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799发布日期:2018-09-18 20:0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综合管廊包括初期浇筑并埋设于地下的混凝土管廊和置于管廊中的各种管道,混凝土管廊中设置有多个隔墙将其分隔成多个舱位,包括用于安置电力、通信管道的综合舱,用于安置燃气、供热管道的燃气舱,用于安置给排水管道的污水舱。

为预防混凝土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混凝土管廊的侧墙、顶板、底板和中隔墙上均预留有变形缝,为预防地下水从变形缝渗入舱位内,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变形缝要做防水处理,在构造上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渗漏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具有能有效防止当一个舱位出现渗水时从中隔墙变形缝中渗漏进相邻舱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构成中隔墙的混凝土主体和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中填充有密封膏,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其余段中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两端的缝口上方均设置有止水带;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两端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由混凝土主体构成的凹槽,所述止水带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上方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混凝土主体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变形缝本体中填充膨胀剂,减少土质中有害物质对结构的侵蚀,对混凝土主体结构进行保护,延长其寿命。在远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密封段,并在其中填充密封膏,防止水从变形缝中渗透,在舱位之间相互渗漏。止水带进一步防止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入相邻舱位。将止水带设置在凹槽内,并用盖板封闭凹槽,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对止水带侵蚀,同时能很好将变形缝隐藏起来,美化视觉效果。这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能有效防止当一个舱位出现渗水时从中隔墙变形缝中渗漏进相邻舱位。

进一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当中隔墙发生形变时用于伸缩的弯折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弯折部能保护止水带在中隔墙发生形变时不被应力拉断。

进一步,所述止水带可拆卸连接在混凝土主体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使得止水带易于检修或更换。

进一步,所述变形缝的缝口两侧的混凝土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管口伸出混凝土主体外,所述第一螺纹套管中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止水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管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螺纹套管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施

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上于所述止水带与第一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部之间套设有压条。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压条能更好的将止水带固定在混凝土主体上,同时在中隔墙发生形变时,压条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靠近第一紧固螺栓附近的止水带受到较大剪切应力不易出现开裂。

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上于所述止水带与混凝土主体之间套设有止水膨胀条。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若止水带或密封膏并未做好防水工作,仍有水渗漏至此,止水膨胀条遇水后,会立即膨胀,使得止水带和混凝土主体之间的密封性更加优良,阻止水的进一步渗漏。

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混凝土主体可拆卸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使得盖板易于检修和更换。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槽口两侧的混凝土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套管,所述第二螺纹套管的管口伸出混凝土主体外,所述第二螺纹套管内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与第二螺纹套管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易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能有效防止当一个舱位出现渗水时从中隔墙变形缝中渗漏进其余舱位;

二、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断面的大样图。

附图标记:11、混凝土主体;21、变形缝本体;31、密封膏;32、膨胀剂;41、止水带;51、凹槽;52、盖板;521、弯折部;61、第一螺纹套管;62、第一紧固螺栓;71、压条;81、止水膨胀条;91、第二螺纹套管;92、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构成中隔墙的混凝土主体11和由混凝土主体11构成的变形缝本体21。

变形缝本体2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段,密封段中填充有密封膏31,优选地,密封膏31为聚氨酯密封膏31,变形缝本体21的其余段中填充有膨胀剂32,优选地,膨胀剂32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变形缝本体21的两端的缝口上方均设置有止水带41,本实施例中,止水带41为氯丁橡胶止水带41。

止水带41可拆卸连接在混凝土主体11上,可拆卸连接使得止水带41易于检修或更换,优选地一种易于实施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下,变形缝的缝口两侧的混凝土主体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套管61,第一螺纹套管61的管口伸出混凝土主体11外,第一螺纹套管61中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62,止水带4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螺栓62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内并与第一螺纹套管61连接。

第一紧固螺栓62上于止水带41与第一紧固螺栓62的螺栓头部之间套设有压条71,压条71能更好的将止水带41固定在混凝土主体11上,同时在中隔墙发生形变时,压条71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靠近第一紧固螺栓62附近的止水带41受到较大剪切应力不易出现开裂。

第一紧固螺栓62上于止水带41与混凝土主体11之间套设有止水膨胀条81,优选的止水膨胀条81为腻子型膨胀条。

若止水带41或密封膏31并未做好防水工作,仍有水渗漏至此,止水膨胀条81遇水后,会立即膨胀,使得止水带41和混凝土主体11之间的密封性更加优良,阻止水的进一步渗漏。

变形缝本体21的两端的缝口上方设置有由混凝土主体11构成的凹槽51,止水带41设置在凹槽51内,凹槽51上方盖设有盖板52,盖板52与混凝土主体11连接,盖板52上设置有当中隔墙发生形变时用于伸缩的弯折部521,弯折部521能保护止水带41在中隔墙发生形变时不被应力拉断。

盖板52与混凝土主体1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使得盖板52易于检修和更换,优选地一种易于实施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下,凹槽51的槽口两侧的混凝土主体1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套管91,第二螺纹套管91的管口伸出混凝土主体11外,第二螺纹套管91内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92,盖板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螺栓9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中与第二螺纹套管91连接。

在变形缝本体21中填充膨胀剂32,减少土质中有害物质对结构的侵蚀,对混凝土主体11结构进行保护,延长其寿命。在远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密封段,并在其中填充密封膏31,防止水从变形缝中渗透,在舱位之间相互渗漏。止水带41进一步防止水从变形缝中渗漏进入相邻舱位。将止水带41设置在凹槽51内,并用盖板52封闭凹槽51,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对止水带41侵蚀,同时能很好将变形缝隐藏起来,美化视觉效果。

这种混凝土管廊中隔墙变形缝防水结构,能有效防止当一个舱位出现渗水时从中隔墙变形缝中渗漏进其余舱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