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码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07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码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往复流水域中的全天候码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全天候码头主要是通过在港池上方加建具有避雨挡风及货物装卸功能的建筑物(一般称船库),使得船舶在装卸作业时期不受风雨影响。对于大型港口运输部门,特别是专业化港口企业,全天候码头是一种运行效率高、服务水平高的码头布置形式。通过建设全天码头可以提高码头装卸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改善港口作业条件,提高港机作业效率和港口整体通过能力。根据全天候码头运输货物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建成的全天候码头泊位等级最大为5000吨级。根据国内外现有全天候码头的建设及使用情况,一般全天候码头选址于环抱式港池内或有掩护水域内,因为该位置水流流速较小。

根据现有的全天候码头靠泊船舶吨级实际靠离泊允许作业情况,其作业标准见下表1:

表1 全天候码头靠离泊允许作业标准

根据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全天候码头靠离泊作业要求较高,同时全天候码头由于装卸作业环境较好,其对于船舶靠泊频次要求也高,所以现有的全天候码头均建设在浪小、风小、基本无流的环抱式港池或有掩护水域内;而在有一定往复流速和流向夹角的水域设置全天候码头尚未见报道,因此,在该相关技术领域研究有利于拓展全天候码头的使用范围。

此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天候码头有较高的需求。但是沿海岸线能形成环抱水域或有掩护水域内的港址相对较少,而因潮汐影响形成往复流水域的港址相对较多。因此,基于沿海地区往复流水域的相关自然条件情况,并根据全天候码头靠离泊作业要求,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全天候码头结构及适用于该布局下的靠离泊作业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往复流水域中的全天候码头结构,使得在往复流水域中船舶能够安全、迅速地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天候码头结构,包括:

靠泊段水工平台:所述靠泊段水工平台用于完成船舶在往复流水域中的靠离泊与出入库平移系统的衔接;

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所述靠泊段水工平台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竖向截面成L型结构设置;

用于完成船只进出入船库的出入库平移系统:所述出入库平移系统设置于靠泊段水工平台上或设置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上,或设置于船库江侧水工平台的一侧位置;且所述出入库平移系统包括通过钢绞线串联连接的摩擦式绞车、主动小车、从动小车、张紧滑轮、转向滑轮和托辊,所述主动小车与从动小车运行于小车轨道上;

船库江侧水工平台:所述船库江侧水工平台设置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上船库的外侧,且船库江侧水工平台的端部设置有绞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和靠泊段水工平台的侧面间隔设置有滚动护舷和DA护舷,设置纵向高度根据水位和船型确定;

所述滚动护舷为靠泊和受力护舷;

所述DA护舷为用于防止码头与船舶发生碰擦的辅助护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船库江侧水工平台侧面设置有DA护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靠泊段设置于往复流水域主流方向的下游侧或靠泊段设置于港池段的主潮流方向下游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靠泊段水工平台上表面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出入库平移系统,提供船舶在靠泊段水工平台和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的高效运动;且提出了在复杂流场往复流条件下的船舶靠离泊作业流程,使得在往复流水域中船舶能够安全、迅速地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同时与后续出入库作业、装卸作业顺利衔接,各作业系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衔接可靠、有序、迅速,从而提升整个全天候码头系统的整体作业效率及服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全天候码头结构俯视图。

图中:A、主潮流方向;B、回旋水域;1、靠泊段水工平台;2、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3、船库;4、船库江侧水工平台;5、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往复流水域中的全天候码头结构结构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全天候码头结构,请参看图1所示,包括:

靠泊段水工平台1:靠泊段水工平台1用于完成船舶在往复流水域中的靠离泊与出入库平移系统的衔接;

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2:靠泊段水工平台1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2竖向截面成L型结构设置;

用于完成船只进出入船库3的出入库平移系统:出入库平移系统设置于靠泊段水工平台1上或设置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2上,或设置于船库江侧水工平台4的一侧位置;且出入库平移系统包括通过钢绞线串联连接的摩擦式绞车、主动小车、从动小车、张紧滑轮、转向滑轮和托辊,主动小车与从动小车运行于小车轨道上;

船库江侧水工平台4:船库江侧水工平台4设置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上船库的外侧,且船库江侧水工平台4的端部设置有绞盘5。

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和靠泊段水工平台的侧面间隔设置有滚动护舷和DA护舷,设置纵向高度根据水位和船型确定;

滚动护舷为靠泊和受力护舷;

DA护舷为用于防止码头与船舶发生碰擦的辅助护舷。

船库江侧水工平台4侧面设置有DA护舷。

靠泊段设置于往复流水域主流方向的下游侧或靠泊段设置于港池段的主潮流方向下游侧。

靠泊段水工平台1上表面与港池段全天候作业平台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靠泊段设置于往复流水域主流方向的下游侧或靠泊段设置于港池段的主潮流方向下游侧。

出入库平移系统组成:是由1台摩擦式绞车、1台主动小车、3台从动小车、一个张紧滑轮、若干转向滑轮和托辊、1根牵引小车轨道组成牵引系统,系统内各部分均有一条钢绞线串联起来。

本实施例中出入库平移系统作业型式:

1)、船舶靠泊后,船舶将缆绳分别系在1台主动小车和3台从动小车上,使得船舶和各台小车之间不存在相对位移。

2)、系泊完成后,启动摩擦式绞车,绞拉钢绞线,使得小车在轨道上进行平移,同时船舶也随小车进行平移。在此时,张紧滑轮、若干转向滑轮和托辊起到稳定钢绞线走向和受力的作用;牵引小车轨道起到对于小车平移线路进行限定的作用。

3)、船舶牵引完毕后,船舶缆绳从4台小车上解下,并系在系船柱上,完成牵引。

适用于全天候码头结构结构的靠离泊作业方式:假设工程水域往复流主流为主潮流方向,所述靠泊段设置于港池段的主潮流方向下游侧参见图1,所述靠离泊作业方式包括以下流程:

落潮和平潮时期船舶靠离泊流程:

靠泊流程:船舶航行至回旋水域→船舶调头形成顶流方向→船体左舷靠泊于靠泊段上→船舶艏艉系缆→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进入船库→到位后再次系缆完成;

离泊流程:船舶在船库内完成装卸→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出船库→船体靠泊于靠泊段上→系艉缆,船艏右舷连系船库江侧水工平台绞盘→船艏通过绞盘调头→松艉缆离泊;

涨潮时期船舶(右舷)靠离泊流程:

靠泊流程:船舶航行至回旋水域→船舶调头形成顶流方向→船体右舷靠泊于靠泊段上→船舶艏艉系缆→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进入船库→到位后再次系缆完成;

离泊流程:船舶在船库内完成装卸→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出船库→船体靠泊于靠泊段上→松艏艉缆离泊;

涨潮时期船舶(左舷)靠离泊流程:

靠泊流程为:船舶航行至回旋水域→拖轮辅助船体左舷靠泊于靠泊段上→船舶艏艉系缆→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进入船库→到位后再次系缆完成;

离泊流程为:船舶在船库内完成装卸→船舶联系出入库装置→利用出入库装置使船体出船库→船体靠泊于靠泊段上→系艉缆,拖轮(或抛锚船)辅助船艏调头→松艉缆离泊。

总体作业方案:采用固定水工设施辅助船舶靠泊作业,采用“先靠泊,后入库;先出库,再离泊”的作业方式相对便利且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