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162发布日期:2018-11-30 20:1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基坑开挖后,由于雨季经常下雨等外界原因,基坑支护常常会产生较大的位移。为了防止基坑支护进一步变形,现有技术通常对变形部位已施工的临时设施拆改、卸载基坑周边的土体,费时费力且影响建筑底板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用承接组件承接支护桩所传递的部分侧向土压力,用支撑柱将承接组件所受到的力通过连接组件引导至受力结构,解决了传统加固基坑方法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达到快速有效地加固支护桩又不影响底板施工进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用于支撑竖直设置的支护桩和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支护桩中部连接的基础底板,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受力结构、支撑柱、承接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受力结构设于所述基础底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柱斜向地以其中一端连接所述支护桩的上部,并以另一端连接所述受力结构;所述承接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护桩的连接处;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受力结构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受力结构包括传力承台和工程桩,所述传力承台固设于所述基础底板的下方,且所述传力承台的下方设置有垫层,所述工程桩的一端置于所述传力承台的内部,所述工程桩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垫层并置于所述垫层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承台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防水模板。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承台内设有端部交叉连接的钢筋。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固设于所述连接板下方的连接爪件,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一套桩孔和若干连接孔,所述工程桩穿过所述套桩孔。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爪件成形为J形结构,所述连接爪件的勾部固接所述传力承台下方的垫层,所述连接爪件的竖直部通过所述连接孔固接所述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一止水板和第二止水板,所述第一止水板竖直设置且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所述第二止水板水平设置且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接组件包括拐角与所述支撑柱上端连接的L形承接角钢、挂设于所述L形承接角钢的竖直部且远离所述支护桩一侧的吊耳以及设于所述吊耳下方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用承接组件承接支护桩所传递的部分侧向土压力,用支撑柱将承接组件所受到的力传递至受力结构,用连接组件连接支撑柱与受力构件,最终用受力构件承接支护所传的力,解决了传统加固基坑方法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达到快速有效地加固支护桩又不影响底板施工进度的目的。

(2)连接爪件成形为J形结构,增大与传力承台下方垫层的握裹力,使连接爪件与传力承台的连接更加稳定。

(3)第一止水板用于对外墙的止水,第二止水板用于对底板的止水。

(4)螺栓用于将已打孔的冠梁连接固定。

(5)吊耳方便利用汽车对支撑柱的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与承接组件和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和受力结构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和受力结构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受力结构10;传力承台11;防水模板111;钢筋112;工程桩12;垫层13;垫板131;混凝土层132;支撑柱20;第一止水板21;第二止水板22;承接组件30;L形承接角钢31;拐角311;竖直部312;吊耳32;螺栓33;连接组件40;连接板41;连接爪件42;套桩孔43;连接孔44;支护桩50;基础底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用于支撑竖直设置的支护桩50和水平设置且与支护桩50中部连接的基础底板60,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受力结构10、支撑柱20、承接组件30和连接组件40。其中:

如图1所示,所述受力结构10包括传力承台11和工程桩12,传力承台11固设于基础底板60的下方,且传力承台11的下方设置有垫层13,工程桩12的一端置于传力承台11的内部,工程桩12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穿过垫层13并置于垫层13的下方。优选地,所述传力承台1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防水模板111;如图3所示,所述传力承台11内设有端部交叉连接的钢筋1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垫层13可成形为两块垫板131夹设混凝土层132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水模板111可为120砖胎膜,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传力承台11内设置的钢筋112可为双层双向钢筋,使传力承台11的结构更加稳定,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柱20斜向地以其中一端连接支护桩50的上部,并以另一端连接受力结构10。支撑柱20上设有第一止水板21和第二止水板22,第一止水板21竖直设置且设于支撑柱20的上部,第二止水板22水平设置且设于支撑柱20的下部。第一止水板21用于对外墙的止水,第二止水板22用于对底板的止水。

如图1所示,所述承接组件30设于支撑柱20和支护桩50的连接处。如图2所示,承接组件30包括拐角311与支撑柱20上端连接的L形承接角钢31、挂设于L形承接角钢31的竖直部312且远离支护桩50一侧的吊耳32以及设于吊耳32下方的螺栓33。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20的上方设有冠梁(未图示),所述冠梁的一端打孔后方便通过螺栓33与承接组件30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吊耳32可成形为倒J形结构,更方便利用汽车对支撑柱20进行吊高,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0设于支撑柱20和受力结构10的连接处。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组件40包括连接板41和固设于连接板40下方的连接爪件42,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板40上开设有一套桩孔43和若干连接孔44,工程桩12穿过套桩孔43。具体地,连接爪件42成形为J形结构,连接爪件42的勾部固接传力承台11下方的垫层13,连接爪件42的竖直部通过连接孔44固接连接板40,增大了连接爪件42对垫层13的握裹力,使连接爪件42与传力承台11的连接更加稳定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柱20可为钢管支撑,且支撑柱20的两端打制有切口以使支撑柱20方便与连接板41和L形承接角钢31焊接,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各个部件结构进行定尺加工。于一种较佳的施工方法中,先将受力结构30和连接组件40通过使用混凝土浇筑结合成一体,令其为第一部分;接着,将承接组件30与支撑柱20焊接加工完成,令其为第二部分;最后,使用汽车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吊至高空并拼接组装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