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0235发布日期:2018-07-27 21:15阅读:3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围海造陆的工程施工中,待处理的地基含有的水分相对其他类型的地质条件更多。此种情况的地质结构一般为下层是富含水分的淤泥,上层是较厚的土砂,因施工中沉降比较明显,需要比常规地基处理付出更多工程量。目前常用的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等均存在工程造价极高,处理工艺复杂,施工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其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首先插竖向排水体达到下伏软土的设计深度,同时在吹填砂区边界施工深度达吹填砂底板以下0.5m~1.0m的泥浆搅拌墙,然后采用适合于吹填砂渗透性能的降水措施强力降低地下水使之达到吹填砂层底板以下0.5m~1.0m,同时在吹填砂层上铺一层土工布和一层隔水膜,在处理区边界用袋装粘性土堆筑高度不小于2m的围堰,围堰底部留若干出水砂沟,围堰各边上部留出水口;同时向围堰内吹填砂或砂类土达到围堰高度,进行吹填堆载降水预压,使下伏的淤泥类软土处于已疏干的吹填砂和新吹填的含水砂双重荷载作用下,利用插入软土中的竖向排水体实施排水固结;当沉降——时间曲线稳定,软土固结度大于80%,对吹填土进行强夯,使先后吹填的土层成为密实度大于85%硬层;排水设施保留一部分,继续抽取因竖向排水体的后期固结排水。

所述出水砂沟的深度为30cm,宽度为40cm,长度为所述围堰的底宽的1.5倍。

所述出水砂沟的材料为粗粒砂,露出围堰底的内侧砂沟上面用透水土工布覆盖。

所述降水措施为向下层吹填砂采用管井或大井。

处理区下层吹填砂外围采用泥浆搅拌墙封隔。

本发明可对吹填砂进行夯击密实形成大厚度超固结的高强度硬壳层,对未来的使用荷载具有良好的应力扩散效应,而使工后沉降难于产生;同时还因填砂土密实度高而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使之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土。

具体实施方式

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首先插竖向排水体达到下伏软土的设计深度,同时在吹填砂区边界施工深度达吹填砂底板以下0.5m~1.0m的泥浆搅拌墙,然后采用适合于吹填砂渗透性能的降水措施强力降低地下水使之达到吹填砂层底板以下0.5m~1.0m,同时在吹填砂层上铺一层土工布和一层隔水膜,在处理区边界用袋装粘性土堆筑高度不小于2m的围堰,围堰底部留若干出水砂沟,围堰各边上部留出水口;同时向围堰内吹填砂或砂类土达到围堰高度,进行吹填堆载降水预压,使下伏的淤泥类软土处于已疏干的吹填砂和新吹填的含水砂双重荷载作用下,利用插入软土中的竖向排水体实施排水固结;当沉降——时间曲线稳定,软土固结度大于80%,对吹填土进行强夯,使先后吹填的土层成为密实度大于85%硬层;排水设施保留一部分,继续抽取因竖向排水体的后期固结排水。

所述出水砂沟的深度为30cm,宽度为40cm,长度为所述围堰的底宽的1.5倍。

所述出水砂沟的材料为粗粒砂,露出围堰底的内侧砂沟上面用透水土工布覆盖。

所述降水措施为向下层吹填砂采用管井或大井。

处理区下层吹填砂外围采用泥浆搅拌墙封隔。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吹砂造陆的沿江、沿海岸滩地域,通过本发明工法施工,可同时在短时间内,满足工程对沉降和承载力的要求,从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的沿江、沿海土地开发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含水地基的处理方法,首先插竖向排水体达到下伏软土的设计深度,同时在吹填砂区边界施工深度达吹填砂底板以下0.5m~1.0m的泥浆搅拌墙,然后采用适合于吹填砂渗透性能的降水措施强力降低地下水使之达到吹填砂层底板以下0.5m~1.0m,发明可对吹填砂进行夯击密实形成大厚度超固结的高强度硬壳层,对未来的使用荷载具有良好的应力扩散效应,而使工后沉降难于产生;同时还因填砂土密实度高而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使之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土。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知而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24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