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712发布日期:2018-06-05 22:1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泄洪坝,具体涉及一种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



背景技术:

目前,升降式水闸,翻板闸坝等已逐渐淘汰,弧形闸门和橡胶坝造价高,如公布号为CN106522175A公开的一种水力自动启闭弧形闸门,包括设置在坝墩上的第一支铰座,所述第一支铰座上铰接有支臂,所述支臂的另一端与闸门门页固定相连,所述闸门门页为中空水箱式结构,与所述支臂相对一侧的闸门门页面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半径线与支臂回转半径线不相重合,位于上游侧的弧形板上设置有进水装置,位于下游侧的闸门门页上设置有排水装置。另外,液压升降式拦河坝由于具有各方面优势正大量推广,但液压升降式拦河坝的油缸和压力油管置于水中,一旦液压油泄漏,则拦河坝自动泄水,在水中更换或维修油缸和压力油管相当困难和危险,液压油污染河道,另外,液压升降式拦河坝还需要配套液压站,由于液压站部件多,也易出故障影响正常蓄水泄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维修方便、成本低的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包括拦河坝基座、拦水板、卷扬机、轴承座、钢丝绳、转轴、钢丝轮;所述拦河坝基座呈U型结构;所述拦水板位于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内部,且与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底部相铰接;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两端相对地设置有所述轴承座;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承座支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轴承座之间,在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所述钢丝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轮上,另一端与所述拦水板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拦水板的背水面设置有拦水板转轴,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底部设置有坝基轴承座,所述拦水板通过所述拦水板转轴与所述坝基轴承座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拦水板转轴设置于所述拦水板背水面的底部;或者设置于所述拦水板背水面的下部,且所述拦水板转轴至所述拦水板底部的距离等于所述拦水板高度的1/10~4/10。

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坝侧橡胶止水板。

进一步地,所述拦水板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橡胶板,对应地所述拦河坝基座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光滑板或光滑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拦水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止水膜。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涨紧器与所述拦水板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涨紧器和滑轮组与所述拦水板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或者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滑轮组和涨紧器与所述拦水板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索式倾斜泄洪坝还包括支撑礅,所述支撑礅设置于所述拦河坝基座的中间,所述支撑礅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轴承座;所述支撑礅顶部的轴承座套接所述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卷扬机的作用下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以带动钢丝轮旋转,钢丝轮旋转以实现钢丝绳的收放,钢丝绳收放从而带动拦水板相对于拦河坝基座摆动旋转,以通过拦水板关闭或打开拦河坝基座,从而实现自动储水和泄水的功能,储水可靠,泄洪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维修,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同时杜绝了液压油泄漏的污染问题及更换维修的困难,杜绝了液压油泄漏造成的自动泄水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拦河坝基座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坝侧橡胶止水板;或者在拦水板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橡胶板,对应地拦河坝基座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光滑板或光滑涂层,以上均实现了拦水板与拦河坝基座的侧面密封,防止侧漏问题。

3、本实用新型拦水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止水膜,以当拦水板关闭拦河坝基座时,橡胶止水膜防止了拦水板与拦河坝基座的底部泄漏。

4、本实用新型拦水板转轴设置于拦水板背水面的下部,此减少了钢丝绳的拉力,实现节能,同时泄水时,坝底的高速水流能将泥沙冲出,以有利于冲砂。

5、本实新型钢丝绳上串接涨紧器,以实现了钢丝绳松紧的调节。对于坝长且宽的拦河坝,在钢丝绳上串接涨紧器的同时,串接滑轮组,通过滑轮组实现了省力的功能,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6、在坝长且宽的拦河坝,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在拦河坝基座的中间设置支撑礅,其中支撑礅顶部设置轴承座,以用于支撑转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垂直于转轴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垂直于转轴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

1拦河坝基座,2拦水板,3坝侧橡胶止水板,4卷扬机,5轴承座,6钢丝绳,7涨紧器,8转轴,9钢丝轮,10支撑礅,101坝基轴承座,201拦水板转轴,202橡胶止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包括拦河坝基座1、拦水板2、卷扬机4、轴承座5、钢丝绳6、转轴8、钢丝轮9;所述拦河坝基座1呈U型结构;所述拦水板2位于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内部,且与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底部相铰接;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两端相对地设置有所述轴承座5;所述转轴8通过所述轴承座5支撑,所述转轴8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4相连接;位于所述轴承座5之间,在所述转轴8上安装有所述钢丝轮9;所述钢丝绳6的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轮9上,另一端与所述拦水板2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转轴8在靠近两轴承座5处均安装有钢丝轮9,以通过两条钢丝绳6分别连接于拦水板2迎水面上部的两边,结构可靠。

本实用新型在卷扬机4的作用下带动转轴8旋转,转轴8旋转以带动钢丝轮9旋转,钢丝轮9旋转以实现钢丝绳6的收放,钢丝绳6收放从而带动拦水板2相对于拦河坝基座1摆动旋转,以通过拦水板2关闭或打开拦河坝基座1,从而实现自动储水和泄水的功能,储水可靠,泄洪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维修,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同时杜绝了液压油泄漏的污染问题及更换维修的困难,杜绝了液压油泄漏造成的自动泄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拦水板2与拦河坝基座1相铰接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拦水板2的背水面设置有拦水板转轴201,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底部设置有坝基轴承座101,所述拦水板2通过所述拦水板转轴201与所述坝基轴承座101相铰接。拦水板转轴201设置于拦水板2背水面的位置如下:如图2所示,拦水板转轴201设置于所述拦水板2背水面的下部,且所述拦水板转轴201至所述拦水板2底部的距离等于所述拦水板2高度的1/10~4/10,此具有如下作用:1、减少了钢丝绳6的拉力,实现节能;2、泄水时,坝底的高速水流能将泥沙冲出,以有利于冲砂。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卷扬机4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转轴8的一端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防止拦水板2与拦河坝基座1的侧漏,采用了如下结构设计:一、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坝侧橡胶止水板3。二、所述拦水板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橡胶板,对应地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U型内部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光滑板或光滑涂层,其中光滑板采用塑料板、瓷板等光滑材料板材,光滑涂层为在拦河坝基座1的U型内部的侧面涂光滑涂料。

当拦水板2关闭拦河坝基座1时,为防止拦水板2与拦河坝基座1的底部泄漏,在所述拦水板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止水膜202。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通过涨紧器7与所述拦水板2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涨紧器7实现了钢丝绳6松紧的调节。

对于坝长且宽的拦河坝,在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涨紧器7和滑轮组与所述拦水板2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或者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滑轮组和涨紧器7与所述拦水板2迎水面的上部相连接。其中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钢丝绳6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通过滑轮组实现了省力的功能,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有两点不同:一、如图3所示,所述拉索式倾斜泄洪坝闸还包括支撑礅10,所述支撑礅10设置于所述拦河坝基座1的中间,所述支撑礅1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轴承座5;所述支撑礅10顶部的轴承座5套接所述转轴8。支撑礅的10数量可根据河宽确定,尽量少设置,对于窄河道不设置。其中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转轴8的两端在靠近各轴承座5处均安装有钢丝轮9,同时在位于支撑礅10顶部轴承座5的两侧也均安装有钢丝轮9,以通过四条钢丝绳6分别连接于拦水板2迎水面上部两边和中间,结构可靠。二、如图4所示,所述拦水板转轴201设置于所述拦水板2背水面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拦水板2可采用整块结构,其中整块结构适用于窄河道;也可以采用多块拼合结构,其中多块拼合结构适用于宽河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