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989发布日期:2018-10-09 19:3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坑建筑比比皆是。而我国南方地区水系丰富,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对于很多的高层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开挖深坑,在这些深坑建筑开挖后或地下部分建成后回填土时,由于填土没有及时夯实,回填坑内会产生大量的积水,有时甚至是积水区域内的回填土变为一滩烂泥,造成无法进行夯实的窘局,只有待排水后才能正常施工,这种局面一方面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耽误工期,给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另一方面也会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深坑建筑的防水方式从根本上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深坑建筑回填区积水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避免深坑建筑的开挖区域在施工期内产生积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所述的防积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深坑边缘四周的埋管坑,所述的埋管坑内埋设有集水管,且至少一侧集水管上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深井管中,所述的深井管内设置有深井泵,深井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相接,且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内;

所述集水管的管身上连接有渗水管,渗水管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所述渗水管的管身向建筑基础的底部延伸。

优选的,所述的渗水管沿集水管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的渗水孔沿渗水管的管身周向间隔设置有6~8个。

优选的,所述的渗水管外包裹有过滤网,并由扎紧带扎进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1~2mm。

优选的,所述的渗水管内插置有过滤芯,所述的过滤芯由内衬网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深井管的底部距集水管所在平面1.0~1.5m。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能有效、彻底的防止建筑深坑周围的水份渗透进入到建筑基础部分;水份会经渗水管汇集到埋管坑中的集水管中,然后经导水管流入深井管中,并进一步的在深井泵的作用下被抽入蓄水池内;该防积水系统确保了建筑基础底部平面以上无水渗入而保持干燥状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防积水系统的在建建筑内部产生积水的缺点,满足了快速、及时和有效的将积水抽出的目的;

2、本发明中,通过该防积水系统,既可以防止在建建筑内部产生积水的目的,还可以在实现雨季快速排水的功能,蓄积在蓄水池中的水还可以减少建筑工地对外界用水的供应,既节约了水源,也达到了体积小,经济适用,安放改造、维修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渗水管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渗水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在建深坑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建筑基础,10-埋管坑,20-集水管,21-导水管,22-渗水管,221-渗水孔,222-过滤网,223-扎紧带,224-过滤芯,225-内衬网,30-深井管,31-深井泵,32-排水管,40-蓄水池,50-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结合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所述的防积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深坑边缘四周的埋管坑10,所述的埋管坑10内埋设有集水管20,且至少一侧集水管20上连接有导水管21,导水管21的另一端延伸至深井管30中,所述的深井管30内设置有深井泵31,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相接,且排水管32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40内;

所述集水管20的管身上连接有渗水管22,渗水管22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221,所述渗水管22的管身向建筑基础1的底部延伸。

当在建的深坑建筑周围区域含水量较多时,土壤中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首先流入埋管坑10中,埋管坑10的位置低于建筑基础1的底部,水分沿渗水管22上的渗水孔221进入集水管20中,并经由导水管21流入深井管30中,当聚集的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并淹没深井泵31时,接通深井泵31的供电电源,深井泵31启动并将深井管30中的积水经排水管32抽到蓄水池40中,从而保证了渗入深坑建筑的水分不会在在建筑的内部低洼区域集聚而产生内部积水的问题。此外,蓄水池40中的水还可以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辅助用水和生活用水。

进一步的,结合图2、3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的渗水管22沿集水管20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的渗水孔221沿渗水管22的管身周向间隔设置有6~8个。通过渗水管22布置在建筑基础1的底部,并将土壤中的水分导出并引走,避免了建筑基础1周围区域土壤中水分集聚到在建深坑所在的区域产生积水。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渗水管22为钢质管,内侧管壁经防腐处理,直径为φ75~100mm,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法兰50与集水管20连通,在渗水管22的管长方向每间隔400~500mm沿管身周向均匀设置6~8个直径为φ15~25mm的渗水孔221,在渗水管22的封闭端的端部也设置有4个直径为φ20~25mm的渗水孔221。所述渗水管22伸入到建筑基础1底部600~1000mm的位置,且相邻渗水管22的间距为3~5m。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水管22外包裹有过滤网222,并由扎紧带223扎进紧固定。通过过滤网222滤除杂质,避免阻塞渗水孔221影响渗水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网222的孔径为1~2mm。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的过滤网222可采用软质塑料纱网,包裹在渗水管22的外围,并由扎紧带223扎紧即可,所述的扎紧带223为塑料扎扣环,长度为400~600mm,沿渗水管22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间距为1~1.5m。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本发明所述的渗水管22内插置有过滤芯224,所述的过滤芯224由内衬网225封紧固定。具体的,所述的过滤芯224为石棉管过滤芯,其管壁厚度为10~15mm,紧贴在渗水管22的内壁上,并通过内衬网225封紧固定,所述的内衬网为硬质塑料网,其孔径为3~5mm,通过该过滤芯224与内衬网225的作用,避免了细微泥尘进入到渗水管22中,从而进一步的避免泥尘沉积到深井管30中影响深井泵31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集水管20由直径为φ100~150mm钢管制成,集水管20的内侧管壁经防腐处理,集水管20布置在距离深坑边缘400~600mm的位置,并与所述的渗水管22位于同一平面内;集水管20环设在在建建筑深坑的周围,距离建筑外壁为2~3m。

所述的导水管21由直径为φ150~200mm钢管制成,内部经防腐处理,导水管21的一端经法兰与集水管20连通,另一端伸入垂直布置的深井管30内部;所述的深井管30由直径为φ350~400mm钢管制成,内部经防腐处理,垂直布置,上端开口,下端封闭。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深井管30的底部距集水管20所在平面1.0~1.5m。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深井泵31为普通交流深井泵,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流量为10~100升/分钟,出口压力为0.2~1.5mpa,垂直设置在深井管30的底部;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通过锁紧接合器连接固定,所述的锁紧接合器可以选择普通的金属消防接合器,直径为50~100mm;所述的排水管32可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径选用50~100mm。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蓄水池40为砖砌水池,上端开口并高出地面600~800mm,容积为100~200m3,在侧面设有一根伸出长度为200~400mm、直径为50~100mm的塑料进水管,塑料进水管与排水管32之间采用锁紧接合器固定连接,另一侧面中部距离上端口150~200mm处设有一根伸出长度为200~400mm、直径为80~100mm的塑料溢流出水管。

本发明提供的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整个系统采用法兰连接,安装方便;所述的排水管32与深井泵31之间、排水管32与蓄水池40的塑料进水管之间均采用锁紧接合器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了排水管32因内部压力过高造成的脱扣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支管式在建深坑建筑防积水系统,有效了防止了施工期内需要回填区域的积水问题;同时,在日后,建筑地下空间底部的水分还可以通过该防积水系统及时的抽出,从而防止地下空间的渗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