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500发布日期:2019-01-16 06:2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静力压桩系通过静力压桩机将混凝土管桩压入地基土中的一种沉桩施工工艺,该工艺具有无污染、无噪声、无振动、压桩速度快等特点。

但是,当桩有缝隙,地下水水头差的压力可使桩外的水通过缝隙进入桩管内腔,若桩尖附近的土质是泥质土,遇水易软化,从而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对于桩靴的焊接质量要求与端板间无间隙、错位,保证焊缝饱满,无气孔。施焊对称进行,焊拉时间控制得当,因高温焊缝遇水后变脆,容易开裂。

同时,由于静压桩是挤土桩,在场地桩数量较多,桩距较密的情况下,时常后压的桩会对已压的桩产生挤压上抬,特别对于短桩,易形成所谓的吊脚桩。这种桩在做静载试验时,开始沉降较大,曲线较陡,但当桩尖达到持力层,承载力又有明显增加,沉降曲线又趋于平缓,这是桩身上抬的典型曲线。桩身上抬除了静载沉降偏大外,对桩而言可能会把接头拉断,桩尖脱空,同时大大增加对四周桩的水平挤压力,导致桩倾斜偏位。

并且,由于目前压桩机越来越大,最重可达6800kn,对于较硬土质,管桩有可能仍然压不到设计标高,在反复复压情况下,管桩桩身横向产生强烈应力,如果桩还是按常规配箍筋,桩顶混泥土抗拉不足开裂,产生垂直裂缝,为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另一种情况就是管桩由软弱土层突然进入硬持力层,没有经过渡层,桩机油压迅速升高,桩身受到瞬间冲击力也容易引起桩顶开裂,如果硬持力层面不平整,桩靴卡不进土引起桩头折断破碎,桩机油压又下降,再压时压力不稳定,吊线测量桩长发现比入土部分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具有无污染、无噪声、无振动、压桩速度快等特点,同时通过对压桩步骤进行优化,避免了桩身上抬、桩端封口不实和桩顶(底)开裂等问题。

本发明所述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平整场地放线:在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后,现场设置施工基准点,提供测量放线条件;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50m钢尺,依据控制轴线和施工图纸要求,测放轴线和各桩位,桩位用竹签插入地下标示;作业面高程采用s3型水准仪进行测量;

步骤(2)压桩机就位:压桩机行至桩位处,按额定总重量配置压重,调整机架垂直度,并使桩机夹持钳口中心与地面上的样桩基本对准,调平压桩机,再次校核无误,将长步履落地受力;

步骤(3)吊桩喂桩:用压桩机的工作吊机自行吊桩喂桩。当桩被运至压桩机附近后,采用单点吊法起吊,用双千斤(吊绳)的起吊方法使桩身竖起插入夹桩的钳口中;

步骤(4)对中、调直:当管桩被插入夹钳口中后,将桩徐徐下降直到桩尖离地面10cm左右,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并将桩压入土中0.5~1.0m,暂停下压,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使静力压桩机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正式开压;

步骤(5)压桩: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过程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压桩;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程之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行程为1.8m,每一次下压桩的入土深度为1.8m,然后松夹-上升-再夹-再压,如此反复,直至将一节桩压入土中。当二节桩压至离地面0.8~1.0m时(以施工方便为宜),进行接桩或放入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

步骤(6)接桩:焊接时预埋铁件表面应保持清洁,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垫牢,焊缝应饱满,为减少焊接变形,应采用对角跳焊;

步骤(7)送桩:施压桩最后一节桩的桩顶面达到地面以上1.5m左右时,再将下一支桩吊放在被压的桩顶面上,一直将被压桩的顶面下压至土层中,符合标高条件为止,然后将桩拔出即可;送桩侧面标出尺寸线,便于观察送桩深度;

步骤(8)截桩:如果桩顶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一段距离,而桩长和终压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截桩时用截桩器截断或用碎桩器破碎;

步骤(9)施工过程中注意桩沉降观测,并设置相应的观测点。

进一步地,步骤(1)中,由于静力压桩机自重较大,因此桩位测放之前,对场地进行压实,确保场地承载力满足施工设备自重要求。

进一步地,步骤(5)压桩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压力表,控制压桩阻力,调节桩机静力同步平衡,勿使偏心,并详细作好静力压桩施工记录;桩在沉入时,根据静压桩机每一次的行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

进一步地,步骤(5)压桩过程中,当桩尖碰到硬夹层而压不下去时,以最大压力压桩,忽开忽停,使桩有可能缓缓下沉穿过砂夹层;如桩尖遇到其他硬物时,及时处理后方可再压。

进一步地,施工前合理安排压桩顺序,同一单体建筑物一般要求先压场地中央的桩,后压周边的桩;先压持力层较深的桩,后压较浅的桩;出现桩身上抬后一般采用复压的办法使桩基按正常使用,但对承受水平荷载的基础要慎重处理。

进一步地,在管桩施压完毕后立即灌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底,使桩端不漏水,桩端附近水压平衡,桩端土承受三向压力,承载力能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由于圆锥形桩尖易滑,施工前改进桩尖形式,施工后用压力灌浆把桩底破碎混凝土粘结住,适当折减承载力设计值。

进一步地,接桩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桩,分两层焊,焊完后5min才能施压;焊接时预埋铁件表面应保持清洁,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垫牢,焊缝应饱满,为减少焊接变形,应采用对角跳焊;送桩时应保持送桩器垂直,送桩快至标高时应缓压,严防超压。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具有无污染、无噪声、无振动、压桩速度快等特点,同时通过对压桩步骤进行优化,通过施工前合理安排压桩顺序,避免了桩身上抬;采用“填芯混凝土”法解决桩端封口不实的问题;施工前改进桩尖形式(圆锥形桩尖易滑),施工后用压力灌浆把桩底破碎混凝土粘结住,适当折减承载力设计值,使桩顶(底)不会再出现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压桩顺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一种静压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平整场地放线:在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后,现场设置施工基准点,提供测量放线条件;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50m钢尺,依据控制轴线和施工图纸要求,测放轴线和各桩位,桩位用竹签插入地下标示;作业面高程采用s3型水准仪进行测量;

步骤(2)压桩机就位:压桩机行至桩位处,按额定总重量配置压重,调整机架垂直度,并使桩机夹持钳口中心与地面上的样桩基本对准,调平压桩机,再次校核无误,将长步履落地受力;

步骤(3)吊桩喂桩:用压桩机的工作吊机自行吊桩喂桩。当桩被运至压桩机附近后,采用单点吊法起吊,用双千斤(吊绳)的起吊方法使桩身竖起插入夹桩的钳口中;

步骤(4)对中、调直:当管桩被插入夹钳口中后,将桩徐徐下降直到桩尖离地面10cm左右,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并将桩压入土中0.5~1.0m,暂停下压,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使静力压桩机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正式开压;

步骤(5)压桩: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过程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压桩;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程之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行程为1.8m,每一次下压桩的入土深度为1.8m,然后松夹-上升-再夹-再压,如此反复,直至将一节桩压入土中。当二节桩压至离地面0.8~1.0m时(以施工方便为宜),进行接桩或放入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

步骤(6)接桩:焊接时预埋铁件表面应保持清洁,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垫牢,焊缝应饱满,为减少焊接变形,应采用对角跳焊;

步骤(7)送桩:施压桩最后一节桩的桩顶面达到地面以上1.5m左右时,再将下一支桩吊放在被压的桩顶面上,一直将被压桩的顶面下压至土层中,符合标高条件为止,然后将桩拔出即可;送桩侧面标出尺寸线,便于观察送桩深度;

步骤(8)截桩:如果桩顶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一段距离,而桩长和终压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截桩时用截桩器截断或用碎桩器破碎;

步骤(9)施工过程中注意桩沉降观测,并设置相应的观测点。

步骤(1)中,由于静力压桩机自重较大,因此桩位测放之前,对场地进行压实,确保场地承载力满足施工设备自重要求。

步骤(5)压桩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压力表,控制压桩阻力,调节桩机静力同步平衡,勿使偏心,并详细作好静力压桩施工记录;桩在沉入时,根据静压桩机每一次的行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

步骤(5)压桩过程中,当桩尖碰到硬夹层而压不下去时,以最大压力压桩,忽开忽停,使桩有可能缓缓下沉穿过砂夹层;如桩尖遇到其他硬物时,及时处理后方可再压。

此外,在施工前先进行材料检查,通过合格证明材料、材料外观检查等方法,确定材料是否合格,之后报监理检查合格。

并且,在定位放线、装机就位调平、校正垂直度的每一步中都进行复核,保证桩机正确运行。

施工前合理安排压桩顺序,同一单体建筑物一般要求先压场地中央的桩,后压周边的桩;先压持力层较深的桩,后压较浅的桩;出现桩身上抬后一般采用复压的办法使桩基按正常使用,但对承受水平荷载的基础要慎重处理。

在管桩施压完毕后立即灌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底,使桩端不漏水,桩端附近水压平衡,桩端土承受三向压力,承载力能保持稳定。

由于圆锥形桩尖易滑,施工前改进桩尖形式,施工后用压力灌浆把桩底破碎混凝土粘结住,适当折减承载力设计值。

接桩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接桩,分两层焊,焊完后5min才能施压;焊接时预埋铁件表面应保持清洁,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垫牢,焊缝应饱满,为减少焊接变形,应采用对角跳焊;送桩时应保持送桩器垂直,送桩快至标高时应缓压,严防超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