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发电站的导沙除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6958发布日期:2018-06-29 19:3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的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电站的排沙装置。



背景技术:

泥沙淤积是水电站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淤积,使得水库的有效库容逐年减少,电站的调节性能降低,影响大坝上游工程的使用和安全,同时对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隐患。国内有大量的电站因为冲排沙问题没解决,水库淤积影响电站运行,甚至会影响电站安全和设计使用寿命。因此,泥沙问题是每个电站设计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在国内,常见的冲沙防淤措施有设置冲沙泄洪孔、拦砂坝、导沙堤、水库上游的拦排沙设施,以及水土保持等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有效的解决电站泥沙问题,而且有些措施工程量大、造价高、冲排沙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水电发电站的导沙除沙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排沙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水电发电站的导沙除沙结构,包括安装于水电站进水口的导沙主体,所述导沙主体的上表面带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平面、第一导流上坡面、第一导流下坡面、第二导流平面、第二导流上坡面、第二导流下坡面及导出口平面,所述第一导流平面、第二导流平面及导出口平面的高度依次降低,第一导流下坡面及第二导流下坡面上安装有网板,网板与第一导流下坡面及第二导流下坡面之间带有间距;所述导沙主体上间隔安装有多块导沙板,导沙板相对所述导沙主体的上表面垂直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沙板带有多弯折结构,包括相间的平直导沙面及偏折导沙面,平直导沙面与进水口的水流方向一致,偏折导沙面向平直导沙面的一侧偏折,位于第一导流下坡面的偏折导沙面与位于第二导流下坡面上的偏折导沙面的偏折方向相反。

位于最外侧的导沙板的末端向所述导沙主体的中间偏折。

所述网板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导沙主体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低阶梯及多坡面结构,实现对泥沙的有效沉积,防止泥沙随水流流动,高低阶梯结构,利于后期对泥沙的虹吸式吸除;设置导沙板结构,便于导沙;设置的倾斜网板,有利于悬移质泥沙的阻挡,防止对发电机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水电站进水口;2、第一导流平面;3、第一导流上坡面;4、第一导流下坡面;5、第二导流平面;6、第二导流上坡面;7、第二导流下坡面;8、导出口平面;9、网板;10、导沙板;101、平直导沙面;102、偏折导沙面;1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电发电站的导沙除沙结构,包括安装于水电站进水口1的导沙主体,导沙主体的上表面带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平面2、第一导流上坡面3、第一导流下坡面4、第二导流平面5、第二导流上坡面6、第二导流下坡面7及导出口平面8,第一导流平面2、第二导流平面5及导出口平面8的高度依次降低,第一导流下坡面4及第二导流下坡面7上安装有网板9,网板9与第一导流下坡面4及第二导流下坡面7之间带有间距;导沙主体上间隔安装有多块导沙板10,导沙板10相对导沙主体的上表面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低阶梯及多坡面结构,实现对泥沙的有效沉积,防止泥沙随水流流动,高低阶梯结构,利于后期对泥沙的虹吸式吸除;设置导沙板结构,便于导沙;设置的倾斜网板,有利于悬移质泥沙的阻挡,防止对发电机造成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沉沙效果,如图2所示,导沙板10带有多弯折结构,包括相间的平直导沙面101及偏折导沙面102,平直导沙面101与进水口的水流方向一致,偏折导沙面102向平直导沙面101的一侧偏折,位于第一导流下坡面4的偏折导沙面102与位于第二导流下坡面7上的偏折导沙面102的偏折方向相反。

为进一步提高虹吸式的除沙效果,如图2所示,位于最外侧的导沙板10的末端向导沙主体的中间偏折。

本实用新型中,网板9通过支撑杆11与导沙主体固连。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