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观环保的渗透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810发布日期:2018-10-09 19:28阅读:21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透塘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美观环保的渗透塘系统,属于城市雨水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匮乏、人口增长和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出现,雨水作为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改善及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广阔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为保护水环境及充分利用水资源,开始研究、开发和应用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技术,使雨水成为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雨水利用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实际工程应用不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观环保的渗透塘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美观环保的渗透塘系统,该系统由前至后包括:雨水收集口、前置塘、碎石溢流堰、蓄渗区、格栅与溢流设施、出水口,雨水收集口位于整个所述渗透塘系统最前端,所述渗透塘系统边缘围绕有消能石,消能石内的其余区域设有绿化带;前置塘底部为沉泥区;蓄渗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和滤料层;绿化带种植有耐冲刷植物;格栅与溢流设施由格栅、溢流竖管、放空管构成,放空管上设有阀门;出水口设置排放管。

作为优选,所述蓄渗区边坡坡度(垂直∶水平)应不大于1∶3,其底部至溢流水位应不小于0.6m。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土厚度范围为200-300mm。

作为优选,所述滤料层厚度范围为3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格栅与溢流设施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所述渗透塘系统外围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作为优选,所述渗透塘系统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大于1hm2)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包括绿地广场及建筑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塘系统应用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

优选地,所述渗透塘系统的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观环保的渗透塘系统,该系统在去除大颗粒污染物、有效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可应用于绿地广场、建筑小区等区域,能很好的与建筑物进行完美融合,建设费用低,符合现代设计师的实用简约的要求;其中:前置塘和沉泥区作为预处理设施,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碎石溢流堰的设置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绿化带的绿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溢流竖管的设置能在保持一定水位的同时迅速排除多余液体,具有警示水位的作用;阀门的设置可有效控制液体的流量;放空管可在液体进入市政管网前排放有害杂质污染物等;渗透塘外围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可提高渗透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口;2、消能石;3、前置塘;4、碎石溢流堰;5、绿化带;6、蓄渗区;7、格栅与溢流设施;8、出水口;9、沉泥区;10、透水土工布;11、滤料层;12、格栅;13、溢流竖管;14、放空管;15、阀门;16、排放管;17、种植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渗透塘系统包括由前至后包括雨水收集口1、前置塘3、碎石溢流堰4、蓄渗区6、格栅与溢流设施7、出水口8,雨水收集口1位于整个渗透塘系统最前端,渗透塘系统边缘围绕有消能石2,消能石2内的其余区域设有绿化带5;前置塘3底部为沉泥区9,作为预处理设施,用以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蓄渗区6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17、透水土工布10和滤料层11,其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大于1∶3,其底部至溢流水位不小于0.6m,种植土厚度范围为200-300mm,滤料层11厚度范围为300-500mm;绿化带5种植有耐冲刷植物,具有绿化美观效果;格栅与溢流设施7由格栅12、溢流竖管13、放空管14构成,放空管14上设有阀门15;出水口8设置排放管16。

本实施例渗透塘系统中的格栅与溢流设施7和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渗透塘系统外围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本实施例渗透塘系统适用于汇水面积大于1hm2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包括绿地广场及建筑小区。

本实施例渗透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雨水从雨水收集口1进入渗透塘,经过消能石2和绿化带5再进入前置塘3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流入碎石溢流堰4后液体均匀流入蓄渗区6,在蓄渗区6内再次进行雨水过滤最后排入与市政管网相连的管道。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渗透塘系统在去除大颗粒污染物、有效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可应用于绿地广场、建筑小区等区域,能很好的与建筑物进行完美融合,建设费用低,符合现代设计师的实用简约的要求;其中:前置塘和沉泥区作为预处理设施,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碎石溢流堰的设置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绿化带的绿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溢流竖管的设置能在保持一定水位的同时迅速排除多余液体,具有警示水位的作用;阀门的设置可有效的控制液体的流量;放空管可在液体进入市政管网前排放有害杂质污染物等;渗透塘外围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可提高渗透塘的安全系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