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219发布日期:2018-09-05 01:2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盆。



背景技术:

用于洗漱的台盆一般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蓄水槽、位于蓄水槽左右两侧的置物台,置物台上通常会放置杯具、洗手液等用于洗漱的物品。

洗漱过程中,蓄水槽中的水不可避免的会落到置物台上。置物台通常具有较为光滑的台面,当水落到置物台上时,放置于置物台上的杯具、洗手液瓶等物品容易滑落至蓄水槽内,损坏蓄水槽的内表面。进一步的,杯具、洗手液瓶等物品表面也容易变的湿滑和被染脏,进一步积垢。

此外,现有技术中置物台的台面通常为平面,当水落到置物台上时,水会分布在置物台上的各个位置,此时,则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擦拭,影响用户体验,降低用户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台盆的置物台上的杯具、洗手液瓶等物品容易滑落至蓄水槽内,损坏蓄水槽的内表面;并且,杯具、洗手液瓶等物品表面也容易变的湿滑和被染脏及积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盆,包括蓄水槽和设置于所述蓄水槽左右至少一侧的置物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置物台的台面上设有凸肋,所述凸肋沿所述置物台靠近蓄水槽一侧的边缘位置延伸,以隔离所述台面和所述蓄水槽。

可选的,所述置物台靠近蓄水槽一侧的边缘位置上设有缺口,以连通所述台面和所述蓄水槽。

可选的,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凸肋的至少其中一端;和/或,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凸肋上。

可选的,所述台面上设有沟槽,所述缺口位于所述沟槽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台面为斜面,设有所述缺口位置处的台面的高度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台面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凸肋与所述台面之间圆滑过渡。

可选的,从所述台面远离所述蓄水槽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蓄水槽一侧,所述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台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槽后侧的安装部和设置于所述蓄水槽前侧的挡水部,所述置物台、安装部和挡水部围成所述蓄水槽。

可选的,从所述置物台的中心区域至所述安装部,所述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从所述置物台的中心区域至所述挡水部,所述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台面的高度。

可选的,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蓄水槽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蓄水槽的一侧,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泄水槽,所述泄水槽连通所述蓄水槽,所述泄水槽的底面设有泄水孔,且所述泄水槽的底面的高度小于所述蓄水槽的底面的高度。

可选的,从所述蓄水槽靠近挡水部的一侧至靠近安装部的一侧,所述蓄水槽的底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置物台设置于所述蓄水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泄水槽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置物台,从所述蓄水槽靠近另一置物台的一侧至靠近所述泄水槽的一侧,所述蓄水槽的底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选的,所述的台盆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泄水槽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的台盆,包括蓄水槽和设置于蓄水槽至少一侧的置物台,通过在置物台的台面上设置凸肋,且使凸肋沿置物台靠近蓄水槽一侧的边缘位置延伸,以隔离台面和蓄水槽。凸肋的高度高于台面,能够作为阻挡部阻止放置于台面上的物品(例如杯具、洗手液瓶等)滑落至蓄水槽内,从而避免蓄水槽的内表面因撞击而遭受损坏。

进一步的,从置物台的中心区域至安装部,台面的高度逐渐减低;从置物台的中心区域至挡水部,台面的高度也逐渐减低。使得台面上的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安装部和挡水部,并沿着安装部和挡水部流入蓄水槽中,从而避免台面上急了过多的水,导致物品不易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台盆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台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B区域上的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C-C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D-D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E-E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台盆100,包括蓄水槽10、置物台20、安装部30和挡水部40。其中,所述置物台20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蓄水槽10的左右两侧,置物台20的台面20a上适于放置杯具、洗手液等用于洗漱的物品;所述安装部30设置在蓄水槽10的后侧,适于安装水龙头;所述挡水部40设置在蓄水槽10的前侧,与所述置物台20、安装部30共同围成所述蓄水槽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面20a上设有凸肋21,所述凸肋21沿置物台20靠近蓄水槽10一侧的边缘位置延伸,以隔离所述台面20a和所述蓄水槽10。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凸肋21高于所述台面20a,因而能够作为阻挡部阻止放置于台面20a上的物品(例如杯具、洗手液瓶等)滑落至蓄水槽10内,避免蓄水槽10的内表面因撞击而遭受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凸肋21与所述台面20a之间圆滑过渡,且凸肋21的高度控制在5mm以下。从而使得设置于台面20a上的凸肋21不至于显得过于突兀,使台盆100具有较好的外观。

台盆100在使用过程中,蓄水槽10中的水和水龙头中的水不可避免的会落到所述台面20a上。凸肋21能够阻止台面20a上的物品滑落至蓄水槽10内,同时,也阻止了台面20a上的水流入至蓄水槽10。当台面20a上具有较多的水时,不仅导致物品不容易稳定的放置在台面20a上,还会使物品的表面变得湿润、容易被染脏。

因此,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置物台20靠近蓄水槽10一侧的边缘位置上还设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用以连通所述台面20a和所述蓄水槽10。从而使得台面20a上的水能够通过所述缺口22流入至蓄水槽10,避免台面20a上积累过多的水,导致物品不易放置。

设置所述缺口22的作用在于:连通台面20a和蓄水槽10。其中,所述缺口22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制,可以设置在凸肋21的其中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凸肋21上;所述缺口22的数量可不受限制,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缺口22,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缺口22。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台20上设有两个所述缺口22,两个所述缺口22分别位于凸肋21的两端。也就是说,两个缺口22中的其中一个靠近所述安装部30,另一个靠近所述挡水部40。

参照图5,所述台面20a具有第一位置aa、第二位置bb和第三位置cc。其中,所述第一位置aa为台面20a的中间位置,离所述安装部30和挡水部40具有大致相同的距离;所述第二位置bb为台面20a靠近安装部30的位置,对应其中一个缺口22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cc为台面20a靠近挡水部40的位置,对应其中另一个缺口22所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位置aa至第二位置bb,所述台面20a的高度逐渐降低;从所述第一位置aa至第三位置cc,所述台面20a的高度逐渐降低。也就是说,缺口22所在位置处(即第二位置bb、第三位置cc)的台面20a的高度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台面20a的高度。

置物台的台面20a一般较为光滑,当水落到台面20a上时,台面20a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流向所述第二位置bb或第三位置cc,并从与所述第二位置bb、第三位置cc对应设置的缺口22中流入蓄水槽10。从而使水不易积累在所述台面20a上,避免台面20a上积累过多的水,导致物品不易放置;同时,也能够防止物品的表面变得湿润或被染脏以及台面20a表面积垢。

由于台面20a上不易存留积水,此时,也无需人工对台面20a经常进行擦拭,从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置bb为所述台面20a向所述安装部30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三位置cc为所述台面20a向所述挡水部30延伸而形成。其中,所述台面20a的主要作用在于放置杯具、洗手液等物品。因此,台面20a逐渐降低的趋势不能太快,即台面20a的倾斜程度不能太大。具体的,所述第一位置aa、第二位置bb之间的高度差控制2.0mm以下,所述第一位置aa、第三位置cc之间的高度差同样控制2.0mm以下。

在其他变形例中,所述第二位置bb、第三位置cc也可以是设置于台面20a上的沟槽,沟槽沿台盆100的长度方向x延伸,所述缺口22位于所述沟槽的一端。此时,位于台面20a上的水首先向所述第二位置bb、第三位置cc流动,并流入沟槽;最后从沟槽向缺口22流动,流入蓄水槽10。

参照图3,所述台面20a具有远离蓄水槽10的第一端mm,靠近蓄水槽10的第二端nn,从第一端mm至第二端nn,台面20a的高度逐渐降低。

同样的,当水落到台面20a上时,台面20a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端mm流向所述第二端nn;同时,还流向第二位置bb和第三位置cc(如前所述),最终通过缺口22流入蓄水槽10。从而能够进一步使水不易积累在所述台面20a上,避免台面20a上积累过多的水,导致物品不易放置;同时,也能够防止物品的表面变得湿润或被染脏。

从所述第一端mm至第二端nn,台面20a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样不能太快。具体的,所述第一端mm、第二端nn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在2.5mm以下。以使台盆100具有较好的外观,能够较为稳定的放置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置物台20,且两个置物台的台面20a上均设有凸肋21和缺口22。

在其他变形例中,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置物台的台面20a上设置凸肋21和缺口22,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另外,所述台盆10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置物台20,此时,在该置物台的台面20a上设置凸肋21和缺口22的形式同样可以参照以上形式,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继续参照图5,所述安装部30的安装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台面20a的高度,所述挡水部40的顶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台面20a的高度。因此,落在所述台面20a上的水不会流向安装部30,弄湿安装部30的安装面;也不会流向挡水部40,以致流出外界,弄湿地面。

进一步的,从所述安装部30远离蓄水槽10的一侧至靠近蓄水槽10的一侧,所述安装部30的安装面的高度逐渐降低。此设计方式与台面20a的第一端mm至第二端nn,台面20a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类似。

当水落到安装部30的安装面上时,安装面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远离蓄水槽10的一侧流向靠近蓄水槽10的一侧,最终流入蓄水槽10。从而能够使水不易积累在所述安装面上,保持安装面的干净、整洁。

具体的,所述安装部30的安装面上不同位置处的最大高度差可选控制在2.5mm以下,以使台盆100具有较好的外观。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部30的安装面上没有设置凸肋和缺口。

在其他变形例中,若安装部30的安装面上也会放置洗漱用品,则可以在安装面靠近蓄水槽10的一侧设置凸肋和缺口,该凸肋和缺口的作用与所述台面20a上凸肋21和缺口22的作用一致,凸肋和缺口的设置可以参照所述台面20a上凸肋21和缺口22的具体形式,不再赘述。

参照图1、图2,所述安装部30上还设有泄水槽31,所述泄水槽31连通所述蓄水槽10。其中,所述泄水槽31的底面设有泄水孔31a,蓄水槽10中的水适于通过泄水孔31a排出至外界。

如图6所示,从所述蓄水槽10靠近挡水部40的一侧至靠近安装部30的一侧,所述蓄水槽10的底面的高度逐渐降低。如图2、图7所示,所述泄水槽31靠近位于蓄水槽10右侧的置物台20,从位于蓄水槽10左侧的置物台20至右侧的置物台20,所述蓄水槽10的底面的高度逐渐降低。并且,所述泄水槽31的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蓄水槽10的底面的最低高度。

因此,位于蓄水槽10底面上的水能够从靠近挡水部40的一侧流向靠近安装部30的一侧,从蓄水槽10的左侧流向蓄水槽10的右侧,最终流入泄水槽31中,并从泄水孔31a流出至外界。

本实施例中,所述台盆100还具有装饰板(图中未示出),所述装饰板适于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泄水槽31的顶部。装饰板能够使所述隐藏泄水槽31和泄水孔31a,从而使台盆100具有较好的外观;可拆卸的设置方式使得泄水孔31a堵塞时,还能够方便的对泄水孔31a进行疏导。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