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67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边坡支护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结构,具体是一种边坡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对散落有大量孤石、危石的高大边坡的防护治理,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一直都倍感复杂且未能提出一套完善的处理措施。而随着水电、公路、桥涵、房产等领域的大力发展,高危边坡问题越来越多。

高大边坡的支护治理困难,其中,对高大边坡之上的孤危石进行清理尤为棘手。理由在于:1)高大边坡的孤危石清理费力,而且往往工程量大,较短的时间和采用一股的清理方法都难以彻底完全清除。2)高大边坡的孤危石的清理技术,还不很完善,机械很难上去,多是通过人工攀援作业。3)人工攀援高大边坡本身困难,攀援中要同时用力清除重量大的孤危石更为不易,简单靠人力等普通方式往往清理不彻底,容易留下安全隐患。4)攀援清理人员或借助安全绳的人工清理人员,可能因立足不稳而发生意外,也可能遭受上部清理不彻底的孤危石崩落冲击威胁。即施工人员的临时安保措施要求很高,而目前很难提供有效的安保保障。5)高大边坡清理期间以及清理不彻底而落下的孤危石冲击能量大,对坡脚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要道或平行作业的其他施工作业面危害巨大。

另一个方面,鉴于高大边坡上的孤危石清理困难,清理工期长,成本高,而在很多工程中,是不需要对高大边坡段上的孤危石进行大力清理或根本不需要进行专门清理的,在坡脚其他作业完成之后,即可任其边坡塌落。如棚洞工程,部分堤坝工程,坡脚部分区域的凿岩、钻探、绿化、治理等工程,这些工程将在坡脚布设坚实挡土墙或被动防护网等永久性安全保障措施的工程等,本身的目的即为防护边坡的塌落冲击。仅仅要求在这些工程施工期间,有一种有效措施,能对位于高危边坡危害范围内的坡脚作业面、作业面的人员设备等能进行有效防护,不至遭受高大边坡上孤危石塌落冲击威胁即可。

因此,需要一种对高危边坡危害范围内的人员、设备及建构筑物起到防护的安全保障措施的边坡支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支护的边坡支护系统对高危边坡危害范围内的人员、设备及建构筑物起到防护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系统,包括支护网、锚杆和挡土墙,锚杆穿过支护网锚固于边坡土体并将支护网压紧于边坡土体表面,挡土墙设置于边坡土体下方,锚杆包括可插入边坡土体的筒形杆体、同轴铰接于杆体内并关于杆体轴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抗拉板以及可沿轴向插入杆体内并推动抗拉板转动使其伸出筒形杆体外的芯轴;杆体的侧壁设有用于使抗拉板伸出的条形口;

进一步,支护网底边连接于挡土墙的顶部;

进一步,杆体底部形成用于刺入边坡土体的锥尖;

进一步,抗拉板的铰轴垂直于杆体的轴线;

进一步,芯轴外圆与杆体内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

进一步,芯轴上固定有用驱动其转动的手轮;

进一步,手轮与支护网之间弹顶有弹簧并通过弹簧将支护网压紧于边坡土体表面;

进一步,抗拉板为平行四边形板,且抗拉板朝向外侧的边设有切削刃;

进一步,芯轴下端为锥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系统,在对边坡进行支护时,利用锚杆将支护网锚固于边坡表面,支护网能够压覆孤危石,增大孤危石与坡表的摩阻作用,阻止孤危石下落,使得不稳定边坡段的抗滑力和抗滑力矩增大,阻止不稳定边坡段崩塌失稳,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被压覆的、自身重量较大的孤危石,即使下落,也只能沿支护网和坡表之间的有限通道向下滑落,不会滚出至坡脚下的道路或者破坏建筑物,边坡底部设置挡土墙用于阻挡从支护网与坡表之间滚下的落石,锚固支护网时,可先将锚杆的杆体插入土体内,此时杆体内的抗拉板收缩在杆体内,以减小锚杆插入土体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当杆体插入至设定深度时,将芯轴插入杆体内,芯轴底部为锥台结构,由于芯轴与杆体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因此,通过转动芯轴可以使其产生向下的推力,芯轴底部的圆锥面与抗拉板表面相抵并推动抗拉板转动,使抗拉板从条形口伸出至杆体外并嵌入于土体内,条形口的大小保证抗拉板在芯轴的推动下能够伸出杆体外,同时当锚杆受到拉力作用使抗拉板继续转动一定距离后,条形口底部将对抗拉板的继续转动进行限位,避免其继续转动至杆体内,也就是说抗拉板旋转至杆体外后,无法继续旋转至杆体内,抗拉板有效提高锚杆的抗拔能力,最后将压板连接于芯轴上,利用压板压紧边坡土体表面,最终完成对边坡的支护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网的锚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内的抗拉板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边坡支护系统,包括包括支护网7、锚杆10和挡土墙11,锚杆10穿过支护网7锚固于边坡土体8并将支护网7压紧于边坡土体8表面,挡土墙11设置于边坡土体8下方,锚杆10包括可插入边坡土体8的筒形杆体3、同轴铰接于杆体3内并关于杆体3轴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抗拉板4以及可沿轴向插入杆体3内并推动抗拉板4转动使其伸出筒形杆体3外的芯轴1;杆体3的侧壁设有用于使抗拉板4伸出的条形口6;在对边坡进行支护时,利用锚杆10将支护网7锚固于边坡表面,支护网7能够压覆孤危石,增大孤危石与坡表的摩阻作用,阻止孤危石下落,使得不稳定边坡段的抗滑力和抗滑力矩增大,阻止不稳定边坡段崩塌失稳,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被压覆的、自身重量较大的孤危石,即使下落,也只能沿支护网7和坡表之间的有限通道向下滑落,不会滚出至坡脚下的道路或者破坏建筑物,边坡底部设置挡土墙11用于阻挡从支护网7与坡表之间滚下的落石,锚固支护网7时,可先将锚杆10的杆体3插入土体8内,此时杆体3内的抗拉板4收缩在杆体3内,以减小锚杆10插入土体8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当杆体3插入至设定深度时,将芯轴1插入杆体3内,由于芯轴1与杆体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因此,通过转动芯轴1可以使其产生向下的推力推动抗拉板4转动,并使抗拉板4转动至杆体3外嵌入于土体8内,有效提高锚杆10的抗拔能力,最后将压板连接于芯轴1上,利用压板压紧边坡土体8表面,最终完成对支护网7的锚固。

本实施例中,支护网7底边连接于挡土墙11的顶部,这种连接方式能够保证从边坡滚下的落石均能被挡土墙11所阻挡,同时还能提高挡土墙1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杆体3底部形成用于刺入边坡土体8的锥尖5,锥尖5可有效减小杆体3插入土体8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作用。

本实施例中,抗拉板4的铰轴垂直于杆体3的轴线,而抗拉板4与铰轴相互垂直,抗拉板4采用这种布置形式便于使其转动并嵌入边坡土体8内,另外,杆体3所受的拉拔力的方向平行于抗拉板4,避免抗拉板4发生折断。

本实施例中,芯轴1外圆与杆体3内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因此,杆体3与芯轴1之间可进行螺旋传动,即通过驱动芯轴1转动可使芯轴1相对于杆体3沿轴向移动从而推动抗拉板4转动并伸出杆体3外。

本实施例中,芯轴1上固定有用驱动其转动的手轮2,作业人员可通过手轮2驱动芯轴1相对于杆体3转动。

本实施例中,手轮2与支护网7之间弹顶有弹簧9并通过弹簧9将支护网7压紧于边坡土体8表面,这种方式有利于使压板压与边坡土体8表面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抗拉板4为平行四边形板,且抗拉板4朝向外侧的边设有切削刃,抗拉板4转动并嵌入土体8时,其外侧边的切削刃可切开土体8,有利于减小该过程中抗拉板4受到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芯轴1下端为锥台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