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管桩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9750发布日期:2018-06-02 06:24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管桩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行业安装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形管桩端板,连接方桩两端、固定预应力钢筋且使用中韧性强、寿命长,连接定位固定安全系数高。



背景技术:

高强度管桩端板又称环保法兰,是使管子与管子相互连接的零件,连接于管端,管桩端板主要用于建筑地基管桩的连接,其作用一方面主要用于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涨拉钢筋骨架,使之产生预应力,另一方面在打桩时管桩端板需承受打桩机锤击,并起到两两管桩之间的连接作用,综上所述其是制作预应力高强度水泥管桩必不可缺的金属构件。

而现有结构设计所使用的圆形管桩端板,其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涨拉钢筋骨架时,所产生的预应力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连接两两管桩端板的定位孔设计不合理,导致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连接不稳定且使用中韧性差、寿命短,同时现有结构的圆形管桩端板生产加工原材料消耗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管桩端板。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管桩端板,解决现有管桩端板在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预应力达不到施工要,及连接安装不稳定的问题,其设计合理、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同时圆形设置为三个依次递减的定位圈结构,节约了生产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用中具有较强韧性,保证定位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管桩端板,包括第一定位连接圈、及设置第一连接圈外层的第二连接圈,及设置在第二连接圈外层的第三连接圈,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为一体旋压成型且相互连接面为坡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调节孔、若干个第二定位调节孔和若干个第三定位调节孔,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第一定位调节孔、第二定位调节孔和第三定位调节孔为一体旋压成型结构。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圆形管桩端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连接坡面的第一加强凸起,及设置在第二连接圈与第三连接圈连接坡面的第二加强凸起,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第一定位调节孔、第二定位调节孔、第三定位调节孔、第一加强凸起和第二加强凸起为一体旋压成型结构。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位于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上的第一定位调节孔、第二定位调节孔、第三定位调节孔至少设置五个且位置相对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孔、第二定位调节孔、第三定位调节孔的尺寸由里之外依次递增。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的直径为400mm-600mm,且第一定位连接圈、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的厚度依次为16mm、18mm、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形管桩端板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管桩端板在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预应力达不到施工要,及连接安装不稳定的问题,其设计合理、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同时圆形设置为三个依次递减的定位圈结构,节约了生产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用中具有较强韧性,保证定位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形管桩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形管桩端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第一定位连接圈、2-第二连接圈、3-第三连接圈、4-第一定位调节孔、5-第二定位调节孔、6-第三定位调节孔、7-第一加强凸起、8-第二加强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圆形管桩端板,包括第一定位连接圈1、及设置第一连接圈1外层的第二连接圈2,及设置在第二连接圈2外层的第三连接圈3,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和第三连接圈3为一体旋压成型且相互连接面为坡面结构,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和第三连接圈3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调节孔4、若干个第二定位调节孔5和若干个第三定位调节孔6,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第三连接圈3、第一定位调节孔4、第二定位调节孔5和第三定位调节孔6为一体旋压成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圆形管桩端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连接圈1与第二连接圈2连接坡面的第一加强凸起7,及设置在第二连接圈2与第三连接圈3连接坡面的第二加强凸起8,其中,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第三连接圈3、第一定位调节孔4、第二定位调节孔5、第三定位调节孔6、第一加强凸起7和第二加强凸起8为一体旋压成型结构,其韧性强且双坡面凸起结构,不影响正常的装配作业且能提高整体结构所承载的预应力;及位于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第三连接圈3上的第一定位调节孔4、第二定位调节孔5、第三定位调节孔6至少设置五个且位置相对应,及第一定位调节孔4、第二定位调节孔5、第三定位调节孔6的尺寸由里之外依次递增,上述结构的定位调节孔,便于装配和调整;及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和第三连接圈3的直径为400mm-600mm,且第一定位连接圈1、第二连接圈2和第三连接圈3的厚度依次为16mm、18mm、20mm,上述结构的管桩端板能适用多种场合装配使用需求且依次递减的整体厚度结构韧性强和耐磨耐腐蚀等特性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