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6956发布日期:2018-06-29 19:3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



背景技术:

抗拔桩也叫做抗浮桩,是指当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如果有在低于周边土壤水位的部分时,为了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打的桩。抗浮设计中以抗拔桩应用最广,主要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桩体与土壤的摩擦力大小与土壤密实程度有很大关系,由于浮力作用以及土壤的变形导致建筑物带桩拔出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增强桩体与土壤的摩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提供一种增强桩体与土体摩擦力、增大桩体比表面积、增强竖向阻力、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抗拔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该桩主要由桩体、外伸柱、转动杆、三部分组成。所述桩体内部设有竖直方向的孔道和存放外伸柱的孔洞,孔洞成对出现,占三个平行空间,每个孔洞之间呈60°角张开,孔洞内壁设有沿孔方向的三条金属条,均分270°;所述外伸柱是附带金属齿的混凝土柱,存放在桩体孔洞中,柱前段为尖头方便伸出;所述转动杆是钢筋材料,前端是一个竖向拉伸的齿轮柱,可伸入主体孔道内部与外伸柱的齿相咬合,转动杆上端设有水平杆,外力扭动水平杆使得外伸柱伸出。

桩体在整个打入土体中以后,从孔道中插入转动杆转动,由于外伸柱与转动杆齿轮的咬合力作用,外伸柱会从空洞中伸出,插入到土中。空洞内壁的金属条减少外伸柱与孔洞的摩擦,便于柱的伸出。外伸柱的伸出长度受所附沿柱方向金属齿的长度限制,便于控制外伸的长度,也保证外伸柱不会脱落。由于三对外伸柱对转动杆的咬合程度可能不同,可以依次逐个扭动使其伸出。所有的外伸柱伸出完毕后从孔道打入高压混凝土,固定外伸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外伸柱可以极大的增加桩体的比表面积,增强桩体与土体的摩擦力;此抗拔桩可以提供大量的竖向阻力,外伸柱就像植物的树根系一样对土有一定的保固作用,极大地抵抗了浮力作用;桩体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既能满足抗浮的需要也能满足防止沉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外伸柱抗拔桩外形示意图。

图2为外伸柱预存平面图。

图3为外伸柱预存剖面图。

图4为转动杆平面图。

图例说明:1—转动杆;2—桩体;3—外伸柱空间;4—预留孔洞;5—外伸柱;6—外伸柱附着的金属齿;7—金属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为使本实用新型建立的模型、实现的技术方案、达成的目的效果特征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外伸柱抗拔桩,该抗拔桩由转动杆1、桩体2、外伸柱空间3、预留孔洞4、外伸柱5、外伸柱附着的金属齿6、金属条7、预留孔道8八部分组成。所述转动杆1是钢筋材质,前端是一个竖向拉伸的齿轮柱结构,打桩工作结束以后,从预留孔道8伸入转动杆1,通过转动对每一对外伸柱5施加推力,外伸柱6会从预留孔洞3中伸出,插入到土中。;所述桩体2在孔口开设处设置成平面形状;,所述外伸柱5成对存在共有三对,单个一侧附有金属齿6,能够实现与转动杆1的咬合,咬合成功后会推外伸柱5伸出,金属齿6的长度就是一个外伸柱5的伸出长度;所述金属条可以减少外伸柱5和预留孔洞4的摩擦,方便其伸出。

如图3所示是外伸柱预存剖面图即外伸柱空间3的剖面图,预留孔洞3成对出现共有三对六个孔洞,每个洞口呈60°角,预留孔道8与预存空洞4是连通的。如图4所示是转动杆的结构图,前端的竖向拉伸的齿轮柱结构外沿应该略小于预留孔道8的直径,方便咬合。外伸柱伸出以后,从桩体通道打入高压混凝土,使其固定。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形和改进等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