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护坡以及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8013发布日期:2018-08-10 23: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护坡以及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和植物,或者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即形成边坡后,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地面土层、岩体层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因此,生态护坡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护坡的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护坡设计是应当首选以满足护坡的稳定性为主。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护坡,经过一次水冲后就需要进行修整;另外,在某些生态虎皮的种植一些植物时,植物难以生存,主要是因为在建造生态护坡时没有考虑土地的酸碱度,对土地内包含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未做分析,导致很多护坡处于不适宜植被生长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护坡上原有的植被可能会病死,导致生态护坡出现问题,不能起到生态护坡原该具有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护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生态护坡稳定性差,同时土地质量较低,不适宜植被生长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

所述固定单元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单元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上;

所述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用于向所述防护单元施加肥料;

所述固定单元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用于加固所述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底部固定部和侧部固定部;

所述底部固定部和所述侧部固定部固定连接,且形成折弯角;所述防护单元的一侧与所述底部固定部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侧部固定部连接;

所述布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侧部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装置包括混液槽和施肥管;

所述混液槽设置在所述侧部固定部上,所述施肥管与所述混液槽连通;

所述混液槽用于盛装肥料,所述施肥管用于将所述混液槽内的肥料施加至所述防护单元上。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加料腔和传输导管;

所述加料腔设置在所述混液槽和所述施肥管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混液槽和所述施肥管连通;

所述加料腔通过所述传输导管与所述混液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储液管,所述储液管与所述加料腔连通,且所述储液管通过所述传输导管与所述混液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肥料经过所述施肥管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腔内设置有吸料组件;

所述吸料组件用于将所述混液槽内的肥料推送至所述吸料腔内;

所述吸料组件包括活塞、活塞杆和推动块;

所述活塞的两侧与所述加料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密封设置;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推动块和所述活塞之间,所述推动块通过所述活塞杆推动所述活塞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混液槽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处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槽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吸料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提供动力驱动所述吸料组件运作。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碎石砂层和砂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所述侧部固定部内;

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地桩,所述地桩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生态护坡稳定性差,同时土地质量较低,不适宜植被生长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固定单元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防护单元设置在固定单元上;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用于向防护单元施加肥料;固定单元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用于加固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的连接;通过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共同组成该新型生态护坡,固定单元与地面固定连接,进而将防护单元相对地面固定;在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在布料装置内存放有肥料,通过布料装置能够向防护单元添加肥料,进而改变防护单元处土地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等,以改善土地的酸碱度,使得该处土地的生态环境处于适宜植被生长状态,改善了以往生态护坡上种植的植被出现病死等问题,进而改善导致生态护坡质量降低等影响;在固定单元上还固定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一般预埋在固定单元与地面中,以增加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新型生态护坡的稳定性,改善以往生态护坡经过一次水冲后需要修整,生态护坡质量较低,修整导致工期耗时较多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将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应用在水利工程方便,形成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改善了水利工程所用护坡稳定性较低,且质量较差,每次冲刷后均需要进行修补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护坡土壤的生态环境,便于植被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生态护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布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10-底部固定部;20-侧部固定部;30-混液槽;40-施肥管;50-加料腔;60-传输导管;70-储液管;80-过滤网;90-调节阀;100-活塞;110-活塞杆;120-推动块;130-碎石砂层;140-砂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固定单元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防护单元设置在固定单元上;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用于向防护单元施加肥料;固定单元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用于加固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该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固定单元是直接与地面固定连接的部分,防护单元设置在固定单元上,且与固定单元固定连接;在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内装有肥料,通过布料装置能够将肥料施加至防护单元上,以保证防护单元的土壤酸碱度以及土壤的营养成分,以适应植被生长;在固定单元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固定单元固定安装,通过加固组件进一步的增加了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通过固定单元和防护单元共同组成该新型生态护坡,固定单元与地面固定连接,进而将防护单元相对地面固定;在固定单元上设置有布料装置,在布料装置内存放有肥料,通过布料装置能够向防护单元添加肥料,进而改变防护单元处土地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等,以改善土地的酸碱度,使得该处土地的生态环境处于适宜植被生长状态,改善了以往生态护坡上种植的植被出现病死等问题,进而改善导致生态护坡质量降低等影响;在固定单元上还固定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一般预埋在固定单元与地面中,以增加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新型生态护坡的稳定性,改善以往生态护坡经过一次水冲后需要修整,生态护坡质量较低,修整导致工期耗时较多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固定单元包括底部固定部10和侧部固定部20;底部固定部10和侧部固定部20固定连接,且形成折弯角;防护单元的一侧与底部固定部10连接,且另一侧与侧部固定部20连接;布料装置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上。

具体的,固定单元包括底部固定部10和侧部固定部20,底部固定部10沿地面的水平方向设置,且与地面固定连接;侧部固定部20沿地面的竖直方向设置,且同时与地面、以及底部固定单元固定连接;因此,底部固定部10与侧部固定部20之间形成一个折弯角,侧部固定部20的另一端与底部固定部10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斜坡;防护单元的一端与侧部固定部20上远离底部固定部10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护单元的另一端与底部固定部10上远离侧部固定部20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防护单元、底部固定部10以及侧部固定部20形成一个竖直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

其中,在侧部固定部20和底部固定部10上均设置有加固组件,通过加固组件分别加固侧部固定部20与地面、机翼底部固定部10与地面之间的连接。

其中,布料装置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的顶部,利用肥料的重力作用,通过布料装置将肥料逐渐施加在防护单元上,已改善防护单元上土壤的生态环境。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布料装置包括混液槽30和施肥管40;混液槽30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上,施肥管40与混液槽30连通,混液槽30用于盛装肥料,施肥管40用于将混液槽30内的肥料施加至防护单元上。

具体的,布料装置包括混液槽30和施肥管40,混液槽30固定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的顶部,混液槽30用于盛装肥料,并能够将不同成分的肥料在混液槽30内均匀混合,使得肥料内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等充分发挥作用;施肥管40与混液槽30连通,施肥管40一般设置在混液槽30较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混液槽30内的肥料通过施肥管40的引流作用,喷洒在防护单元上,以保证防护单元上土壤的酸碱度适宜植被生长。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布料装置还包括加料腔50和传输导管60;加料腔50设置在混液槽30和施肥管40之间,且分别与混液槽30和施肥管40连通;加料腔50通过传输导管60与混液槽30连通。

具体的,加料腔50设置在混液槽30和施肥管40之间,并通过传输导管60使得加料腔50与混液槽30连通,经过混液槽30混合形成的营养成分充分的肥料通过传输导管60的引流作用,输送至加料腔50内;在加料腔50的另一侧与施肥管40连通,施肥管40则将加料腔50内的肥料送往防护单元。

其中,因为混液槽30需要将不同成分的肥料混合,因此,在混液槽30内可以设置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通过搅拌电机驱动旋转,进而通过搅拌叶片的搅拌作用充分混合混液槽30内的肥料,改善肥料在混液槽30内自由混合时极易产生混合不均匀、出现结块,进一步的造成肥料的浪费,若结块的肥料积聚可能会堵塞混液槽30与传输导管60连通的连接口,导致肥料不能有效的进入加料腔50内等众多现象。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布料装置还包括储液管70,储液管70与加料腔50连通,且储液管70通过传输导管60和混液槽30连通。

具体的,布料装置还包括储液管70,储液管70的一端与加料腔50连通,储液管70的另一端接传输导管60的接口,混液槽30内的肥料通过传输导管60输送至储液管70,储液管70再将肥料输送至加料腔50内,加料腔50内的肥料在经过施肥管40喷洒至防护单元上。

其中,储液管70能够存储溢出加料腔50内的肥料,同时也可以作为加料腔50的后背存料装置,当储液管70内不再存储有肥料时,可以提醒工作人员投送肥料,进而增加了整个布料装置的连续性。

其中,在储液管70内还设置有过滤网80,过滤网80能够过滤掉来自混液槽30内不溶的杂质,以保持肥料的洁净性和良好的液体流动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施肥管40上设置有调节阀90,调节阀90用于调节肥料经过施肥管40的流量。

具体的,施肥管40是最终将肥料引流入防护单元的管道,为了保证肥料的流量大小,并便于控制肥料的流量大小,在施肥管40上设置有调节阀90,调节阀90能够调节该处施肥管40的有效可流通的横截面积,进而实现对肥料流量的调节,使其更适用于防护单元上土壤对肥料的需求度的大小。

其中,调节阀90可以采用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电动控制,也可以采用远程控制。

其中,调节阀90采用单向阀,只能单向控制肥料在施肥管40内的流通,缓解肥料因为固定单元位置的偏移,进而引起施肥管40内肥料回流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加料腔50内设置有吸料组件,吸料组件用于将混液槽30内的肥料推送至吸料腔内。

进一步的,吸料组件包括活塞100、活塞杆110和推动块120;活塞100的两侧与加料腔5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密封设置;活塞杆110设置在推动块120和活塞100之间,推动块120通过活塞杆110推动活塞100运动。

具体的,在加料腔50内设置有吸料组件,吸料组件包括活塞100、活塞杆110和推动块120,活塞100在加料腔50内能够做活塞100运动;即加料腔50作为活塞100运动的气缸,活塞100的外侧壁与加料腔5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密封设置;活塞100与活塞杆110固定连接,活塞杆110在推动块120的推动作用下运动,能够驱动活塞100沿加料腔50的高度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吸力将混液槽30内的混合肥料吸进加料腔50内。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混液槽30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槽口处设置有槽盖,槽盖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槽口。

具体的,混液槽30是用于混合不同成分肥料的装置,在混液槽30上开设有槽口便于肥料的添加,在槽口处设置槽盖,槽盖能够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槽口的开启和闭合。

例如,当下雨时,打开槽盖,混液槽30能够收集雨水,另外想混液槽30内添加酸性肥料,酸性肥料与雨水混合后经过传输导管60,并配合吸料组件的吸力进入加料腔50内,通过施肥管40向防护单元进行施肥。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吸料组件连接,驱动装置用于提供动力驱动吸料组件运作。

具体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推动块120连接,通过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推动块120运动,进而通过活塞杆110带动活塞100沿加料腔50的高度方向做活塞100运动。

其中,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液压驱动。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防护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碎石砂层130和砂垫层140。

具体的,防护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碎石砂层130和砂垫层140,砂垫层140作为基层,能够加速软弱地基的团结,从而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砂垫层140主要是有砂石组成;碎石砂层130设置在砂垫层140的上表面,主要有细碎的砂石组成。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加固组件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内;加固组件还包括地桩,地桩固定设置在底部固定部10内,

具体的,加固组件用于加固固定单元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加固组件可以作为固定单元以及地面之间的预埋件;加固组件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侧部固定部20内,增加侧部固定部20的整体稳定性;加固组件还包括地桩,地桩设置在底部固定部10内,先将地桩打入地面层,然后在地面层上设置底部固定部10,通过地桩进一步的加固了底部固定部10与地面之间的连接,提高了该新型生态护坡整体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

具体地,将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应用在水利工程方便,形成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上述的新型生态护坡改善了水利工程所用护坡稳定性较低,且质量较差,每次冲刷后均需要进行修补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护坡土壤的生态环境,便于植被生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