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防管涌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034发布日期:2018-07-18 00:3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管涌围井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防管涌围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堤防堤基条件差,堤身填筑质量差,堤后坑塘多,堤脚无保护。因此遭遇洪水时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和漫溢等险情。很多地区在抗洪,筑堤时,由于区内筑堤土料严重不足,多年来,普遍依靠堤后取土筑堤,但土坑、塘未做处理,以致在汛期洪水作用下,渗透压力大,地基上部覆盖层极易破坏,必然发生管涌和流土等险情。管涌和流土都属渗流破坏。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前者为土体中的细颗粒在渗透力作用下沿着骨架颗粒所形成的孔隙通道中移动并被带走,而后者为土体的颗粒群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同时起动而流失。因此,对管涌而言,作用力为单个颗粒的渗透力,而流土则为单位土体的渗透力。虽然管涌和流土的发生机理存在根本区别,但在防汛抢险中,人们都把它们统称为管涌,不做细分,其抢护方法也类似,因此,本申请中所述的“管涌”包括这两种险情。

在现有技术中控制管涌的方法都是利用土石方工程,用土石或装土的防汛袋在管涌发生处的周围堆筑围井,这种方式需要在现场一步一步地铺盖,速度很慢,与抗洪现场争分夺秒的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防管涌围井,拆装方便快速,可重复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防管涌围井,包括若干单元体,相邻两所述单元体之间通过防水布连接,所述单元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围板,其中一所述单元体的围板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地钉,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均布的若干角钢,所述角钢上螺纹连接有垂直于所述框架外侧设置的螺杆,所述防水布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扁铁的一侧,所述扁铁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螺杆压紧在所述框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所述围板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PVC止水条。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由若干矩形管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1.05m,高度为1.55m,所述围板的厚度为4mm,所述矩形管的规格为40mm×25mm×2mm。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数量为4个,并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每组所述套管滑动连接一根所述地钉。

进一步地,所述地钉的直径为20.5cm,长度为80cm。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外侧在与所述扁铁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厚度为3mm-4mm。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的高度为85cm。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框架外侧的一端压紧所述扁铁,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布的左右两侧各通过平头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围井由围板和防水布构成几乎不漏水,拆装方便快速,突出了防汛抢险的快速高效,并易于搬运,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抗洪器材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防管涌围井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防管涌围井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单元体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单元体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水布的正视图。

图中:

1、框架; 2、围板;3、套管;4、地钉;5、扁铁;6、角钢;7、螺杆;8、橡胶条;9、把手;10、平头螺钉;11、防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防管涌围井,包括若干单元体,相邻两所述单元体之间通过防水布11连接,所述单元体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围板2,其中一所述单元体的围板2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框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套管3,所述套管3内滑动连接有地钉4,所述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均布的若干角钢6,所述角钢6上螺纹连接有垂直于所述框架1外侧设置的螺杆7,所述防水布11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扁铁5的一侧,所述扁铁5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螺杆7压紧在所述框架1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围板2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所述围板2与所述框架1之间设置有PVC止水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由若干矩形管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单元体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1.05m,高度为1.55m,所述围板2的厚度为4mm,所述矩形管的规格为40mm×25mm×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套管3的数量为4个,并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每组所述套管3滑动连接一根所述地钉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地钉4的直径为20.5cm,长度为8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的外侧在与所述扁铁5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橡胶条8,所述橡胶条8的厚度为3mm-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的高度为85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杆7靠近所述框架1外侧的一端压紧所述扁铁5,所述螺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布11的左右两侧各通过平头螺钉10固定连接所述扁铁5。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连接方式可用粘接、螺钉连接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

单元体由框架1和围板2构成,围板2的厚度为4mm,为聚氯乙烯(PVC)压制硬板,其表面光滑、平直,无可见气泡和裂纹,其拉伸强度为40MPa,满足抗洪强度要求。框架1由规格为40x25x2(mm)的矩形钢管制成,矩形钢管和套管3表面喷漆,需保证喷漆后表面完整光洁,不得有裂纹、毛刺,为保证围板2与框架1连接后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漏水,在围板2与框架1之间设置PVC止水条,PVC止水条竖向设置,数量为两条,每个框架1外侧设置有地钉4,地钉4的直径为20.5cm,长度为80cm,地钉4用于固定单元体,地钉4的下端直接插入地层中,使单元体在水压的作用下不会产生位移,也可在地钉4的上端设置直径大于地钉4的钉帽,设置钉帽一方面可便于在拆卸时将地钉4从地层中拔出,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单元体向上移动。

防水布11采用牛津布,防水布11的两侧设置有扁铁5,扁铁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30mm,厚度为4mm,扁铁5通过平头螺钉与防水布11连接,扁铁5通过螺杆7压紧在框架1的外侧,从而可方便快速地通过防水布11堵住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的缝隙,以达到快速封闭止水。

每5个单元体中有1个单元体的围板2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的高度为85cm。

框架1通过角钢6螺纹连接螺杆7,角钢6上设置有螺纹孔,角钢6的边宽为50mm×50mm,螺杆7上设置有把手9,用于方便旋转螺杆7,螺杆7用于将扁铁5压紧在框架1的外侧,为保证扁铁5压紧在框架1的外侧上时,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漏水,可在扁铁5与框架1的外侧之间设置橡胶条8,橡胶条8黏附在框架1的外侧,橡胶条8与矩形钢管相对应,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40mm,厚度为3mm-4mm。

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多个单元体布置在管涌发生处的周围,并用锤头敲击地钉4的顶部,使地钉4的下端插入到地层中,从而实现单元体的固定,将防水布11置于相邻两个单元体之间,并通过把手9旋转螺杆7,使螺杆7将防水布11上的扁铁5压紧在框架1外侧,实现防水布11与单元体的固定,通过防水布11也将多个单元体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防管涌围井,管涌发生处的水被围在围井的内侧(即由围板2和防水布11所围成的区域)。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围井由围板和防水布构成几乎不漏水,拆装方便快速,突出了防汛抢险的快速高效,并易于搬运,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抗洪器材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