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4971发布日期:2018-10-13 02:04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地锚。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地锚固定通常采用开挖式的地锚,需要先开挖出土,而后埋入地锚后再回填土,此种方式破坏了原生土的土质,减小了泥土的抗剪强度,而且地锚的抗拉性也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锚。

一种地锚包括:侧板;

垂直设于侧板的偏心板,偏心板的一端漏于侧板外;

垂直穿设于偏心板漏于侧板外一端的长连接轴以及短连接轴,长连接轴以及短连接轴均与侧板平行;长连接轴位于短连接轴的正下方,且长连接轴漏出于偏心板的长度大于短连接轴漏出于偏心板的长度;

连接板以及正板,连接板以及正板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连接板以及一正板沿着侧板宽度的延伸方向依次设于偏心板的一侧,另一连接板以及另一正板沿着侧板宽度的延伸方向依次设于偏心板的另一侧;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套设于长连接轴的两端,且连接板的厚度等于短连接轴漏出于偏心板的长度;每一正板的横截面为“L”型,其具有第一正板以及第二正板,第一正板以及第二正板为一端为楔形,两者的大小以及形状一致;第一正板与偏心板平行,第二正板与侧板平行;第一正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正板贴合于侧板;

固接于侧板一端的锚尖,锚尖位于两个正板之间,且正对偏心板漏出于侧板的一端;以及

拉杆;拉杆固接于侧板的另一端,且锚尖以及拉杆的中心轴线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封板,封板设于两个正板之间并固接于偏心板上,封板与第一正板的楔形端的斜边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侧板上设有螺母,拉杆的端部对应螺母设有螺纹,拉杆与螺母螺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均开设有一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分别套设于长连接轴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两个第一正板的楔形端均开设有一第二圆孔,两个第二圆孔分别套设于长连接轴的两端。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地锚可以直接嵌入到土地里面,不会破坏原生土的土质,而且受到拉力后,正板散开,使得地锚与土壤接触面积变大提升了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地锚的爆炸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11、螺母;2、偏心板;3、长连接轴;4、短连接轴;5、连接板;51、第一圆形孔;6、正板;61、第一正板;611、第二圆形孔;612、斜边;62、第二正板;7、锚尖;8、拉杆;9、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地锚的爆炸示图;本实施例中的地锚包括侧板1、偏心板2、长连接轴3、短连接轴4、连接板5、正板6、锚尖7、拉杆8以及封板9;侧板1为矩形钢板;偏心板2垂直设置于侧板1的其中一面上,其一端漏于侧板1外,偏心板2与侧板1一体形成,其中,偏心板2具有相对的一直边以及一不规则边,其直边连接于侧板1,其不规则边远离侧板1;长连接轴3以及短连接轴4垂直穿设于偏心板2漏于侧板1外一端,长连接轴3以及短连接轴4均与侧板1平行,且长连接轴3位于短连接轴4的正下方,长连接轴3、短连接轴4以及偏心板2一体形成,且长连接轴3漏出于偏心板2的长度大于短连接轴4漏出于偏心板2的长度;连接板5以及正板6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连接板5以及一正板6沿着侧板1宽度的延伸方向依次设于偏心板2的一侧,另一连接板5以及另一正板6沿着侧板1宽度的延伸方向依次设于偏心板2的另一侧;两连接板5的一端均开设有一第一圆孔51,两连接板5上的第一圆孔51分别套设于长连接轴3的两端,以使连接板5与长连接轴3之间转动连接,且连接板5的厚度等于短连接轴4漏出于偏心板2的长度;两正板6的横截面为“L”型,每一正板6具有第一正板61以及第二正板62,第一正板61以及第二正板62为一端为楔形的长板,两者的大小以及形状一致,第一正板61与偏心板2平行,第二正板62与侧板1平行,第一正板61的楔形端开设有第二圆孔611,两第一正板61上的第二圆孔611分别套设于长连接轴3的两端并与之转动连接,两正板6上的第一正板61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第二正板62贴合于侧板1;因为连接板5的厚度等于短连接轴4漏出于偏心板2的长度,当连接板5以及正板6围绕着长连接轴3转动时,短连接轴4漏出于偏心板2的部分会对连接板5的转动形成限制,进而对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的正板6的转动形成限位;锚尖7以及拉杆8固接于侧板1上;锚尖7的一端为圆柱体,其另一端为圆锥体,锚尖7设于偏心板2漏出于侧板1端部的正下方且位于两个正板6之间,锚尖7为圆柱体的一端焊接于侧板1的端部,锚尖7为圆锥体的一端用于破开地面的土壤,侧板1远离锚尖7的一端焊接有螺母11;拉杆8的端部对应螺母11设有螺纹,拉杆8通过螺母11与侧板1固接;锚尖7以及拉杆8的中心轴线重叠;封板9设于两个第一正板61之间,其焊接于偏心板2的不规则边上,且封板9与第一正板61的楔形端的斜边612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如下:工人不用挖开土壤,直接作用于地锚使其进入地面,锚尖7以及正板6的楔形结构会让地锚轻松进入到地面下,当拉杆8产生拉力后,连接板5以及正板6的第一正板61开始以长连接轴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后短连接轴4与连接板5形成限位,进而使得正板6的第一正板61停止转动;当第一正板61以长连接轴3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第二正板62以侧板1边缘为中心进行旋转,当第一正板61停止转动,第二正板62也停止转动,此时侧板1的边缘会对第二正板62形成限位;通过端连接轴4以及侧板1的边缘分别对第一正板61以及第二正板62的限位,让正板6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形成与拉杆8相对抗的拉力。

综上:本申请的地锚可以直接嵌入到土地里面,不会破坏原生土的土质,而且受到拉力后,正板6散开,使得地锚与土壤接触面积变大提升了抗拉性能。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