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连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0308发布日期:2018-07-27 21:17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连墙是基础工程中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的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地连墙具有截水、防渗、承重、挡水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地连墙施工是在导墙达到施工强度之后再进行的。当施工工程的土层为杂填土或者细砂层时,由于土层空隙率大、密实度小、自稳定性差,在地连墙施工时容易出现垮塌,地连墙成槽效果差,后期再处理需要花费更多的工期,且施工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在地连墙施工时容易出现垮塌,地连墙成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能够有效保证地连墙的垂直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对距离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和所述导墙施工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在完成所述硬化处理和所述导墙施工之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处开挖地连墙实验槽;确定所述地连墙实验槽的成槽情况;根据所述成槽情况,确定待施工的多个高压旋喷桩的旋喷桩深度、旋喷桩浆液配比、桩径、每两个高压旋喷桩之间的桩距和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回填所述地连墙实验槽;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所述桩径、所述桩距和所述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导墙的墙壁外侧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在完成旋喷桩施工之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处进行地连墙施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硬化处理的位置铺设的钢筋与所述导墙平行于地平面的翼墙中铺设的钢筋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导墙施工时,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设置具有相同长度的多个第一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支撑结构中的每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相同。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导墙施工之后,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导墙沟槽底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每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相同。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所述桩径、所述桩距和所述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导墙的墙壁外侧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包括:根据所述桩距和所述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导墙平行于地平面的翼墙上垂直开设多个高压旋喷孔;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和所述桩径,通过所述高压旋喷孔以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方向打设高压旋喷桩。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将所述高压旋喷桩施工中产生的返浆引流到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导墙沟槽中。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先进性导墙施工,在导墙强度达到设计值之后,开挖地连墙实验槽,并根据地连墙实验槽的成槽情况确定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参数进行旋喷桩施工,完成旋喷桩施工之后进行地连墙施工。通过该施工方法可以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同时还能缩短施工周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s102:对距离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和所述导墙施工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s103: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s104:在完成所述硬化处理和所述导墙施工之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处开挖地连墙实验槽;s105:确定所述地连墙实验槽的成槽情况;s106:根据所述成槽情况,确定待施工的多个高压旋喷桩的旋喷桩深度、旋喷桩浆液配比、桩径、每两个高压旋喷桩之间的桩距和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s107:回填所述地连墙实验槽;s108: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所述桩径、所述桩距和所述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导墙的墙壁外侧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s109:在完成旋喷桩施工之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处进行地连墙施工。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场地测量放样,确定出地连墙的施工位置和导墙的施工位置。由于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挖槽、吊放钢筋笼和浇注混凝土等都要使用机械,安装挖槽机的场地地面对地下墙沟槽的精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安装机械用的场地地面必须能够经受住机械的振动和压力,所以在进行地连墙施工之前,需要对地面采取硬化措施:换填表面软弱土层,整平和碾压地基,并在地基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的厚度不小于15厘米。

在地面硬度达到设计值之后,在导墙施工位置开挖导墙沟槽,绑扎钢筋,支立导墙模板,并在导墙模板和土壁之间浇筑混凝土。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墙为倒l型,垂直于地面的侧墙的高度要大于1.5米。同时在导墙施工时要时刻关注地下水的水位,如果水位较高要及时采取降水措施,或者回填垫高导墙的高度。导墙施工完成后,即可开始高压旋喷桩施工。

在高压旋喷桩施工之前,需要利用检测仪器对地连墙施工位置的地质进行勘探,根据地连墙施工位置处的地质状况确定旋喷桩的施工参数,所述施工参数包括:多个高压旋喷桩的旋喷桩深度、旋喷桩浆液配比、桩径、每两个高压旋喷桩之间的桩距和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处的地质情况,在旋喷桩施工之前,先进行地连墙试成槽,在地连墙施工位置处开挖地连墙实验槽,并根据地连墙实验槽的成槽情况确定旋喷桩的施工参数:根据挖槽速度确定旋喷桩浆液配比,根据槽壁的塌孔位置和塌孔程度确定旋喷桩深度、桩径、桩距和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之后回填地连墙实验槽,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成旋喷桩施工之后再进行地连墙施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同时高压旋喷桩对地连墙的开挖具有导向作用,有效保证了地连墙的垂直度,而且旋喷桩施工对于导墙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低,在导墙施工之后进行旋喷桩施工减少了导墙等强时间,缩短了施工周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硬化处理的位置铺设的钢筋与所述导墙平行于地平面的翼墙中铺设的钢筋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在地连墙钢筋笼吊装时导墙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导墙平行于地平面的翼墙中铺设的钢筋与地面硬化处理时铺设的钢筋固定连接为整体。可以通过焊接、直螺纹连接和绑扎钢筋的方式将两部分的钢筋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导墙施工时,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设置具有相同长度的多个第一支撑结构。

导墙在浇筑时,由于导墙模板支立并不精准,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不相同,导致对称导墙的受力不同,导墙会向槽壁中间挤压,影响地连墙的成槽和垂直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墙浇筑之后,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设置多个长度相同的第一支撑结构。在设置第一支撑结构之后,对称导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均相同,而且第一支撑结构能够将两幅导墙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导墙整体受力均匀,减少了导墙形变。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槽钢作为第一支撑结构,将槽钢焊接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对称导墙之间设置第一支撑结构能够使得导墙受力均匀,从而确保地连墙的成槽效果和垂直度。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支撑结构中的每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相同。

为保证对称导墙受力均匀,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均为2米。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导墙施工之后,在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导墙沟槽底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结构。

在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即可拆除导墙模板,进行后续施工。在拆除模板时,第一支撑结构也被拆除,为保证拆除木板之后,导墙之间还能够受力均匀,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墙施工之后,在导墙的沟槽底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结构。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木枋作为第二支撑结构,在地连墙成槽时,可以不用拆除第二支撑结构,挖槽机直接破除即可,减少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持续保证导墙的受力均匀,避免导墙变形,从而保证地连墙的成槽效果和垂直度。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每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相同。

为保证对称导墙受力均匀,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均为2米。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所述桩径、所述桩距和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导墙的墙壁外侧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包括:根据所述桩距和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导墙平行于地平面的翼墙上垂直开设多个高压旋喷孔;根据所述旋喷桩深度、所述旋喷桩浆液配比和所述桩径,通过所述高压旋喷孔以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方向打设高压旋喷桩。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墙施工完成之后,根据已经确定的桩径和高压旋喷桩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确定多个高压旋喷桩的桩心位置,并在桩心位置用潜孔锤在导墙平行于地面的翼墙上垂直开设多个高压旋喷孔,每个高压旋喷孔之间的距离等于桩距,高压旋喷孔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等于桩心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旋喷孔开设完毕之后,根据旋喷桩浆液配比配置浆液,按照旋喷桩深度、桩径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旋喷桩深度为8米,桩径为0.6米,桩距0.45米,桩心与地连墙之间的距离为0.37米,桩身水泥参量为160千克/米,注浆压力为30兆帕。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将所述高压旋喷桩施工中产生的返浆引流到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导墙沟槽中。

在旋喷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约10%-20%注浆液的返浆,为了保证施工场地整洁,可以在桩侧基坑内开挖一个存储池,将返浆引流到存储池中。这样在地连墙两侧一共要开挖两个存储池,占用了过多的施工场地,同时增加了施工工序,费时费力。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将返浆引流到两幅对称导墙之间的导墙沟槽中,可以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文明施工,减小场地占用,同时将返浆存储在导墙沟槽中还能加强导墙的整体稳定性,增加施工安全系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