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1370发布日期:2019-03-20 00:4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山地建筑的多级边坡一般采用桩锚式挡土墙进行支护,即先在边坡上进行抗滑桩的施工,再待拟建建筑物结构封顶、下部基坑回填后,最后进行预应力锚索的安装和张拉施工。按照设计理论,应用此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边坡支护。实际在施工过程中,山地建筑出坡阶±0.000后至结构封顶,结构荷载是逐步增大的过程,荷载的增加对下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虽然,最后需要在抗滑桩上对锚索一次性施加预应力以保障边坡安全(锚索张拉过迟,也会出现边坡的滑动);但是,荷载增加过程中,多排锚索张拉的安全富余在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为此,针对山地建筑施工过程中荷载的逐步增加,可以提前对部分锚索进行张拉,以抵抗部分荷载增加值对边坡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合理、准确的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包括以下:

1)对山地建筑所在坡阶的上边坡、下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

2)按计算结果,在山地建筑多级边坡上进行抗滑桩施工;

3)抗滑桩间的挡板施工完毕,形成桩锚挡墙;

4)在多级边坡的坡阶上进行山地建筑的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

5)将山地建筑地上楼层总数m与桩锚挡墙竖向锚索总排数n进行对应分类,得到对应系数l=m/n;此外,定义锚索排数从下部至上部依次标示为t1、t2、~tn;

6)当地上建筑建造完成第l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⑩回填至抗滑桩竖向锚索最下一层t1位置处;

7)桩锚挡墙最下一层t1位置处锚索张拉施工;

8)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楼层施工,当施工至第2l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回填至竖向锚索t2层位置处;

9)桩锚挡墙t2层锚索张拉施工;

10)同理,依次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施工,直至楼层结构封顶,建筑物下土层全部回填完毕,进行最后一排(最上排)tn层锚索的张拉。

所述的步骤1)中,边坡稳定性计算中需要明确当地地质条件、周边荷载等参数。

所述的步骤2)中,抗滑桩施工需要提供适合的工作平面。

通过抗滑桩的桩孔开挖,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跟踪检验和调整原定的支护设计。

所述的步骤3)中,完成的抗滑桩及挡板须要达到设计标高。

所述的步骤4)中,l为整数,当m/n为小数时,向上取整计算。

所述的步骤6)中,回填要压实,严格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

所述的步骤7)中,锚索张拉前,桩锚挡墙的混凝土强度需要达到100%,且检测验收合格。

锚索张拉前桩锚挡墙凌空面如有土覆盖,需要先卸载凌空面土再进行锚索张拉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将桩锚挡墙最后锚索的一次性张拉分配到施工过程中逐步进行,减少了建筑荷载增加对边坡的不利影响,提前释放了锚索张拉的安全富余度,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施工实践上弥补了现有一次边坡设计理论的不足。本发明大为提高了边坡过程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边坡支护的施工效率,为后续山地建筑的多级边坡全过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流程如下:

步骤1、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参数,对山地建筑所在坡阶的上边坡、下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如计算自然放坡坡度为1:1.5,采用桩锚进行支护;

步骤2、按计算结果,在山地建筑多级边坡上进行抗滑桩施工,抗滑桩1.5m×2.5m,桩长25m,嵌固中风化深度≥8m;通过抗滑桩的桩孔开挖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设计输入参数正确;

步骤3、抗滑桩间的挡板施工完毕,形成桩锚挡墙,其中,桩间挡板墙厚250mm,抗滑桩及挡板达到绝对设计标高120.5m;

步骤4、在多级边坡的坡阶上进行山地建筑的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其中山地建筑地下一层,基坑开挖深度最大4.5m;

步骤5、山地建筑地上楼层总数为20层,桩锚挡墙竖向锚索总排数为3排,得到对应系数20/3=6.67,向上取整为7;

步骤6、当地上建筑建造完成第7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回填至抗滑桩竖向锚索最下一排位置处;

步骤7、桩锚挡墙最下一排锚索张拉施工;须特别注意,锚索张拉前,桩锚挡墙的混凝土强度需要达到100%,且检测验收合格;

步骤8、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楼层施工,当施工至第2×7=14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回填至竖向锚索中间层位置处;

步骤9、桩锚挡墙中间层锚索张拉施工;

步骤10、同理,依次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施工,直至楼层结构20层封顶,建筑物下土层全部回填完毕,进行最上排锚索的张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前动态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山地建筑所在坡阶的上边坡、下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按计算结果在山地建筑多级边坡上进行抗滑桩施工;抗滑桩间的挡板施工完毕,形成桩锚挡墙;在多级边坡的坡阶上进行山地建筑的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将山地建筑地上楼层总数M与桩锚挡墙竖向锚索总排数N进行对应分类,得到对应系数L=M/N;当地上建筑建造完成第L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回填至抗滑桩竖向锚索最下一层T1位置处;桩锚挡墙最下一层T1位置处锚索张拉施工;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楼层施工,当施工至第2L层时,桩锚挡墙内土层回填至竖向锚索T2层位置处;桩锚挡墙T2层锚索张拉施工;依次继续进行地上建筑施工,直至楼层结构封顶,建筑物下土层全部回填完毕,进行最后一排(最上排)TN层锚索的张拉;本发明具有安全、经济、适用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宁;原育兵;武猛;赵建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8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