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速成电缆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1551发布日期:2018-09-04 20:57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供电电缆井,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速成电缆井。



背景技术:

远距离地埋供电线路为了线路的安装及检修,电缆井是必不可少的电缆线路铺设辅助设施。随着城市电缆入地的不断推进,电缆井的需要和建设数量急剧增加。现有电缆井构建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为砖砌式,即在挖好的井坑内用砖块砌筑成电缆井,此类电缆井由于强度较低,长时间运行后水泥剥落容易导致倒井,因此目前逐渐遭到淘汰;另一种为目前最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式电缆井,其通过在挖好的井坑内实施绑扎焊接钢筋框架、安装砼浇筑模板、砼浇筑、砼养护成型(至少需要7天)、拆模板等工序建成,其存在的问题是:建设周期长(常规电缆井建设时间约为20天),所用人工较多,整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速成电缆井,该电缆井通过采用模块化的预制砼构件,在挖好的井坑内只需进行插接拼装和简单的水泥填封连接缝即可建设完成,从而大幅缩短电缆井的施工工期,节约建造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模块化速成电缆井,其结构特点是:由长模块、短模块、转角模块、电缆入口支撑模块、栓棒、压顶、井盖和水泥构成;上述长模块、短模块、转角模块、电缆入口支撑模块、栓棒、压顶和井盖均为预制砼构件;4个转角模块和每边1个以上的长模块和短模块相互卡接配合形成一个方框结构并构成井体的一层,相邻2层的转角模块、长模块和短模块分别通过栓棒固定限位;若干层方框结构共同构成井体;电缆入口支撑模块在井体底层方框结构的相对2边每边各间隔设置2个,各电缆入口支撑模块与其同一层一侧的长模块或短模块卡接,每边2个电缆入口支撑模块与其上方的长模块共同构成电缆进口和出口;4个以上的压顶设于井体最上层方框结构的上方并形成方框结构;水泥填充于各构件的接缝处;井盖置于各压顶上且与各压顶的上端平齐。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长模块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上述本体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的砼构件,本体的一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本体上设有2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卡接棱设于本体上相对于卡接槽的另一端且与本体一体连接,卡接棱的形状与卡接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插接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短模块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上述本体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的砼构件,本体的一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本体上设有1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卡接棱设于本体相对于卡接槽的另一端且与本体一体连接,卡接棱的形状与卡接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转角模块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本体为由两个长方体相互垂直并一体连接的砼构件;本体的一个长方体的中部设有1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且其外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卡接棱设于本体的另一个长方体的外端;卡接棱的形状与卡接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电缆入口支撑模块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本体为整体呈梯形的的砼构件,卡接棱设于本体的一个腰上且与本体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栓棒为柱状砼构件,栓棒的形状和大小与上述长模块、短模块及转角模块的插接孔的形状和大小相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压顶为由基体和竖板一体组成的砼构件,基体和竖板均为长方形的板体件,竖板由其下端面与基体的上端面一侧垂直相接并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还有:上述井盖为长方形的板状砼构件,井盖上设有1个以上的取放孔。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模块化速成电缆井,其通过模块化预制砼构件的设计,建井时只需在挖好的井坑内将各预制砼构件进行插接拼装和简单的水泥填封连接缝即可建设完成,较之于现有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式电缆井,单井建设工期由由通常的20天缩短为1天,单井成本可节约50%。(2)本发明的模块化速成电缆井,其由于采用模块化预制砼构件建成,填缝水泥并不受力,因此在电缆井需扩建或改造时,可方便地拆除其中一部分,再配合新加的模块重新拼接即可,克服了原有电缆井不可扩建与改造的难题。(3)本发明的模块化速成电缆井,其由于采用模块化预制砼构件建成,填缝水泥并不受力,因此在电缆井拆除后,拆下的预制砼构件模块可回收再利用,较之于现有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式电缆井,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转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电缆入口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栓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构件之一的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去掉井盖和压顶后的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长模块1,本体11,卡接槽11-1,插接孔11-2,卡接棱12,

短模块2,转角模块3,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栓棒5,压顶6,基体61,竖板62,井盖7,取放孔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模块化速成电缆井,其主要由长模块1、短模块2、转角模块3、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栓棒5、压顶6、井盖7和水泥组成。

见图1,长模块1由本体11和卡接棱12一体组成。本体11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的砼构件,本体11的一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11-1,本体11上设有2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11-2,本实施例中,插接孔11-2的横截面形状优选椭圆形;卡接棱12设于本体11上相对于卡接槽11-1的另一端且与本体11一体连接,卡接棱12的形状与卡接槽11-1相配合。

见图2,短模块2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本体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的砼构件,本体的一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本体上设有1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本实施例中,插接孔的横截面形状优选椭圆形;卡接棱设于本体相对于卡接槽的另一端且与本体一体连接,卡接棱的形状与卡接槽相配合。短模块2的结构与长模块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体的长度不同,且本体上只设置1个插接孔。

见图3,转角模块3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本体为由两个长方体相互垂直并一体连接的砼构件,本体整体呈l形;本体的一个长方体的中部设有1个上下向贯通的插接孔且其外端设有竖向的卡接槽,本实施例中,插接孔的横截面形状优选椭圆形;卡接棱设于本体的另一个长方体的外端并一体连接;卡接棱的形状与卡接槽相配合。

见图4,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由本体和卡接棱一体组成。本体为整体呈梯形的的砼构件,卡接棱设于本体的一个腰上且与本体一体连接。

见图5,栓棒5为柱状砼构件,栓棒5的形状和大小与长模块1、短模块2以及转角模块3的插接孔的形状和大小相配合;本实施例中,栓棒5的横截面形状优选椭圆形。

见图6,压顶6为由基体61和竖板62一体组成的砼构件,基体61和竖板62均为长方形的板体件,竖板62由其下端面与基体61的上端面一侧垂直相接并一体连接。

见图7,井盖7为长方形的板状砼构件,井盖7上设有1个以上的取放孔71,用于通过相应的工具取放井盖7;本实施例中,取放孔71优选设置2个。

上述各相关构件的卡接槽和卡接棱均相互配合,栓棒5与各相关构件的插接孔相配合。上述各构件均采取工厂预制,施工时运至现场。

参见图8,4个转角模块3和每边1个以上的长模块1和短模块2相互卡接配合形成一个方框结构并构成井体的一层,相邻2层的转角模块3、长模块1和短模块2分别通过栓棒5固定限位;若干层方框结构共同构成井体,方框结构的层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在井体底层方框结构的相对2边每边各间隔设置2个,各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与其同一层一侧的长模块1或短模块2卡接,每边2个电缆入口支撑模块4与其上方的长模块1共同构成电缆进口和出口(图中未示出);4个以上的压顶6设于井体最上层的方框结构的上方并形成方框结构;各构件的接缝处用水泥填充;井盖7置于各压顶6的基体61上,且井盖7的上端面与各压顶6的竖板62的上端面平齐(图中未示出)。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