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7387发布日期:2018-08-24 19:2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渗漏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规定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渗漏治理的主要方法,根据其中第4.2.2节的规定,施工缝渗漏宜先止水,再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预埋注浆系统完好的施工缝,宜先使用预埋注浆系统注入超细水泥或水溶性灌浆材料止水;2、钻孔注浆止水或嵌填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快速封堵止水措施宜符合本规程第4.2.1条的规定;3、逆筑结构墙体施工缝的渗漏宜采取钻孔注浆止水并补强。注浆止水材料宜使用聚氨酯或水泥基灌浆材料,注浆孔的布置宜符合本规程第4.2.1条的规定。在倾斜的施工缝面上布孔时,宜垂直基层钻孔并穿过施工缝;4、设置刚性防水层时,宜沿施工缝走向在两侧各200mm范围内的基层表面先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宜单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根据其中第4.2.3节的规定,变形缝渗漏的治理宜先注浆止水,并宜安装止水带,必要时可设置排水装置。

根据其中第4.2.4节的规定,变形缝渗漏的止水宜符合下列规定:

1、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钻孔至止水带迎水面注浆止水的施工结构视图,如图1a所示,包括:注浆嘴1、钻孔2;对于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已知且渗漏量大的变形缝,宜采取钻斜孔穿过结构至止水带迎水面,并通过注浆嘴1注入油溶性聚氨灌浆材料止水,钻孔2间距宜为500mm~1000mm;对于查清漏水点位置的注浆范围宜为漏水部位左右两侧各2m,对于未查清漏水点位量的,宜沿整条变形缝注浆止水;2、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钻孔至止水带两翼钢边并注浆止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包括:注浆嘴1、钻孔2、中埋式橡胶钢边止水带3;对于顶板上查明渗漏点且渗漏量较小的变形缝,可在漏点附近的变形缝两侧混凝土中垂直钻孔至中埋式橡胶钢边止水带3的翼部并注人聚氨酯灌浆材料止水,钻孔2间距宜为500mm;3、因结构底板中埋式止水带局部损坏而发生渗漏的变形缝,可采用埋注浆嘴4注浆止水,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查清渗漏位置的变形缝,宜先在渗漏部位左右各不大于3m的变形缝中布置浆液阻断点;对于未查清渗漏位置的变形缝,浆液阻断点宜布置在底板与侧墙相交处的变形缝中;

2)埋设管(嘴)前宜清理浆液阻断点之问变形缝内的填充材料,形成深度不小于50mm的凹槽;

3)注浆管(嘴)宜使用硬质金属或塑料管,并宜配置阀门;

4)注浆管(嘴)宜位于变形缝中部并垂直于止水带中心孔,并宜采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埋设注浆管(嘴)并封闭凹槽,图2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埋管注浆止水的纵向截面施工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埋管注浆止水的横向截面施工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2b所示,包括:中埋式橡胶止水带4、填缝材料5、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6、注浆管7、浆液阻断点9;

5)注浆管(嘴)间距可为500mm~1000mm,并宜根据水压、渗漏水量及灌浆材料的凝结时间确定;

6)注浆材料宜使用聚氨酯灌浆材料,注浆压力不宜小于静水压力的2倍。

根据其中第4.2.5节的规定,变形缝背水面安装止水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有内装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变形缝,应先拆除止水带然后重新安装;2、安装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前应先清理并修补变形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的基层,并应做到基层坚固、密实、平整;必要时可向下打磨基层并修补形成深度不大于10mm凹槽;3、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应采用热焊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mm,中部应形成ω形,ω弧长宜为变形缝宽度的1.2~1.5倍;4、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粘贴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胶粘剂层10、内置式密封止水带11、胶粘剂固化形的锚固点12;当采用胶粘剂粘贴内置式密封止水带时,应先涂布底涂料,并宜在厂家规定的时间内用配套的胶粘剂粘贴止水带,止水带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上的粘结宽度均不应小于50mm,现有技术中的粘贴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5、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固定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13、内置式密封止水带11、金属压板14、垫片15、预埋螺栓16、螺母17;当釆用螺栓固定内置式密封止水带时,宜先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中埋设膨胀螺栓或用化学植筋方法设置螺栓,螺栓间距不宜大于300mm,转角附近的螺栓可适当加密,止水带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上的粘结宽度各不应小于100mm。基层及金属压板间应采用2mm~3mm厚的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压密封实,螺栓根部应做好密封处理。

6、当工程埋深较大且静水压力较高时,宜采用螺栓固定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并宜呆用纤维内增强型密封止水带;在易遭受外力破坏的环境中使用,应采取可适应形变的止水带保护措施。

根据其中第4.2.6节的规定,注浆止水后遗留的局部、微量渗漏水或受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无法彻底止水的变形缝,可沿变形缝走向在结构顶部及两侧设置排水槽。排水槽宜为不锈钢或塑料材质,并宜与排水系统相连,排水应畅通,排水流量应大于最大渗漏量。采用排水系统时,宜加强对渗漏水质、渗漏量及结构安全的监测。

上述的缝渗漏治理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在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被破坏产生渗漏时,采取钻斜孔穿过结构至止水带迎水面并注入油溶性聚氨灌浆材料止水,这种方式在中埋式止水带深度较深或者缝宽及中埋式止水带宽度比较宽的时候,需要打非常深的斜孔,一般设备无法做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在中埋式止水带背水面进行埋管注浆时,先使用填缝材料,然后用速凝型无机堵漏材料封堵后注浆,浆液填塞在填缝材料的缝隙中间,存在局部缝隙无法填满,效果没有全部使用浆液填塞好。

因此,期待一种改进的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提高背水面埋管注浆时使用填缝材料导致注浆不均的弊端,提高中埋式止水带背水面维修注浆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施工法方中的防水填缝材料和注浆材料在同一维修层,容易存在空隙而导致材质不均匀,提供一种改进的变形缝渗漏施工方法,提高维修后的防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所述变形缝内设有中埋式止水带,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在所述变形缝内沿所述中埋式止水带设置弧形支撑条,所述弧形支撑条的内壁与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形成空腔;

沿所述变形缝在所述弧形支撑条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层堵漏材料;

向所述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

沿所述变形缝在所述第一层堵漏材料的外壁依次设置填缝材料和第二层堵漏材料;

沿所述变形缝在所述第二层堵漏材料上设置外部止水带。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墙体基层中设置膨胀螺栓,通过所述膨胀螺栓固定所述外部止水带。

优选地,还包括沿所述弧形支撑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注浆管,所述多个注浆管与所述空腔连通,通过所述多个注浆管向所述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

优选地,所述多个注浆管沿所述弧形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弧形支撑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

优选地,当所述变形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所述填缝材料为膨胀止水条;当所述变形缝的宽度大于50mm时,所述填缝材料为聚苯板。

优选地,所述注浆止水材料为聚氨酯灌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部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

优选地,还包括沿所述变形缝在所述外部止水带上设置金属盖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所述金属盖板。

优选地,还包括拆除所述变形缝原有的外贴式止水带,清除所述变形缝内原有的填充物,直到暴露所述中埋式止水带。

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变形缝内沿中埋式止水带设置弧形支撑条,使得弧形支撑条的内壁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形成空腔,沿变形缝在弧形支撑条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层堵漏材料,通过第一层堵漏材料将弧形支撑条固定在变形缝内,并使空腔密闭,向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弧形支撑条能够使注入变形缝的注浆止水材料致密均匀,避免了注浆层材质不均的缺陷,提高注浆止水材料的防渗漏效果,沿变形缝在第一层堵漏材料的外壁上依次设置填缝材料和第二层堵漏材料,增加防水构造层,进一步提高变形缝防渗漏效果,沿变形缝在第二层堵漏材料上设置外部止水带,将各防水构造层固定在变形缝内,刚柔结合,增强维修后的防水效果,保障防水维修质量。

2、根据变形缝的宽度选着填缝材料,当变形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填缝材料采用膨胀止水条;当变形缝的宽度大于50mm时,填缝材料采用聚苯板,保证变形缝内填缝材料压紧密实,提高变形缝内的防渗漏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钻孔至止水带迎水面注浆止水的施工结构视图。

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钻孔至止水带两翼钢边并注浆止水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埋管注浆止水的纵向截面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埋管注浆止水的横向截面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粘贴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固定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的注浆管预埋施工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注浆嘴;2、钻孔;3、中埋式橡胶钢边止水带;4、中埋式橡胶止水带;5、填缝材料;6、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7、注浆管;9、浆液阻断点;10、胶粘剂层;11、内置式密封止水带;12、胶粘剂固化形的锚固点;13、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14、金属压板;15、垫片;16、预埋螺栓;17、螺母;18、中埋式止水带;19、注浆止水材料;20、弧形支撑条;21、第一层堵漏材料;22、填缝材料;23、第二层堵漏材料;24、外部止水带;25、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该变形缝内设有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在变形缝内沿中埋式止水带设置弧形支撑条,弧形支撑条的内壁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形成空腔;

步骤2:沿变形缝在弧形支撑条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层堵漏材料;

步骤3:向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

步骤4:沿变形缝在第一层堵漏材料的外壁依次设置填缝材料和第二层堵漏材料;

步骤5:沿变形缝在第二层堵漏材料上设置外部止水带。

通过第一层堵漏材料将弧形支撑条固定在变形缝内,向弧形支撑条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能够使注入弧形支撑条内侧的注浆止水材料致密均匀,避免了注浆层材质不均的缺陷,提高注浆止水材料的防渗漏效果;沿变形缝在第一层堵漏材料的外壁上依次设置填缝材料和第二层堵漏材料,增加防水构造层,进一步提高变形缝防渗漏效果;沿变形缝在第二层堵漏材料上设置外部止水带,将各防水构造层固定在变形缝内,刚柔结合,增强维修后的防水效果。

具体地,变形缝部位的缝隙嵌填弧形支撑条,弧形支撑条的宽度按变形缝的宽进行选择,弧形支撑条的宽度大于变形缝的宽度,保证弧形管壁与缝内侧挤压充实。

具体地,第一层堵漏材料和第二层堵漏材料为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第一层堵漏材料包裹弧形支撑条的外壁,将弧形支撑条固定在变形缝内,并使得弧形支撑条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的空腔密封固定,第一层堵漏材料填缝厚度为最薄处距离弧形支撑条顶面10mm;在变形缝内填充完填缝材料后,刮抹嵌填50mm厚度的第二层堵漏材料,将填缝材料密封固定在变形缝内。

具体地,弧形支撑条为半圆pvc管。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在变形缝两侧墙体基层中设置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外部止水带,使外部止水带固定,增加适应外部止水带变形的保护措施,增强维修后的防水效果。

具体地,釆用膨胀螺栓固定外部止水带时,宜先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中埋设膨胀螺栓或用化学植筋方法设置螺栓,螺栓间距不宜大于300mm,转角附近的螺栓可适当加密,止水带在变形缝两侧的墙体基层上的粘结宽度各不应小于100mm。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沿弧形支撑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注浆管,多个注浆管与空腔连通,通过多个注浆管向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

具体地,通过注浆针头接注浆管,进行高压聚氨酯化学注浆,注入注浆止水材料时,应从变形缝的一端的注浆管开始,如果是侧墙则从底部开始向上,原因在于:侧墙变形缝的底部的弧形支撑条内壁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孔隙存有积水,从底部注浆能够保证材料遇水膨胀,同时沿侧墙上的注浆管依次向上注浆,将水逐渐挤压至顶部排出。

具体地,注浆时控制注浆管的注入压力,并随时观察嵌填材料的密实开裂情况,观察后根据情况进行二次给压注浆,直至弧形支撑条的内侧充盈饱满密实。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注浆管沿弧形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具体地,注浆管的间距可为500mm~1000mm,并根据水压、渗漏水量及灌浆材料的凝结时间确定。

作为优选方案,弧形支撑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保证注浆止水材料的外部支撑,使弧形支撑条内侧的注浆止水材料注入填充的充盈、饱满、密实。

作为优选方案,当变形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填缝材料为膨胀止水条;当变形缝的宽度大于50mm时,填缝材料为聚苯板。

具体地,根据变形缝的宽度选着填缝材料,将填缝材料用木棍塞入变形缝内,并压紧密实,当变形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填缝材料优先选着遇水膨胀止水条;当变形缝的宽度大于50mm时,填缝材料可选用eps聚苯板;保证变形缝内的填缝材料压紧密实,提高变形缝内的防渗漏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注浆止水材料为聚氨酯灌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

具体地,当选用聚氨酯灌浆材料时,注浆压力不易小于静水压力的2倍。

作为优选方案,外部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沿变形缝在外部止水带上设置金属盖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金属盖板。

具体地,金属盖板设置于变形缝的外部,墙体基层和金属盖板间应采用2mm~3mm厚的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压密封实,膨胀螺栓与金属盖板之间固定处设有密封垫片。

具体地,恢复变形缝处安装的金属盖板和外贴止水带,对螺帽、金属盖板要进行防锈处理,必要时进行车丝处理,保证螺栓固定金属盖板和外部止水带时的牢固性。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拆除变形缝原有的金属盖板和外贴式止水带,清除变形缝内原有的填充物,直到暴露中埋式止水带。

具体地,拆除变形缝处的金属盖板和外贴式止水带;剔凿变形缝内原填充物,剔凿深度直至露出原中埋式止水带,并凿除变形缝内侧混凝土夹渣,将缝内清理干净,为进一步的防渗漏维修做准备。

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的注浆管预埋施工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缝渗漏防水施工方法,该变形缝内设有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拆除变形缝原有的外贴式止水带和金属盖板,清除变形缝内原有的填充物,直到暴露中埋式止水带18,并凿除变形缝内侧混凝土夹渣,将缝内清理干净;

步骤2:在变形缝内沿中埋式止水带18设置弧形支撑条20,弧形支撑条20的内壁与中埋式止水带18之间形成空腔;

其中,弧形支撑条20采用半圆pvc管,弧形支撑条20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pvc管的管径大于变形缝的宽度,保证半圆弧形的弧形支撑条与缝内侧挤压充实,沿弧形支撑条20的长度方向按间距500mm等距离设置多个注浆管25,多个注浆管25与空腔连通。

步骤3:沿变形缝在弧形支撑条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层堵漏材料21;

第一层堵漏材料21包裹弧形支撑条20的外壁,通过第一层堵漏材料21将弧形支撑条19快速固定在变形缝内,第一层堵漏材料21填缝厚度为距离弧形支撑条20顶面最薄处10mm的厚度,第一层堵漏材料21采用fdb-401速凝堵漏宝;

步骤4:向空腔内注入注浆止水材料19;

通过注浆针头接注浆管25进行高压化学注浆,注浆时控制注浆管25的注入压力,并随时观察嵌填注浆止水材料19的密实情况,观察后根据情况进行二次给压注浆,直至弧形支撑条20的内侧充盈饱满密实。其中,注浆止水材料19为聚氨酯灌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

步骤5:沿变形缝在第一层堵漏材料21的外壁依次设置填缝材料22和第二层堵漏材料23;

通过木棍将填缝材料22塞入变形缝内,并压紧密实;当变形缝的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填缝材料22为膨胀止水条;当变形缝的宽度大于50mm时,填缝材料22为聚苯板。

在变形缝内填充完填缝材料22后,刮抹嵌填50mm厚度的第二层堵漏材料23,第二层堵漏材料23采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

步骤6:沿变形缝在第二层堵漏材料23上设置外部止水带24。

在变形缝两侧墙体基层中设置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外部止水带24。其中,外部止水带24为外贴式止水带。

步骤7:还包括沿变形缝在外部止水带24上设置金属盖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金属盖板。

恢复变形缝处安装的金属盖板和外贴止水带,对螺帽、钢板条要进行防锈处理,必要时进行车丝处理,保证螺栓固定金属盖板和外贴式止水带的紧固性,增加防水构造层,进一步提高变形缝防渗漏效果,刚柔结合,增强维修后的防水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