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引流槽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9097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带有引流槽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引流槽的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地漏的排水性能直接影响卫生间、厨房等场所的卫生质量,目前,地漏的主要技术研究方向集中于排水快、防异味、防阻塞和易清理四个方面;其中,排水是地漏最重要的功能,所以,排水设计一直是地漏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实际施工中,会遇到地面倾斜角度过小,地漏水平位置较高,地漏排水不畅的情况,此时需要重新对地面施工,增加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更换地漏,如果原有排水预留孔小于新地漏外沿尺寸,新地漏外沿将高于地面,此时地漏便会排水不畅带来地面积水,这种情况下,需要修整原有排水预留孔,使其与新地漏完全吻合,由于上述2种情况都需要土石工作业,所以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地漏水平位置高于地面时,能够具有自动引流功能的带有引流槽的地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引流槽的地漏,包括地漏外沿和地漏圆盖,所述地漏外沿中心处设置有地漏腔体,所述地漏腔体设置在地漏安装腔体内,所述地漏腔体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所述地漏圆盖,所述地漏圆盖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地漏外沿表面设置有四条纵向通往所述地漏腔体的引流槽。

所述引流槽在所述地漏外沿表面对称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引流槽之间夹角互成90°,所述引流槽的开槽深度不小于所述地漏外沿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引流槽底部为圆弧形,所述引流槽的开槽宽度为5-10mm。

所述地漏腔体下端设置有地漏出水口,地漏出水口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地漏腔体的直径尺寸,所述地漏外沿、地漏腔体和地漏出水口是一体化结构。

所述地漏腔体上端开口尺寸与所述地漏圆盖的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引流槽与安装地面接近,当地面积水较多时,利用压力差,可将地面积水自动引入地漏腔体,同时产生对称向心拉力,将积水引至地漏表面,从而溢流至腔体;当地面积水较少时,引流槽可缓慢引流积水,使积水逐渐减少。

2、本实用新型中引流槽的圆弧型底部可以减少污垢沉积,便于清理;且引流槽的开槽宽度合适,因为开槽宽度过小会影响引流速度,宽度过大向心拉力变小,也会影响引流量。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地漏在水平位置高于地面时的自动引流功能,节省了安装工程量,操作简单;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仅针对地漏外沿,所以适用于任何现有地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引流槽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引流槽的地漏处于排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地漏处于排水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图中,1-地漏外沿,2-地漏圆盖,3-地漏腔体,4-地漏安装腔体,5-漏水孔,6-引流槽,7-地漏出水口,8-地面,9-水流方向。

实施例:一种带有引流槽的地漏,包括地漏外沿1和地漏圆盖2,地漏外沿1中心处设置有地漏腔体3,地漏腔体3设置在地漏安装腔体4内,地漏腔体3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地漏圆盖2,地漏圆盖2上设置有漏水孔5,地漏外沿1表面设置有四条纵向通往地漏腔体3的引流槽6。

引流槽6在地漏外沿1表面对称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引流槽6之间夹角互成90°,引流槽6的开槽深度不小于地漏外沿1厚度的三分之二,引流槽6底部为圆弧形,引流槽6的开槽宽度为5-10mm。

地漏腔体3下端设置有地漏出水口7,地漏出水口7的直径尺寸小于地漏腔体3的直径尺寸,地漏外沿1、地漏腔体3和地漏出水口7是一体化结构。

地漏腔体3上端开口尺寸与地漏圆盖2的尺寸相匹配。

操作时,将地漏安装在预设的地面8上的地漏安装腔体4位置处,当地面8积水较多时,利用压力差,本实用新型可将地面8积水自动引入地漏腔体3,同时产生对称向心拉力,将积水水流方向9由地面8引至地漏圆盖2表面,从而溢流至地漏腔体3;当地面8积水较少时,积水水流方向9可由引流槽6缓慢引流积水至地漏圆盖2表面,使积水逐渐减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未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