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山坡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195发布日期:2018-11-30 20:1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坡沟,其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山坡沟结构。



背景技术:

傍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一侧紧邻山体,另一侧通常是悬崖或陡坎(也可能紧邻山体)。如图8所示,现有的傍山公路包括路面3,路基4和山坡5,路面3铺设与路基4的顶端,路基4靠山一侧的山体设有山坡5,路面3靠山一侧的侧边至山坡5之间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6可将山坡5上产生的水土流失的土壤和垃圾、落叶截留住,通过排水沟6流向排水区,从而起到保护公路正常运行的作用。但其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结构中,当下大雨、暴雨时,山坡顶部的水从整个坡面流下,从而造成整个坡面的水土流失。

2、现有的这种结构,没有供行人爬坡的路径,不便于人们对山坡的检修及行人的踏青和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排水,又能供行人行走的多功能山坡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山坡沟结构,其设有沟槽,沟槽沿山坡上下方向布置,沟槽内沿上下方向布设有多级台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台阶设在沟槽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台阶设在离开沟槽的底部一定距离,台阶下方留有水通过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山坡设有横向山沟,横向山沟与沟槽的侧边相连接;横向山沟中的水向沟槽汇集,沟槽的水流向下部的排水沟中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横向山沟由复数个自平衡坡沟构件筑成,自平衡坡沟构件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右侧板的向外倾斜角大于左侧板向外的倾斜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平衡坡沟构件还包括底部段,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位于底部段的左右两侧,底部段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相连接而形成沟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平衡坡沟构件左侧板的上端面低于右侧板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平衡坡沟构件右侧板的向外倾斜角与山坡斜坡的倾斜角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台阶内设有加强筋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设有纵向沟,当下大雨、暴雨时,山坡顶部的水沿着纵向沟流向底部的路坡沟,将雨水排出,不会造成整个坡面的水土流失,从而起到保护、稳定山坡的作用。

2、采用本结构,由于设有台阶,便于人们对山坡的检修维护,且可供行人踏青和旅行用。

3、排水沟被山坡挡件和路面挡件合围在内,可以减少垃圾、落叶堵塞排水沟的现象,有利于通畅排水。

4、台阶设有加强筋条可增加台阶的强度,同时台阶也可以在工厂预制生产,施工现场拼装到位,施工操作方法简单。

5、由于设有横向山沟,可以将山坡上的水汇集到沟槽中流向排水沟,这样增加对山坡的保护,起到稳定山坡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路坡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自平衡坡沟构件示意图;

图8为现有山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5所示,一种多功能山坡沟结构,其包括沟槽1、路坡沟2,路面3、路基4和山坡5;路坡沟2沿山体横向设置,即沿山体盘旋设计,成为盘山沟一般设在山脚,安装在路基4上,其一侧挡住山坡5的下部,其另一侧与路面3相连,路面3铺设在路基4上;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布置(即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延伸),沟槽1可将山坡5上的水流引流直接流到路坡沟2中,特别是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大量的雨水冲刷山坡5,造成流水不畅,容易引起山体滑坡,而设有沟槽1后,大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沟槽1流向路坡沟2的排水沟6,减少雨水对山坡5冲刷,起到保护山坡5的作用。

为了便于人们对山坡及山顶的检修与维护,在沟槽1内的底部沿上下方向设有供行人行走的多级台阶7,人行可以通过台阶7从路面3登上山坡5,有了台阶7,人们不但可以对山坡及山顶的检修与维护,也可以可供行人踏青和旅行用。

为了便于横向设置的路坡沟2排水和与路面结合牢固,路坡沟2设置成如下结构:路坡沟2包括山坡挡件21和路面挡件22,山坡挡件21包括山坡底板211,山坡底板211一侧连接山坡挡板212,山坡底板211另一侧连接路面挡件22底部,山坡挡板212为Z字型,其倾斜段靠近山坡底板211另一侧,山坡底板211和山坡挡板212为一体成型; 山坡挡件21与路面挡件22内部合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排水沟6;路面挡件(22)上端部远离山坡挡板(212)一侧设有横向拉结筋(222),横向拉结筋(222)一端植入路面挡件(22)内,另一端植入路面(3),路面挡件(22)上端与路面(3)大致齐平。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一种多功能山坡沟结构,其包括沟槽1、路坡沟2,路面3、路基4和山坡5;路坡沟2沿山体横向设置,即沿山体盘旋设计,成为盘山沟一般设在山脚,安装在路基4上,其一侧挡住山坡5的下部,其另一侧与路面3相连,路面3铺设在路基4上;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布置(即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延伸),沟槽1可将山坡5上的水流引流直接流到路坡沟2中,特别是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大量的雨水冲刷山坡5,造成流水不畅,容易引起山体滑坡,而设有沟槽1后,大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沟槽1流向路坡沟2的排水沟6,减少雨水对山坡5冲刷,起到保护山坡5的作用。

为了便于人们对山坡及山顶的检修与维护,在沟槽1内沿上下方向设有供行人行走的多级台阶7,台阶7设在离开沟槽1底部一定距离,其下方留有水通过的通道,为了增加台阶7的强度,其内部设有加强筋条71,加强筋条71可以是钢筋、增强尼龙等,台阶7可以在工厂预制生产,施工现场时拼装到位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人行可以通过台阶7从路面3登上山坡5,有了台阶7,人们不但可以对山坡及山顶的检修与维护,也可以可供行人踏青和旅行用。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不在赘述。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一种多功能山坡沟结构,其包括沟槽1、路坡沟2,路面3、路基4和山坡5;路坡沟2沿山体横向设置,即沿山体盘旋设计,成为盘山沟一般设在山脚,安装在路基4上,其一侧挡住山坡5的下部,其另一侧与路面3相连,路面3铺设在路基4上;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布置(即沟槽1沿山坡5上下方向延伸),沟槽1可将山坡5上的水流引流直接流到路坡沟2中,特别是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大量的雨水冲刷山坡5,造成流水不畅,容易引起山体滑坡,而设有沟槽1后,大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沟槽1流向路坡沟2的排水沟6,减少雨水对山坡5冲刷,起到保护山坡5的作用。

为了便于人们对山坡及山顶的检修与维护,在沟槽1内沿上下方向设有供行人行走的多级台阶7,台阶7设在离开沟槽1底部一定距离,其下方留有水通过的通道。

为了增加山坡5的稳定性,在4山坡5上设有横向山沟8,横向山沟8与沟槽1的侧边相连接,可将横向山沟8中的水向沟槽1中汇集,沟槽1的水流向下部的排水沟6中排放。横向山沟8由复数个自平衡坡沟构件筑成,自平衡坡沟构件包括左侧板81、右侧板82和底部段83,左侧板81和右侧板82分别位于底部段83的左右两侧,底部段83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81和右侧板82的底部相连接而形成沟状,右侧板82的向外倾斜角大于左侧板81向外的倾斜角,即图7所示的β角大于δ角。自平衡坡沟构件的通过底部段83和右侧板82安装在护坡5的斜坡上,为了安装方便,自平衡坡沟构件的左侧板82向外倾斜角与护坡5斜坡倾斜角相匹配,同时为了自平衡最好是左侧板81的上端面低于左侧板82的上端面,这样自平衡坡沟构件可以自平衡安装在山坡5上。其余结构同实施例2,不在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