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锚杆防腐的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347发布日期:2018-07-31 20:4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锚杆防腐的套管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支护因其支护效果好、用料省、造价低、对场地的土层的适用性强、施工简单、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施工速度快、施工所需的场地较小、能紧贴已有的建筑物开挖等优点,所以使用十分广泛,如:山体隧道开挖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岩石圈的松动,需要用到锚杆支护;边坡坡度较大时,同样需要用到锚杆支护;深基坑的开挖,大部分也用到了锚杆支护,等等。正是由于锚杆支护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锚杆支护的缺点愈发不容忽视,最主要的是锚杆的腐蚀性问题,因为锚杆的腐蚀状况通常会引起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问题,重则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大规模灾害。

造成锚杆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土体中化学成分和地下水的腐蚀作用,特别当土体中存在钠盐、钙盐和镁盐时会大大加速腐蚀,其原因是这些盐的可溶性高,易被地层中的水分解形成电解液,为锚杆提供电化学腐蚀的条件;另外当其它腐蚀介质时,也会引起锚杆腐蚀。因此,锚杆防腐的主要措施就是隔绝锚杆与土体、地下水的直接接触。

目前,针对锚杆的腐蚀,人们也采用了许多的措施,如热缩式防护套管、注浆防护等。这些措施虽然都达到了防腐蚀性的目的,如采用套管防护时,套管无法多次重复利用,造成成本增加、环境污染、施工过程复杂;如采用注浆防护时,由于水泥砂浆自身就存在微小孔隙,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慢慢的渗透,当地下水接触锚杆时,锚杆就会发生腐蚀。因此,开发一种可靠的隔离地下水和土体、且可重复利用的套管装置,及结合套管防护和注浆防护有点的锚杆防腐施工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锚杆防腐的套管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锚杆防腐的效果差、防护装置不可重复使用、环境污染大、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锚杆防腐的套管装置,包括大套管、小套管和连杆组件;

所述小套管管径大于锚杆直径,套设于锚杆外围,所述小套管的内壁和锚杆间形成注浆孔;

所述大套管套设于小套管外围,且与小套管具有相同的轴心,所述小套管的外壁和大套管的内壁间形成注防渗液孔;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若干连杆,所述连杆以小套管中心轴为轴心,呈螺旋式排列设置于注防渗液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小套管的外壁和大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长度等于小套管的外壁和大套管的内壁间的距离;所述相邻连杆的投影间呈120°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大套管为空心圆柱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小套管为空心圆柱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为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浆孔内填充有水泥砂浆。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防渗液孔中填充有防渗液,所述防渗液包括TEOS-PDMS杂化胶液。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双层套管的设计,大套管用于将防渗液与土体(岩石)分离;小套管用于将水泥砂浆和防渗液的分离,随着套管装置的拔出防渗液均匀的附着水泥砂浆的表面,从而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气密性,进一步降低了地下水的渗入,达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2.套管装置没有与锚杆一起埋入土体,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使得套管装置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3.所述连杆以小套管中心轴为轴心,呈螺旋式排列设置于注防渗液孔;所述相邻连杆的投影间呈120°夹角,所述连杆的排列方式可以增加大套管与小套管间连接的稳定性,使两者不易脱出;同时,连杆可以在拔出套管装置时对防渗液进行搅拌,使胶液更加均匀地附着水泥砂浆的表面。

4.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锚杆防腐的施工方式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请查阅图1-3,一种用于锚杆6防腐的套管装置,包括大套管1、小套管2和连杆3组件;大套管1,为空心圆柱形结构,用于将防渗液与土体(岩石)分离;小套管2,为空心圆柱形结构,用于将水泥砂浆和防渗液的分离;连杆3,为圆柱结构,用于连接和支撑大套管1与小套管2。

所述小套管2管径大于锚杆6直径,套设于锚杆6外围,所述小套管2的内壁和锚杆6间形成注浆孔5;所述注浆孔5内填充有水泥砂浆。

所述大套管1套设于小套管2外围,且与小套管2具有相同的轴心,所述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间形成注防渗液孔4;所述注防渗液孔4中填充有防渗液,所述防渗液包括TEOS-PDMS杂化胶液,所述防渗液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极限伸长率。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若干连杆3,所述连杆3以小套管2中心轴为轴心,呈螺旋式排列设置于注防渗液孔4;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长度等于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间的距离;所述相邻连杆3的投影间呈120°夹角,所述连杆3的排列方式可以增加大套管1与小套管2间连接的稳定性,使两者不易脱出;同时,连杆3可以在拔出套管装置时对防渗液进行搅拌,使胶液均匀地附着水泥砂浆的表面从而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气密性,降低了地下水的渗入,达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采用上述套管装置的一种锚杆6防腐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造孔:选用直径大于大套管1直径的钻头在需设置锚杆6处进行钻孔;

(2)锚杆6安装:将锚杆6放入步骤(1)钻好的孔洞中,端部进行锚固;

(3)设置套管装置:所述套管装置包括大套管1、小套管2和连杆组件;所述小套管2管径大于锚杆6直径,套设于锚杆6外围,所述小套管2的内壁和锚杆6间形成注浆孔5;所述大套管1套设于小套管2外围,且与小套管2具有相同的轴心,所述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间形成注防渗液孔4;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若干连杆3,所述连杆3以小套管2中心轴为轴心,呈螺旋式排列设置于注防渗液孔4;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长度等于小套管2的外壁和大套管1的内壁间的距离;所述相邻连杆3的投影间呈120°夹角;

将套管装置套设于锚杆6,并下放至孔洞中;

(4)注液:同时向注浆孔5和注防渗液孔4中分别注入水泥砂浆和防渗液,所述防渗液例如TEOS-PDMS杂化胶液。当水泥砂浆和防渗液到达锚杆6端部时,缓慢地将套管装置拔出,保持注液高度大于套管装置底部高度,且小于套管装置顶部高度,至水泥砂浆和防渗液到达指定高度时停止注液;

通过大套管1与小套管2的分离将防渗液与水泥砂浆在前期隔开,随着套管装置的拔出防渗液均匀地附着在水泥砂浆的表面,从而保证了水泥砂浆的气密性,降低了地下水的渗透,解决了锚杆6腐蚀性问题。

(5)锚具安装:待套管装置完全拔出后,张拉锚杆6至设计强度,进行锚具安装。

锚杆6防腐的施工过程中,选用本实用新型套管装置的优势在于耗材少,防腐蚀性效果好,机械化操作,施工工期短;并且,施工过程中,套管装置没有与锚杆6一起埋入土体,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套管装置可多次重复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