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217发布日期:2018-09-05 01:25阅读:2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分水箱。



背景技术:

分水箱为供水系统中负责由中央供水向分路供水转变功能的集成供水系统总成。

公告号为CN 204080954 U的中国专利公告了一种分水器的分水箱,它包括一个由正面凸边形成可容纳分水管构件的底座,底座上设有供主管路与分水管构件中的分水管连接的主管路预留口及分水管构件中的分水支管出口,在凸边上面形成有至少三个螺纹孔;一开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长孔、安装时通过螺栓穿过长孔与底座凸边上的螺纹孔配合可将边缘部分紧压凸边外围墙壁的箱盖。利用上述装置,不易调节分水量大小,流量、流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流量、流速稳定,可调节分流的分水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水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一侧设有进水管,在所述箱体内、进水管一侧设有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与箱体一侧形成稳流区,在所述稳流板一侧设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与稳流板形成溢流区,在所述箱体另一侧与溢流板之间设有分水板,在所述分水板上部设有V形槽,所述分水板把溢水板分成两部分,分别形成第一出水区、第二出水区,在所述第一出水区底部设有第一出水管,在所述第二出水区底部设有第二出水管,在所述溢流板一侧设有溢流板卡槽,在所述箱体另一侧设有箱体另一侧板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流板一侧与箱体内部连接,另一侧不与箱体内部连接或者稳流板两端与箱体内部固接,稳流板下部不与箱体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箱体内表面倾斜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箱体内表面倾斜连接角度为6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板的高度小于稳流板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水板的高度大于溢流板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分水板与溢流板卡槽、箱体另一侧板卡槽位置处设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分水箱结构简单,易于维修,成本低廉;分水均匀,可将水流按预定比例准确分流;直观方便,可直接观察到分水状况,便于控制,防止阻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稳流板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的稳流板另一实施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的分水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箱体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箱体一侧、1-2箱体另一侧、2进水管、3稳流板、4溢流板、4-1V形槽、5分水板、6第一出水管、7第二出水管、8稳流区、9溢流区、10第二出水区、11第一出水区、12溢流板卡槽、13箱体另一侧板卡槽、1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箱体1,在所述箱体一侧1-1设有进水管2,在所述箱体1内、进水管2一侧设有稳流板3,所述稳流板3与箱体一侧1-1形成稳流区8,在所述稳流板3一侧设有溢流板4,所述溢流板4与稳流板3形成溢流区9,在所述箱体另一侧1-2与溢流板4之间设有分水板5,在所述分水板上部设有V形槽4-1,所述分水板5把溢水板4分成两部分,分别形成第一出水区11、第二出水区10,在所述第一出水区11底部设有第一出水管6,在所述第二出水区10底部设有第二出水管7。

图2、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稳流板两种优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稳流板3一侧与箱体1内部连接,另一侧不与箱体1内部连接或者稳流板3两端与箱体1内部固接,稳流板3下部不与箱体1底部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的分水板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溢流板4一侧设有溢流板卡槽12,在所述箱体另一侧1-2设有箱体另一侧板卡槽13,在所述分水板5与溢流板卡槽12、箱体另一侧板卡槽13位置处设有密封条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箱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箱体接触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进水管2、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与箱体1内表面倾斜连接角度为60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