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353发布日期:2018-09-18 20:1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井,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

检查井规格种类繁多,其结构一般由底板、井体、上覆件、井脖和井盖组成,目前多采用预制形式制成,底板、井体和上覆件分体制作,在安装检查井时,将预制部件调到安装工位后组合,接缝处采用水泥胶合剂连接,形成检查井。

现有的预制检查井在长期使用后结构容易损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对于现有的预制检查井在使用时,不具有较强的抗拉和抗压的性质,在进行使用时,容易造成整体结构的损坏。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预制检查井的强度,需要提供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常规技术中预制检查井强度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相比于常规技术具有更高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顶端设置有上覆件,所述上覆件的顶端设置有井脖,所述井脖的顶部设置有井圈,所述井体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所述井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井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三角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边侧设有管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使得该检查井不易变形,提高该检查井的抗拉和抗压的特性,让该检查井可以更好的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该检查井的强度。

2)本发明中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井体、上覆件和井脖采用一体成型的方法制造,使各部件之间不易产生位移,提高该预制检查井的使用寿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井体;2、上覆件;3、井脖;4、井圈;5、纵向加强筋;6、管孔;7、横向加强筋;8、保温层;9、三角加强筋;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1,井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覆件2,上覆件2的顶端设置有井脖3,井脖3的顶部设置有井圈4,井体1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纵向加强筋5和横向加强筋7,井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

井体1的内壁设有保温层8,使得该预制检查井可以更加的保温,底板10与井体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三角加强筋9,加强该预制检查井的强度,井体1的边侧设有管孔6,便于该预制检查井安装管道。

具体工作时,本发明中的一种高强度预制检查井,在井体的内部设有横向加强筋7和纵向加强筋5,且横向加强筋7与纵向加强筋5相交,使得该预制检查井具有更好的强度,同时该预制检查井的井体1、上覆件2和井脖3采用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使得该预制检查井在使用时不易产生位移和变形,井体1的底端设有底板10,底板10与井体1的连接处设有三角加强筋9,可以更好的对该预制检查井进行固定,加强该检查井的强度,该检查井井体1的内壁中设有保温层8,便于该检查井进行保温。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