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655发布日期:2019-01-16 06:2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



背景技术:

土聚水泥的性能特点土聚水泥的这种网络结构赋予其不同于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在工程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特点,时常会用于挡土墙建造,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挡土墙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地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633359u中公开的挡土墙,该挡土墙虽然在土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拉住墙体,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墙体与基底连接部收到的拉力,避免墙体与基底的连接部断裂,防止墙体倒塌,但是该挡土墙整体外部设计结构较为简单,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承重能力不足,导致使用性能明显不足,并且该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灵活性不够,无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整体外部设计结构较为简单,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承重能力不足,导致使用性能明显不足,并且该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灵活性不够,无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形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包括混凝土层、膨胀缝和挡土结构,所述混凝土层的左端上方设置有水泥层,且水泥层的上方红色只有沥青层,所述膨胀缝的右侧设置有路基块,且膨胀缝位于沥青层的右侧,所述挡土结构的中部设置有沙土层,且挡土结构位于路基块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水泥层的上表面与沥青层的下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膨胀缝垂直于沥青层的表面,并且路基块嵌于膨胀缝与挡土结构之间。

可选的,所述挡土结构以台阶状结构等距排列,且沙土层均匀分布于挡土结构之间。

可选的,所述挡土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泥主体,且水泥主体的上下两端内部均设置有承压钢筋,所述水泥主体的中部设置有植草坑洞。

可选的,所述水泥主体的上端最大宽度为300mm,下端宽度为260mm,且承压钢筋等距排列于水泥主体的内部,并且植草坑洞的中轴线与水泥主体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

可选的,所述植草坑洞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筋穿孔,且钢筋穿孔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钢筋穿孔的上方设置有限位通孔。

可选的,所述钢筋穿孔、定位孔和限位通孔各自之间均关于植草坑洞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钢筋穿孔的中轴线与定位孔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限位通孔设置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通孔结构。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右侧设置有渗水层,且渗水层的右侧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右侧设置有土方,且土方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

可选的,所述渗水层和砾石层均以倒“l”字形分布,且砾石层的右端表面与土方的左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并且植被层覆盖于土方和砾石层的上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混凝土层可以构成基本的地面路基,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层的质量要求并且混凝土层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而水泥层表面相对较为平整,并且通过沥青层可以使地面具有一定的扩张能力和缓冲能力,减少路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垂直应力。

2.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膨胀缝可以为沥青层在长时间使用中后具有一定空间的弹性收缩空间,当沥青层在高温天气下会产生水平膨胀,而膨胀缝则可以避免在没有膨胀空间时导致路面凸起开裂的情况出现,有效的保持了路面的使用寿面,并且通过路基块可以将路面结构与挡土结构进行分割,保持两者的独立性。

3.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挡土结构可以实现对路面两侧的土方结构进行分割限位操作,避免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土方坍塌,而挡土结构采用的阶梯状结构可以使土方带来的横向切应力分散更加均衡,并且挡土结构的建设过程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地形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面,同时水泥主体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便于使用者大批量生产,其中水泥主体内部采用承压钢筋作为应力支撑,提高了水泥主体的单体强度,而植草坑洞是用于建设完成后进行植被种栽。

4.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钢筋穿孔可以插入用于固定连接的钢筋条,从而保持每两个相邻的台阶层之间的位置固定,依此来减少水泥主体在长时间使用后的位移幅度,而定位孔则更加便于使用者对水泥主体的安装拼接操作。

5.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渗水层可以减少土方在长时间堆积后的含水量,保持土方不会具有过高的流动性,减少土方塌陷的情况发生,并且依靠砾石层可以增加土方的流动阻力,保持土方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植被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挡土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挡土结构单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挡土结构侧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挡土结构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层;2、水泥层;3、沥青层;4、膨胀缝;5、路基块;6、挡土结构;601、水泥主体;602、承压钢筋;603、植草坑洞;604、钢筋穿孔;605、定位孔;606、限位通孔;7、沙土层;8、渗水层;9、砾石层;10、土方;11、植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聚水泥挡土墙,包括混凝土层1、膨胀缝4和挡土结构6,混凝土层1的左端上方设置有水泥层2,且水泥层2的上方红色只有沥青层3,膨胀缝4的右侧设置有路基块5,且膨胀缝4位于沥青层3的右侧,水泥层2的上表面与沥青层3的下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膨胀缝4垂直于沥青层3的表面,并且路基块5嵌于膨胀缝4与挡土结构6之间,挡土结构6的中部设置有沙土层7,且挡土结构6位于路基块5的右侧,挡土结构6以台阶状结构等距排列,且沙土层7均匀分布于挡土结构6之间,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混凝土层1可以构成基本的地面路基,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并且混凝土层1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而水泥层2表面相对较为平整,并且通过沥青层3可以使地面具有一定的扩张能力和缓振能力,减少路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垂直应力,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膨胀缝4可以为沥青层3在长时间使用中后具有一定空间的弹性收缩空间,当沥青层3在高温天气下会产生水平膨胀,而膨胀缝4则可以避免在没有膨胀空间时导致路面凸起开裂的情况出现,有效的保持了路面的使用寿面,并且通过路基块5可以将路面结构与挡土结构6进行分割,保持两者的独立性;

挡土结构6的内部设置有水泥主体601,且水泥主体601的上下两端内部均设置有承压钢筋602,水泥主体601的中部设置有植草坑洞603,水泥主体601的上端最大宽度为300mm,下端宽度为260mm,且承压钢筋602等距排列于水泥主体601的内部,并且植草坑洞603的中轴线与水泥主体601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挡土结构6可以实现对路面两侧的土方10结构进行分割限位操作,避免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土方10坍塌,而挡土结构6采用的阶梯状结构可以使土方10带来的横向切应力分散更加均衡,并且挡土结构6的建设过程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地形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面,同时水泥主体601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便于使用者大批量生产,其中水泥主体601内部采用承压钢筋602作为应力支撑,提高了水泥主体601的单体强度,而植草坑洞603是用于建设完成后进行植被种栽;

植草坑洞6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筋穿孔604,且钢筋穿孔604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孔605,钢筋穿孔604的上方设置有限位通孔606,钢筋穿孔604、定位孔605和限位通孔606各自之间均关于植草坑洞60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钢筋穿孔604的中轴线与定位孔605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限位通孔606设置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通孔结构,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钢筋穿孔604可以插入用于固定连接的钢筋条,从而保持每两个相邻的台阶层之间的位置固定,依此来减少水泥主体601在长时间使用后的位移幅度,而定位孔605则更加便于使用者对水泥主体601的安装拼接操作;

混凝土层1的右侧设置有渗水层8,且渗水层8的右侧设置有砾石层9,砾石层9的右侧设置有土方10,且土方10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11,渗水层8和砾石层9均以倒“l”字形分布,且砾石层9的右端表面与土方10的左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并且植被层11覆盖于土方10和砾石层9的上端,该土聚水泥挡土墙,通过渗水层8可以减少土方10在长时间堆积后的含水量,保持土方10不会具有过高的流动性,减少土方10塌陷的情况发生,并且依靠砾石层9可以增加土方10的流动阻力,保持土方10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植被层11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综上所述,该土聚水泥挡土墙,使用时先铺设混凝土层1,通过混凝土层1可以构成基本的地面路基,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并且混凝土层1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然后依次铺设水泥层2和沥青层3,铺设沥青层3的同时需要流出余量铺设膨胀缝4,膨胀缝4可以避免沥青层3在没有膨胀空间时导致路面凸起开裂的情况出现,有效的保持了路面的使用寿面,并且通过路基块5可以将路面结构与挡土结构6进行分割,保持两者的独立性,其次根据土方10结构以及地面结构选择合适数量的水泥主体601,对其进行阶梯状结构铺设,在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钢筋条和钢筋穿孔604之间的配合保持每两个相邻的台阶层之间的位置固定,依此来减少水泥主体601在长时间使用后的位移幅度,而定位孔605则更加便于使用者对水泥主体601的安装拼接操作,然后在挡土结构6和土方10之间设置渗水层8以及砾石层9,通过渗水层8可以减少土方10在长时间堆积后的含水量,保持土方10不会具有过高的流动性,减少土方10塌陷的情况发生,并且依靠砾石层9可以增加土方10的流动阻力,保持土方10的整体稳定性,最后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在土方10上端处进行植被层11的栽种,利用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