大面积整体模板的移动,通常在外侧模下部设置滚轮装置,以便推动或者牵引大面积模板。但是,外侧模设置成大面积整体模板,在放置时通常采取平放的方式,起吊时,一端抵靠支撑面,另一端绕抵靠支撑面的一端翻转,直到外侧模侧立。但是,翻转、侧立的过程容易将滚轮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以降低外侧模的移动难度,满足外侧模移动的需求,同时其使用周期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城市综合管廊沿其环向包括位于底部的U形底板和位于顶部的倒U形管廊墙体;沿城市综合管廊径向,外侧模位于U形底板的外侧;包括位于U形底板外侧的支座、轨道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支撑梁和设置于支撑梁上的一组导向轮;所述支撑梁位于支座上方,所述导向轮位于支撑梁上方,所述轨道位于导向轮上方;

所述支撑梁沿综合管廊纵向延伸,且支撑梁安装于支座并沿综合管廊径向与支座活动配合,在支撑梁与支座之间设置有调节并锁紧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支撑梁并沿支撑梁延伸方向设置成一列;所述轨道位于外侧模外侧贯通外侧模长度方向,并安装于外侧模底部,且与导向轮滚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可拆卸安装于综合管廊对应的U形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钢梁和钢板,所述钢梁一端为与U形底板相连接的安装端,另一端为水平向U形底板外侧延伸的悬臂端;所述钢板固定连接于钢梁的安装端,钢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于钢板与钢梁相连接以外的区域,钢梁通过螺栓孔与U形底板采用双头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孔仅有一个,且该一个螺栓孔位于钢梁的上方。

进一步的,设置有与所述U形底板的竖向导墙浇筑成一体的两端头带有螺纹孔的对拉螺栓;所述螺栓孔与对拉螺栓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放置于钢梁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螺母一、螺母二、螺母三和螺杆;所述固定座位于钢梁悬臂端的上方且固定于钢梁,在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螺杆适配的沿钢梁长度方向贯通固定座的通孔一;所述螺母三固定于支撑梁与相对应通孔一的侧面;所述螺母一和螺母二分居通孔一的两侧并相对夹紧固定座,所述螺杆依次经螺母一、通孔一、螺母二和螺母三后将支撑梁与固定座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设置螺母三处设置有沿螺母三轴向贯通支撑梁的通孔二。

进一步的,在支撑梁的两侧固定有方板,其中一块方板位于螺母三与轨道之间,所述通孔二贯通支撑梁两侧的方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铺设轨道与导向轮配合对外侧模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外侧模移动后的实际位置与理论要求位置的偏差,利于外侧模调整就位;且解决了吊车无法靠近的区域的外侧模的移动。通过支撑梁沿综合管廊径向与支座活动配合,即支撑梁可在支座上移动位置,使得支撑梁沿综合管廊径向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适应脱模、支模过程中,外侧模沿综合管廊径向的位置变化。通过导向轮与轨道滚动配合,有利于降低牵引外侧模的牵引力。最终,降低了外侧模移动的难度。为了避免影响外侧模与U形底板的贴合,故,轨道位于外侧模外侧。而轨道安装于外侧模并贯穿外侧模的长度方向,导向轮通过支撑梁安装于支座,使轨道与外侧模的连接点更多,在模板竖向放置的过程中,轨道全程与支撑面接触,受力面积增大,更不易损坏轨道,提高了该导向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中,支座1、钢梁11、安装端111、悬臂端112、钢板12、螺栓孔121、轨道2、导向轮3、调节装置4、固定座41、通孔一411、螺母一42、螺母二43、螺母三44、螺杆45、通孔二46、支撑梁5、方板51、外侧模6、U形底板7、对拉螺栓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城市综合管廊外侧模支撑导向装置,城市综合管廊沿其环向包括位于底部的U形底板7和位于顶部的倒U形管廊墙体;沿城市综合管廊径向,外侧模6位于U形底板7的外侧;包括位于U形底板7外侧的支座1、轨道2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支撑梁5和设置于支撑梁5上的一组导向轮3;所述支撑梁5位于支座1上方,所述导向轮3位于支撑梁5上方,所述轨道2位于导向轮3上方;

所述支撑梁5沿综合管廊纵向延伸,且支撑梁5安装于支座1并沿综合管廊径向与支座1活动配合,在支撑梁5与支座1之间设置有调节并锁紧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装置4;所述导向轮3安装于支撑梁5并沿支撑梁5延伸方向设置成一列;所述轨道2位于外侧模6外侧贯通外侧模6长度方向,并安装于外侧模6底部,且与导向轮3滚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铺设轨道2与导向轮3配合对外侧模6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外侧模6移动后的实际位置与理论要求位置的偏差,利于外侧模6调整就位;且解决了吊车无法靠近的区域的外侧模6的移动。通过支撑梁5沿综合管廊径向与支座1活动配合,即支撑梁5可在支座1上移动位置,使得支撑梁5沿综合管廊径向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适应脱模、支模过程中,外侧模6沿综合管廊径向的位置变化。通过导向轮3与轨道2滚动配合,有利于降低牵引外侧模6的牵引力。最终,降低了外侧模6移动的难度。为了避免影响外侧模6与U形底板7的贴合,故,轨道2位于外侧模6外侧。

由于外侧模6放置时,通常平放于支撑面,装模时,将外侧模6翻转至侧立,然后在将外侧模6装配到位。轨道2安装于外侧模6,导向轮3通过支撑梁5安装于支座1,与惯用的导向轮3安装于外侧模6的设置相比,轨道2贯穿外侧模的长度方向,故其与外侧模的连接点更多,在模板竖向放置的过程中,轨道全长均与支撑面接触,受力面积增大,从而使轨道2不易受损坏,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外侧模6的长度方向与外侧模6与综合管廊纵向相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座1可以安装于任何可行的位置,如地面、U形底板7等。而本说明书中所表示方位的内侧和外侧均以综合管廊的包围区为参照,朝向综合管廊包围区的一侧为内侧,背对综合管廊包围区的一侧为外侧。

为了便于支座1的安装,且便于控制轨道2的安装精度,优选的,所述支座1可拆卸安装于综合管廊对应的U形底板7。支座1通过U形底板7支撑,在安装时,便以U形底板7为基准,减小了支座1的安装误差,有利于减少支座1上的导向轮3的安装误差。综合管廊施工完毕,位于其外周的支座1需要拆卸,故,支座1与U形底板7可拆卸连接。

支座1可以为沿支撑梁5延伸方向设置的连续钢架等,但是,为了节约制作支座1的材料,减轻支座1的重量,以便于支座1的安装,优选的,所述支座1包括钢梁11和钢板12,所述钢梁11一端为与U形底板7相连接的安装端111,另一端为水平向U形底板7外侧延伸的悬臂端112;所述钢板12固定连接于钢梁11的安装端111,钢板12上设置有螺栓孔121,所述螺栓孔121位于钢板12与钢梁11相连接以外的区域,钢梁11通过螺栓孔121与U形底板7采用双头螺栓连接。悬臂结构的钢梁11沿支撑梁5延伸方向间断布置,单个钢梁11较轻便,从而减轻支座1的整体重量,进而减小了支座1对U形底板7的剪力;并且,悬臂结构的钢梁11制作简单,采用工字钢即可。

优选的,所述螺栓孔121仅有一个,且该一个螺栓孔121位于钢梁11的上方。仅有一个螺栓孔121节约拆卸和组装支座1的时间。而该一个螺栓孔121位于钢梁11的上方,配合外侧模6的重力作用,使得支座1不会绕该螺栓孔121转动,保证了导向组件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在已经浇筑完成的U形底板7上钻孔,优选的,设置有与所述U形底板7的竖向导墙浇筑成一体的两端头带有螺纹孔的对拉螺栓71;所述螺栓孔121与对拉螺栓71相适应。

调节装置4可以为液压缸或者气缸等,为了节约成本,优选的,所述支撑梁5放置于钢梁11上;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固定座41、螺母一42、螺母二43、螺母三44和螺杆45;所述固定座41位于钢梁11悬臂端112的上方且固定于钢梁11,在固定座41上设置有与螺杆45适配的沿钢梁11长度方向贯通固定座41的通孔一411;所述螺母三44固定于支撑梁5与相对应通孔一411的侧面;所述螺母一42和螺母二43分居通孔一411的两侧并相对夹紧固定座41,所述螺杆45依次经螺母一42、通孔一411、螺母二43和螺母三44后将支撑梁5与固定座41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支撑梁5放置于钢梁11上,在支撑梁5上与钢梁11上均无需设置导向结构,加工简单。所述螺母三44固定于支撑梁5与相对应通孔一411的侧面,是指螺母三44的中心线与通孔一411的中心线重合,螺母三44可以固定于支撑梁5的外侧面,还可以固定于支撑梁5的内侧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5设置螺母三44处设置有沿螺母三44轴向贯通支撑梁5的通孔二46。

为了对支撑梁5进行加强,优选的,在支撑梁5的两侧固定有方板51,其中一块方板51位于螺母三44与轨道2之间,所述通孔二46贯通支撑梁5两侧的方板5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