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8356发布日期:2018-10-13 00:13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道生态领域,具体涉及的是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河道是具有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合理的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转功能;对长期或突发的扰动能保持着弹性、稳定性以及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河道整体功能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能够满足所有受益者的合理目标要求。

生态河道是通过在传统的河道建设和整治中加入生态学原理,并根据河道现状和功能,对工程进行生态设计,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创造适宜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形成物种丰富。

但现有技术中,由于河道中水流的高度并不是稳定的,直接在河堤上种植土培植物,涨水后容易淹没植株,当水位降低后水淹没的植株又需要重新种植,导致工作量增加、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在河堤上种植土培植物的方式容易导致涨水后淹没的植株又需要重新种植,增加成本和工作量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其通过结构的优化,当涨水后不会影响土培植株,同时适用于水培植株种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包括:

第一步、预先制好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斜坡预制钢筋砼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与斜坡角度相匹配的斜孔,斜孔设置在板体顶部端面与中间位置之间,斜孔上挂接有挂钩,挂钩底端连接有水培植物固定架;

第二步、按设计坡度将排洪渠本体的斜坡和底部均夯实修整好,将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按照预设间距铺设在排洪渠本体的斜坡上,在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设置塑料管排水孔;

第三步、采用标号为m10的水泥砂浆勾缝,使水泥砂浆在相邻的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形成水泥砂浆连接体;

第四步、采用c20砼对排洪渠本体的底部进行浇筑制成底层结构;采用m10的砂浆在堤埂上做垫层2-3cm,然后在垫层上铺设踩板预制钢筋砼板即可。

通过上述结构的优化,能同时实现土培和水培植物同时种植的目的,在涨水和水位下降后均不会影响植株的生长,有效达到在降低养护工作量的情况下实现生态调节的目的,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其中某一块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进一步降低养护的难度,节约养护成本。

进一步,所述板体的厚度为2-10cm。

进一步,为了达到更好的强度,所述板体由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交错布置后通过水泥浇铸而成,所述板体的斜孔位置处还设置有环形加强筋。

为了能及时适应不同高度的水位下植株的生长需求,所述水培植物固定架包括从上至下顺次通过活动扣顺次挂接的浮板,设置在浮板中间部位的植株安装孔,设置在植株安装孔上的植株困扎杆,从最下端浮板上的植株困扎杆顺次缠绕到最顶端浮板上的植株困扎杆的引水带,以及用于将水培植物固定到植株困扎杆上的尼龙扎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同时实现土培和水培植物同时种植的目的,在涨水和水位下降后均不会影响植株的生长,有效达到在降低养护工作量的情况下实现生态调节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结构的优化,当其中某一块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进一步降低养护的难度,节约养护成本;

3、本发明结构简单,养护方便,极大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板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水培植物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板体,2-斜孔,3-挂钩,4-水培植物固定架;

41-浮板,42-活动扣,43-植株安装孔,44-植株困扎杆,45-引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包括:

第一步、预先制好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斜坡预制钢筋砼板包括板体1,和设置在板体1上与斜坡角度相匹配的斜孔2,斜孔2设置在板体1顶部端面与中间位置之间,斜孔2上挂接有挂钩3,挂钩3底端连接有水培植物固定架4;如图1所示;

第二步、按设计坡度将排洪渠本体的斜坡和底部均夯实修整好,将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按照预设间距铺设在排洪渠本体的斜坡上,在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设置塑料管排水孔;

第三步、采用标号为m10的水泥砂浆勾缝,使水泥砂浆在相邻的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形成水泥砂浆连接体;

第四步、采用c20砼对排洪渠本体的底部进行浇筑制成底层结构;采用m10的砂浆在堤埂上做垫层2-3cm,然后在垫层上铺设踩板预制钢筋砼板即可。

其中,所述水培植物固定架4包括从上至下顺次通过活动扣42顺次挂接的浮板41,设置在浮板41中间部位的植株安装孔43,设置在植株安装孔43上的植株困扎杆44,从最下端浮板41上的植株困扎杆44顺次缠绕到最顶端浮板41上的植株困扎杆44的引水带45,以及用于将水培植物固定到植株困扎杆44上的尼龙扎带,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板体1的结构,具体设置如图2所示。

所述板体1的厚度为2-10cm。所述板体1由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交错布置后通过水泥浇铸而成,所述板体1的斜孔2位置处还设置有环形加强筋,如图2所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是生态河道斜坡的构建方法,解决了在河堤上只种植土培植物的方式容易导致涨水后淹没的植株损坏,增加成本和工作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步、预先制好斜坡预制钢筋砼板;第二步、按设计坡度将排洪渠本体的斜坡和底部均夯实修整好,将斜坡预制钢筋砼板按照预设间距铺设在排洪渠本体的斜坡上,在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设置塑料管排水孔;第三步、采用标号为M10的水泥砂浆勾缝,使水泥砂浆在相邻的斜坡预制钢筋砼板之间形成水泥砂浆连接体;第四步、采用C20砼对排洪渠本体的底部进行浇筑制成底层结构;采用M10的砂浆在堤埂上做垫层2‑3cm,然后在垫层上铺设踩板预制钢筋砼板即可。本发明具有降低养护工作量和成本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姚巧玲;戴晓峰;顾继光;王苏霞;杨春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6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