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以及机动平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2384发布日期:2018-11-09 18:1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以及机动平路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以及机动平路机。

背景技术

关于机动平路机,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3815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保持器组件保持安装于推土铲的导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381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机动平路机中,一边使推土铲的前端部与路面接触一边行驶,从而推土铲的前端部磨损。当推土铲的前端部的磨损达到极限值时,需要进行推土铲的更换。另外,根据使用工作装置进行的作业的内容或者路面的状况,有时将选定的最佳的推土铲与当前的推土铲进行更换。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3815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机动平路机中,在将推土铲从保持器组件拆下时,必须使推土铲与导轨一起沿推土铲的长边方向移动,作业非常繁琐。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更换推土铲的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具备移位缸组件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移位缸组件的推土铲。移位缸组件具有能伸缩的推土铲移位缸、通过推土铲移位缸的伸缩而往复移动的轨道、将轨道支承为能够滑动移动的支承构件。推土铲与移位缸组件中的任意一方具有钩。推土铲与移位缸组件中的另一方具有将钩卡止的钩承接部。

本发明涉及的机动平路机具备:车身框架;回转转盘,其能够相对于车身框架回转;移位缸组件,其以能够相对于回转转盘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回转转盘;以及推土铲,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移位缸组件。移位缸组件具有能伸缩的推土铲移位缸、通过推土铲移位缸的伸缩而往复移动的轨道、将轨道支承为能够滑动移动的支承构件。推土铲与移位缸组件中的任意一方具有钩。推土铲与移位缸组件中的另一方具有将钩卡止的钩承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平路机的工作装置,能够容易地更换推土铲。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移位缸组件以及推土铲的立体图。

图3是移位缸组件以及推土铲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移位缸组件以及推土铲的侧视图。

图5是将外侧板部拆下后的移位缸组件和推土铲的侧视图。

图6是将推土铲和移位缸组件的安装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贯穿构件移动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移位缸组件摆动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钩从钩承接部脱离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将推土铲从移位缸组件拆下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将推土铲从移位缸组件拆下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车辆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由此,不重复进行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结构的侧视图。首先,对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思想的机动平路机1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机动平路机1主要具备行驶轮11、12、车身框架2、驾驶室3以及工作装置4。另外,机动平路机1具备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8等构成部件。工作装置4包括推土铲42。机动平路机1能够通过推土铲42进行整地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材料混合等作业。

行驶轮11、12包括前轮11和后轮12。后轮12具有后前轮12a和后后轮12b。在图1中,示出了由每侧各一胎的两个前轮11和每侧各双胎的四个后轮12构成的共六个轮的行驶轮,但前轮以及后轮的数量以及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图的说明中,将机动平路机1前进行驶的方向称为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在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言,将配置有前轮11的一侧设为前方。在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言,将配置有后轮12的一侧设为后方。机动平路机1的左右方向是指在俯视观察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观察前方时的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左方。机动平路机1的上下方向是指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确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地面所处的一侧为下侧,天空所处的一侧为上侧。

前后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室3内的驾驶席的操作人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指机动平路机1的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的上下方向。与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正对的方向为前方,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的背后方向为后方。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与正面正对时的右侧、左侧分别是右方、左方。就坐于驾驶席的操作人员的脚侧为下侧,头上侧为上侧。

车身框架2沿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车身框架2具有后框架21和前框架22。

后框架21支承外装罩25以及配置于发动机室6内的发动机8等的构成部件。发动机8搭载于后框架21。发动机8配置于驾驶室3的后方。外装罩25覆盖发动机8。外装罩25规定收容发动机8的发动机室6。上述的例如四个后轮12分别以能够被来自发动机8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后框架21。

前框架22安装于后框架21的前方。前框架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后框架21连结。前框架22沿前后方向延伸。前框架22具有与后框架21连结的基端部以及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前框架22的基端部通过垂直的中心销而与后框架21的前端部连结。

在前框架22与后框架21之间安装有铰接缸23。前框架22设置为能够通过铰接缸23的伸缩而相对于后框架21转动。铰接缸23设置为能够通过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的操作杆的操作而伸缩。

在前框架22的前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例如两个前轮11。前轮11安装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转向缸的伸缩而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机动平路机1能够通过转向缸的伸缩而变更行进方向。转向缸能够通过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的方向盘或者转向操作杆的操作而伸缩。

在车身框架2的前端安装有配重29。配重29是安装于前框架22的配件的一种。配重29装配于前框架22,以便增加负载于前轮11的向下的载荷,能够转向并且能够增加推土铲42的按压载荷。

驾驶室3搭载于后框架21。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有方向盘、变速杆、工作装置4的操作杆、制动器、加速踏板、微动踏板等操作部(未图示)。驾驶室3具有前面部、左右的侧面部以及后面部。由前面部、侧面部以及后面部包围的空间形成驾驶室3的室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3也可以搭载于前框架22。

工作装置4主要具有牵引杆40、回转转盘41以及推土铲42。

牵引杆40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框架22的前端部。牵引杆40的后端部通过一对提升缸44支承于前框架22。通过提升缸44的伸缩,牵引杆40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而上下升降。另外,牵引杆40能够通过提升缸44的伸缩而以沿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而上下摆动。另外,牵引杆40能够通过牵引杆移位缸的伸缩而相对于前框架22左右移动。

回转转盘41以能够回转(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牵引杆40的后端部。回转转盘41能够被液压马达驱动而相对于牵引杆40向从车辆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方回转。回转转盘4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通过回转转盘41的回转驱动,从而调整推土铲42相对机动平路机1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

推土铲42配置在前轮11与后轮12之间。推土铲42支承于回转转盘41。推土铲42经由回转转盘41以及牵引杆40而支承于前框架22。

推土铲4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回转转盘41沿左右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图1中未图示的推土铲移位缸47安装于回转转盘41以及推土铲42,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配置。通过推土铲移位缸47的伸缩,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回转转盘41而沿左右方向移动。推土铲42能够沿与前框架22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另外,推土铲4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回转转盘41以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摆动。具体而言,倾转缸48安装于回转转盘41以及推土铲42。通过使该倾转缸48伸缩,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回转转盘41以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摆动,从而变更推土铲42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度。

如以上那样,推土铲42构成为,能够借助牵引杆40和回转转盘41进行相对于车辆的上下的升降、以沿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摆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变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及以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的摆动。

图2是移位缸组件60以及推土铲42的立体图。图3是移位缸组件60以及推土铲42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移位缸组件60以及推土铲42的侧视图。如图2~4所示,移位缸组件60配置于推土铲42的背面侧。移位缸组件60主要具有推土铲移位缸47、轨道65以及保持器71、73。

推土铲移位缸47是液压缸。推土铲移位缸47具有缸体部61和活塞部62。缸体部61具有中空圆筒的形状。缸体部61配置为其轴向沿着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活塞部62以能够沿缸体部61的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缸体部61内。活塞部62构成为能够变更从缸体部61的端部向缸体部61的外部突出的长度。推土铲移位缸47构成为能够随着活塞部62的往复移动而使其整体的长度伸缩。

活塞部62的最前端部分被缸安装件63支承。缸安装件63固定于轨道65。轨道65构成为,能够通过推土铲移位缸47的伸缩而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往复移动。由一张细长的矩形平板形成轨道65。轨道65的长边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在推土铲42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度为中立的状态下,轨道65的短边沿上下方向延伸。轨道65具有上缘66和下缘67。上缘66和下缘67构成细长矩形平板状的轨道65的一对长边。

轨道65的上缘66被保持器71支承。在保持器71形成有向下方开口而凹陷的凹部72。轨道65的上缘66收容在凹部72内。轨道65的下缘67被保持器73支承。在保持器73形成有向上方开口而凹陷的凹部74。轨道65的下缘67收容在凹部74内。保持器71、73构成将轨道65支承为能够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滑动的支承构件。

在回转转盘41固定有支撑臂51、52。支撑臂51、52构成为能够与回转转盘41一体地回转。移位缸组件60经由支撑臂51、52而安装于回转转盘41。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一对保持器71、73。一对保持器71、73中的配置在右方的一方经由托架55而支承于支撑臂52。一对保持器71、73中的配置在左方的另一方经由同样的托架而支承于支撑臂51。

在回转转盘41还固定有缸支撑构件53。缸支撑构件53构成为能够与回转转盘41一体地回转。缸支撑构件53支承倾转缸48。倾转缸48具有缸体部和活塞部,倾转缸48的缸体部固定于缸支撑构件53。在推土铲移位缸47的缸体部61的外周面固定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突出片54。倾转缸48的活塞部的最前端部分固定于突出片54的上端。通过倾转缸48的伸缩,移位缸组件60以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摆动。

轨道65具有供缸安装件63固定的后表面以及与后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前表面。轨道65的前表面与推土铲42对置。在轨道65的前表面固定有与轨道65正交且向前方延伸的外侧板部75。在外侧板部75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外侧板部75的贯通孔76。在贯通孔76中贯穿有贯穿构件90。贯通孔76具有比贯穿构件90的直径大的内径。

推土铲42的主体部分在从侧方观察时具有平滑地弯曲的曲面的形状。推土铲42的主体部分具有弯曲的内侧的表面即前表面与弯曲的外侧的表面即背面。推土铲42的背面与轨道65的前表面对置。

推土铲42具有支承托架91、92和板构件93。支承托架91、92以及板构件93配置于推土铲42的主体部分的背面侧。支承托架91、92固定于推土铲42的主体部分的背面。支承托架91、9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支承托架91、92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

板构件93固定于支承托架91、92。板构件93经由支承托架91、92而固定于推土铲42的主体部分的背面。板构件93在其上端部分具有钩94。

图5是将外侧板部75拆下后的移位缸组件60和推土铲42的侧视图。在轨道65的前表面固定有与轨道65正交且向前方延伸的内侧板部77。内侧板部77与外侧板部75平行且与外侧板部75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内侧板部77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内侧板部77的贯通孔78。在贯通孔78中贯穿有贯穿构件90。贯通孔78具有比贯穿构件90的直径大的内径。外侧板部75的贯通孔76与内侧板部77的贯通孔78具有相等的内径。

在外侧板部75与内侧板部77之间配置有钩承接部79。钩承接部79具有圆筒状的外形。钩承接部79的一端与外侧板部75的和内侧板部77对置的面连结。钩承接部79的另一端与内侧板部77卡合。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在钩94的内周面设置有衬垫部95。衬垫部95具有圆弧面状的形状,与圆筒销形状的钩承接部79的外周面接触。衬垫部95由耐磨损性比板构件93优异的材料形成。

如图2、3所示,外侧板部75和内侧板部77分别设置于轨道65的左右两端部。一对钩承接部79设置于轨道65的左右两端部。一对内侧板部77之间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的连结构件81(图2)连结。钩承接部79配置于连结构件81的两端。钩承接部79与连结构件81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通过将钩94分别卡止于一对钩承接部79,并且使贯穿构件90贯穿形成于板构件93的后述的贯通孔96,从而将推土铲42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由此,推土铲42和轨道65能够一体地移动。移位缸组件60具有供推土铲42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构成为包括钩承接部79和贯穿构件90。贯穿构件90构成将推土铲42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的锁定构件。

对于钩承接部79和贯穿构件9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钩承接部79位于比贯穿构件90靠上方的位置,贯穿构件90位于比钩承接部79靠下方的位置。在移位缸组件60中,钩承接部79位于上部,贯穿构件90位于下部。

接下来,对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将推土铲42和移位缸组件60的安装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在图6中图示了从背面侧观察的推土铲42、和移位缸组件60中的配置在比轨道65靠前方的位置的各结构。

如图6所示,在推土铲42的背面侧配置有与连结构件81平行地延伸的收容构件82。收容构件82具有中空圆筒的形状。在图6以及后述的图7~9中图示了剖视观察时的收容构件82,另外还图示了收容于收容构件82的内部空间的结构。

在收容构件82的内部空间收容有致动器85。致动器85是液压缸。致动器85具有缸体86和活塞88。缸体86具有中空圆筒的形状。缸体86的轴向沿收容构件82的长边方向延伸。活塞88以能够沿缸体86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缸体86内。活塞88构成为,能够变更从缸体86的端部向缸体86的外部突出的长度。

缸体86具有一对卡合销87。卡合销87向缸体86的径向外侧突出。卡合销87贯穿于在收容构件82的内壁面形成的卡合孔中。由此,缸体86在收容构件82的长边方向上被定位。

圆筒销形状的贯穿构件90安装于活塞88的前端部。贯穿构件90收容于收容构件82的内部,且构成为能够变更从收容构件82的端部向收容构件82的外部突出的长度。收容构件82的端部在内侧板部77形成有贯通孔78的位置处与内侧板部77连结。收容构件82的内部空间与贯通孔78连通。

贯穿构件90随着活塞88的往复移动而与活塞88一体地往复移动。图6所示的活塞88最大程度地向缸体86的外部突出,因此贯穿构件90成为最大程度地向收容构件82的外部突出的配置。图6所示的贯穿构件90配置在贯穿板构件93的后述的贯通孔96的位置。图6所示的贯穿构件90贯通内侧板部77的贯通孔78,贯通板构件93的贯通孔96,贯通外侧板部75的贯通孔76。

通过将贯穿构件90贯穿形成于移位缸组件60的贯通孔76、78和形成于推土铲42的贯通孔96这两方,从而将推土铲42以能够与轨道65一体地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推土铲42通过贯穿构件90而被锁定为无法相对于移位缸组件60相对移动。

图7是示出贯穿构件90移动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所示的活塞88从图6所示的配置向缸体86的内部移动。在活塞88的前端部安装的贯穿构件90随着缸体86的移动而向收容构件82的内部移动。图7所示的贯穿构件90配置在从板构件93的贯通孔96脱离的位置。通过贯穿构件90从形成于推土铲42的贯通孔96脱离,从而推土铲42的锁定被解除,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移位缸组件60相对移动。

图8是示出移位缸组件60摆动了的状态的立体图。通过使图3~5所示的倾转缸48从图7所示的配置伸长,从而移位缸组件60以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摆动。一并参照图5,当使倾转缸48伸长时,移位缸组件60以平板状的轨道65的上缘66相对于下缘67向前方移动而轨道65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式摆动。

贯穿构件90从贯通孔96脱离,因此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移位缸组件60相对移动。即使移位缸组件60摆动,推土铲42也不会与移位缸组件60一起移动,推土铲42配置为与图7相同。在移位缸组件60从图7所示的配置向图8所示的配置移动时,在钩94的内周面设置的衬垫部95相对于钩承接部79的外周面滑动。

在图8所示的配置中,在板构件93形成有贯通孔96的下端侧的部分配置为从形成在外侧板部75与内侧板部77之间的空间脱离。板构件93中的仅钩94配置在外侧板部75与内侧板部77之间。在图8中,推土铲42和移位缸组件60仅通过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而相互卡合。

图9是示出钩94从钩承接部79脱离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通过从图8所示的配置使钩94从钩承接部79脱离,从而如图9所示,推土铲42与移位缸组件60的卡合完全脱离。然后,通过使推土铲42沿其厚度方向向远离移位缸组件60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得到图10、11所示的推土铲42与移位缸组件60分离的配置。

如图10所示,板构件93在其上端部分具有钩94。钩94相对于推土铲42的背面而言具有向远离推土铲42的方向突出的形状。板构件93的下端部分也具有向远离推土铲42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在该板构件93的下端部分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板构件93的贯通孔96。形成有贯通孔96的板构件93的下端部分具有比外侧板部75与内侧板部77的间隔小的厚度。

贯通孔96呈圆孔形状。贯通孔96具有比贯穿构件90的直径大的内径。贯通孔96具有形成于外侧板部75的贯通孔76的内径以上的内径。贯通孔96具有形成于内侧板部77的贯通孔78的内径以上的内径。

通过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参照图6~11说明的、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的动作,能够将推土铲42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通过使推土铲42沿其厚度方向向接近移位缸组件60的方向移动,而将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然后使贯穿构件90贯穿贯通孔96,从而以推土铲42和轨道65能够一体地移动的方式将推土铲42装配于移位缸组件60。

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工作装置4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说明,则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对实施方式的结构标注了参照编号,但这仅为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机动平路机1的工作装置4具备移位缸组件60和推土铲42。移位缸组件60具有推土铲移位缸47和通过推土铲移位缸47的伸缩而往复移动的轨道65。如图5、10所示,推土铲4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如图10所示,推土铲42具有钩94,移位缸组件60具有钩承接部79。如图5所示,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

通过使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的动作,能够将推土铲42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通过使钩94从钩承接部79脱离的动作,能够将推土铲42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无需为了将推土铲42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而使长条的推土铲42沿其长边方向移动、或通过螺栓将推土铲42紧固于移位缸组件60。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推土铲42装配于移位缸组件60,并通过简单的动作使推土铲42与移位缸组件60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推土铲42。

与以往的推土铲不同,实施方式的推土铲42不具有沿推土铲4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导轨,因此推土铲42轻量化。轻量的推土铲42的搬运容易,因此能够提高推土铲42的更换作业时的作业性,从而能够容易地更换推土铲42。

另外,图10所示,推土铲42具有板构件93。在板构件93形成有贯通孔96。移位缸组件60具有贯穿构件90。如图6所示,贯穿构件90设置为能够贯穿贯通孔96。通过贯穿构件90贯穿贯通孔96,从而将推土铲42以能够与轨道65一体地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

通过在将钩94卡止于钩承接部79的状态下使贯穿构件90贯穿贯通孔96,能够将推土铲42固定于移位缸组件60。无需为了将推土铲42固定于移位缸组件60而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推土铲42固定于移位缸组件60。

另外,如图6、7所示,移位缸组件60具有致动器85。致动器85使贯穿构件90在贯穿贯通孔96的位置与从贯通孔96脱离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通过使致动器85工作,能够使贯穿构件90贯穿贯通孔96从而将推土铲42固定于移位缸组件60,另外能够使贯穿构件90从贯通孔96脱离从而解除推土铲42与移位缸组件60的固定。通过设为操作机动平路机1的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远程操作而使致动器85工作的结构,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推土铲42固定于移位缸组件60。

另外,如图7~9所示,推土铲42构成为,通过沿推土铲42的厚度方向向远离移位缸组件60的方向移动而从移位缸组件60拆下。推土铲42构成为,通过沿推土铲42的厚度方向向接近移位缸组件60的方向移动而安装于移位缸组件60。

如此一来,无需使长尺的推土铲42沿其长边方向移动而进行相对于移位缸组件60的安装以及拆下。能够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推土铲42装配于移位缸组件60,并通过简单的动作使推土铲42与移位缸组件60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推土铲42。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机动平路机1具有驾驶室3,但机动平路机1也可以不必具有驾驶室3。机动平路机1不限于操作人员搭乘于机动平路机1中对机动平路机1进行操作的方式,也可以为通过来自外部的远程操作而进行动作的方式。在该情况下,机动平路机1无需用于供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室3,因此也可以不具有驾驶室3。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仅限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包括与权利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平路机,2车身框架,3驾驶室,4工作装置,11前轮,12后轮,22前框架,40牵引杆,41回转转盘,42推土铲,44提升缸,47推土铲移位缸,48倾转缸,51、52支撑臂,53缸支撑构件,54突出片,60移位缸组件,61缸体部,62活塞部,63缸安装件,65轨道,66上缘,67下缘,71、73保持器,72、74凹部,75外侧板部,76、78、96贯通孔,77内侧板部,79钩承接部,81连结构件,82收容构件,85致动器,86缸,87卡合销,88活塞,90贯穿构件,91、92支承托架,93板构件,94钩,95衬垫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