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228发布日期:2018-09-05 01:2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水器。



背景技术:

下水器为安装在水槽下的排水装置,不同的家庭水槽的安装位置不同,有的家庭水槽安装位与墙壁距离较近,有的家庭水槽安装位与墙壁距离较远,而目前市面上的下水器上的管道为固定连接方式,当水槽与墙壁距离较远时,下水器的管道与墙壁之间无法被利用的空间就会过大,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下水器,使得即使水槽与墙壁距离较远时,下水器的管道依然能贴着墙壁,减小管道与墙壁之间无法被利用的空间,节约资源。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水器,包括:第一杯头,所述第一杯头上设有第一调节管;第二杯头,所述第二杯头上设有第二调节管;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调节管及第四调节管,所述第一调节管与所述第三调节管可伸缩配合;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五调节管及第六调节管,所述第五调节管与所述第二调节管可伸缩配合,所述第六调节管与所述第四调节管连通。

上述下水器中的第一调节管与第三调节管可伸缩配合,第五调节管与第二调节管可伸缩配合,从而实现下水器前后方向上的管道长度的调节,即使水槽与墙壁距离较远时,可以通过调节下水器前后方向上的管道长度使得下水器的管道依然能贴着墙壁,减小管道与墙壁之间无法被利用的空间,节约资源。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调节管与所述第四调节管可伸缩配合。不同长度的双槽胆水槽的下水孔的距离不一样,通过第六调节管与第四调节管可伸缩配合实现下水器左右方向上的管道长度的调节,从而可以使下水器安装在各种规格的水槽上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杯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管连通的第一溢水接口,所述第二杯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调节管连通的第二溢水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三溢水接口。第一溢水接口及第二溢水接口可供水槽接入,第三溢水接口可供垃圾处理器或洗碗机接入,便于排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四溢水接口。如此,下水器上设有四个用于连接溢水管的接口,能同时满足水槽、垃圾处理器和洗碗机排水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溢水接口处设有第一密封部。在生产成型时,第三溢水接口为封闭状态,使下水器内不被污染,后期需要使用可去除第一密封部,以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溢水接口处设有第二密封部。在生产成型时,第四溢水接口为封闭状态,使下水器内不被污染,后期需要使用可去除第二密封部,以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可与所述第一溢水接口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可与所述第二溢水接口密封配合。第一溢水接口不使用时用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溢水接口不使用时用第二密封件密封,以保证下水器内不被污染,后期需要使用可去除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以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调节管与所述第三调节管嵌套配合,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调节管与所述第三调节管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管与所述第五调节管嵌套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二调节管与所述第五调节管紧固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管与所述第六调节管嵌套配合,所述第三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四调节管与所述第六调节管紧固连接。如此,下水器上的水管左右和前后方向的长度调整完毕后,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将相应的水管固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管及所述第三调节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五调节管及所述第二调节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六调节管及所述第四调节管之间的间隙中。密封圈抵设与两个调节管之间,可提高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水从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连接部排出,污染室内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调节管嵌套于所述第三调节管内,所述第二调节管嵌套于所述第五调节管内,所述第四调节管嵌套于所述第六调节管内,所述第三调节管、所述第五调节管及所述第六调节管的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可与所述第三调节管上的所述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所述第一密封圈抵压于所述第一调节管及所述第三调节管之间,所述第二螺母可与所述第五调节管上的所述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所述第二密封圈抵压于所述第二调节管与所述第五调节管之间,所述第三螺母可与所述第六调节管上的所述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所述第三密封圈抵压于所述第四调节管与所述第六调节管之间。螺母与调节管上外螺纹的旋紧过程,就是带动密封圈向两个调节管之间的空隙挤压的过程,螺母与外螺纹的旋紧过程中,密封圈就会被调节管挤压得越来越紧,一方面可以实现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水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杯头,110、第一溢水接口,111、第一密封件,120、第一调节管,200、第二杯头,210、第二溢水接口,220、第二调节管,300、第一连接管,310、第三调节管,320、第四调节管,330、第三溢水接口,400、第二连接管,410、第五调节管,420、第六调节管,430、第四溢水接口,510、第一密封圈,520、第二密封圈,530、第三密封圈,610、第一螺母,620、第二螺母,630、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下所述的大管及小管的大小以管道的横截面积为判定标准,大管的内径大于小管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下水器,包括第一杯头100、第二杯头200、第一连接管300及第二连接管400。

第一杯头100上设有第一调节管120;第二杯头200上设有第二调节管220;第一连接管300上设有第三调节管310及第四调节管320,且第三调节管310与第四调节管320连通,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三调节管310可伸缩配合。第二连接管400上设有第五调节管410及第六调节管420,且第五调节管410与第六调节管420连通,第五调节管410与第二调节管220可伸缩配合。第六调节管420与第四调节管320连通。在本图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管310和第四调节管320垂直设置,第五调节管410和第六调节420管垂直设置,第三调节管430和第五调节管410可沿前后方向安装在水槽下,第四调节管320与第六调节管420可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水槽下。

第一杯头100和第二杯头200用于连通双胆水槽。第一杯头100上设有与第一调节管120连通的第一溢水接口110,第二杯头200上设有与第二调节管220连通的第二溢水接口210。第一溢水接口110和第二溢水接口210用于连通溢水头,溢水头与水槽上的溢水孔连通,当水槽内的水高于溢水孔时,水可以从溢水孔中进入下水器后排出,以防人们使用时忘记关水,水从水槽内溢出,污染地面。

第一杯头100上设有第一调节管120,第二杯头200上设有第二调节管220,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一连接管300上的第三调节管310可伸缩配合,第二调节管220与第二连接管400上的第五调节管410可伸缩配合。可选的,第一调节管120为小管,第三调节管310为大管,或第一调节管120为大管,第三调节管220为小管;第二调节管220为小管,第五调节管410为大管,或第二调节管220为大管,第五调节管410为小管。小管可在大管内伸缩,以实现水管前后方向的长度调节。

上述的下水器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三调节管310可伸缩配合,第五调节管410与第二调节管220可伸缩配合,从而实现下水器前后方向上的管道长度的调节,即使水槽与墙壁距离较远时,可以通过调节下水器前后方向上的管道长度使得下水器的管道依然能贴着墙壁,减小管道与墙壁之间无法被利用的空间,节约资源。

进一步的,第六调节管420与第四调节管320可伸缩配合。可选的,第六调节管420为小管,第四调节管320为大管,或第六调节管420为大管,第四调节管320为小管。如此,可实现下水器左右双向调节,不同长度的双槽胆水槽相应的下水孔的距离不一样,下水器实现左右调节后可满足各种水槽的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300上还设有第三溢水接口330。第三溢水接口330可供垃圾处理器或洗碗机接入,便于排水。进一步的,第三溢水接口330处设有第一密封部。可选的,第三溢水接口330在生产成型时与第一密封部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部为胶制密封层,密封层壁厚较薄,后期如果需要使用则可以用螺丝刀轻松捅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溢水接口330也可以通过活塞等密封件密封。如此,便于保持下水器内不被污染,后期需要使用可去除第一密封部,以便使用。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管400上还设有第四溢水接口430。如此,下水器上设有四个用于连接溢水管的接口,能同时满足水槽、垃圾处理器和洗碗机排水的需求。第四溢水接口430与第三溢水接口330的结构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11及第二密封件(图中未标出),第一密封件111可与第一溢水接口110密封配合,第二密封件可与第二溢水接口210密封配合。可选的,第一密封件111与第二密封件均为活动塞,或旋盖。可以理解的是,旋盖与第一溢水接口110和/或第二溢水接口210的密封方式和矿泉水瓶与旋盖的连接方式一致。第一溢水接口110不使用时用第一密封件111密封,第二溢水接口210不使用时用第二密封件密封,便于保持下水器内不被污染,后期需要使用可去除第二密封部,以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三调节310管嵌套配合,第一紧固件用于将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三调节管310紧固连接,第二调节管220与第五调节管410嵌套配合,第二紧固件用于将第二调节管220与第五调节管410紧固连接,第四调节管320与第六调节管420嵌套配合,第三紧固件用于将第四调节管320与第六调节管420紧固连接。例如,第一调节管120可伸入第三调节管310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调节管120与第三调节管310紧固连接,第二调节管220可伸入第五调节管410内、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将第二调节管220与第五调节管410紧固连接,第四调节管320可伸入第六调节管420内、并通过第三紧固件将第四调节管320与第六调节管420紧固连接。

可选的,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均为环形橡胶,环形橡胶可抵压在小管与大管之间的空隙中。可以理解的是,当大管与小管调整到相应位置后,将环形橡胶塞入大管与小管之间的间隙中,环形橡胶的一端与小管抵压、另一端与大管抵压,环形橡胶受到大管与小管之间的挤压力越大,小管与大管连接得越紧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将大管与小管固定。例如,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都为粘胶层,先将胶水粘在小管上,之后调节小管在大管内的位置,等待胶水将小管与大管固定。如此,下水器上的水管左右和前后方向的长度调整完毕后,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第三紧固件将相应的水管固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0、第二密封圈520及第三密封圈530,第一密封圈510设置于第一调节管120及第三调节管310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520设置于第五调节管410及第二调节管220之间的间隙,第三密封圈530设置于第六调节管420及第四调节管320之间的间隙。在本图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管120、第二调节管220及第四调节管320均为小管,第三调节管310、第五调节管410及第六调节管420均为大管。第一密封圈510套设于第一调节管120上、且第一密封圈510分别与第一调节管120及第三调节管310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520套设于第二调节管220上、且第二密封圈520分别与第五调节管410及第二调节管220密封配合,第三密封圈530套设于所述第四调节管320上、且三密封圈分别与第六调节管420及第四调节管320密封配合。在小管与大管的装配过程中,密封圈首先套设在小管上,然后再将密封圈挤进大管内,如此,可提高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水从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连接部溢出,污染室内环境。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母610、第二螺母620及第三螺母630,第三调节管310、第五调节管410及第六调节管420的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第一螺母610可与第三调节管310上的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第一密封圈510抵压于第一调节管120及第三调节管310之间,第二螺母620可与第五调节管410上的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第二密封圈520抵压于第二调节管220与第五调节管410之间,第三螺母630可与第六调节管420上的外螺纹旋紧配合、并使第三密封圈530抵压于第四调节管320与第六调节管420之间。螺母与调节管上外螺纹的旋紧过程,就是带动密封圈向两个调节管之间的空隙挤压的过程,螺母与外螺纹的旋紧过程中,密封圈就会被调节管挤压得越来越紧,一方面可以实现调节管与调节管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