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1779发布日期:2019-03-15 23:5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斜井明槽施工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井明槽开挖完毕后,进行钢筋砼施工过程,其主要工序为:先立墙壁柱及钢模板,墙壁柱间用圆木撑杆配合钯钜固定,模板与墙间用钢筋拉杆进行固定,再逐层浇筑混凝土,墙部浇筑好后,再在墙壁柱上架设碹胎并固定,碹胎上铺设好胎板,浇筑拱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进行拆模,并准备下一循环(同以上工序)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上述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可节省现有技术中支模和搭设脚手架所需的工料,能较方便地将模板等进行拆散和灵活组装并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井筒明槽段铺设轨道并将轨道的一端延伸至明槽底部,另一端延伸出井口,将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置于位于明槽底部的轨道,将提升设备与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连接并通过提升设备带动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沿轨道由明槽底部向井口的方向滑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可节省现有技术中支模和搭设脚手架所需的工料,能较方便地将模板等进行拆散和灵活组装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第三支撑架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第三支撑架、千斤顶和液压泵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斜井明槽滑动组件;10-轨道;20-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1-行走机构;22-第一模板;23-第二模板;24-支撑组件;241-第一支撑架;242-第一通孔;244-第二支撑架;245-第二通孔;248-钢管件;2481-第一钢管;2482-第三通孔;2483-第二钢管;2484-第四通孔;249-第三支撑架;25-千斤顶;251-底座;252-活塞杆;26-液压泵;27-防滑楔;291-第一槽钢;292-第二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中主要涉及斜井明槽滑动组件100。

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4,上述斜井明槽滑动组件100包括轨道10、提升设备(图未示)和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

其中,轨道10例如可以铺设于井筒明槽段中线位置并与斜井的倾斜角度一致。轨道10的一端向下延伸至明槽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出井口。可参考地,轨道10延伸出井口的距离可以为4-6mm,例如4mm、5mm或6mm。此外,也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缩短或延长轨道10延伸出井口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轨道10的轨距可以为400-1000mm,例如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900mm或1000mm。此外,轨道10的轨距可根据斜井明槽的实际尺寸进行调节。

请继续参照图2,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包括行走机构21、第一模板22、第二模板23以及支撑组件24。

提升设备连接于行走机构21并用于为行走机构21提供动力使行走机构21沿轨道10滑动。作为可参考地,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21可以是平板车,提升设备可以为绞车。绞车提升行走机构21沿轨道10由明槽底部向井口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整个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向上滑动。

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中的支撑组件24包括第一支撑架241、第二支撑架244和多组平行设置的钢管件248。第一支撑架241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撑架244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例如可以为焊接)于行走机构21的两端,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以轨道10铺设的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行走机构21的两端。较佳地,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相互平行。

第一支撑架241设有多个沿直径方向贯穿第一支撑架241的第一通孔242,第二支撑架244设有多个沿直径方向贯穿第二支撑架244的第二通孔245,多个第一通孔242与多个第二通孔245一一配合,值得说明的是,上述“配合”可以理解为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242与第二通孔245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也即是说,第一支撑架241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42,每个第一通孔242均沿第一支撑架241的径向方向贯穿第一支撑架241。多个第一通孔242优选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41。第二支撑架244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45,每个第二通孔245均沿第二支撑架244的径向方向贯穿第二支撑架244。多个第二通孔245优选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架244。

每组钢管件248分别对应贯穿一个第一通孔242和一个相配的第二通孔245,钢管件24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通过上述设置,可对第一模板22以及第二模板23进行固定,避免在滑动过程中,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发生脱落或晃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均可竖直设置并与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平行。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均用于抵住井筒墙的内壁。对应的,第一模板22远离第二模板23的一侧以及第二模板23远离第一模板22的一侧分别设置第三模板(图未示)和第四模板(图未示),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则浇注于第一模板22与第三模板以及第二模板23与第四模板形成的空间。

作为可选地,在实施例中,每组钢管件248均可以是仅为一根完整的钢管件248,该钢管件248贯穿第一通孔242和第二通孔245并且该钢管件24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值得说明的是,该条件下的钢管件248不能伸缩,也即第一模板22与第二模板23之间的距离为固定不变的。

作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每组钢管件248均可包括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第一钢管248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模板22,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242和第二通孔245并向靠近第二模板23的方向延伸,第二钢管248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内(也即第一钢管2481的内径大于第二钢管2483的外径),第二钢管248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模板23。通过设置上述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可通过调节第二钢管2483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内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一模板22与第二模板23之间的距离。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可是第一钢管2481穿过第一通孔242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架241与第二支撑架244之间的位置,第二钢管2483的远离第二模板23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245并在第一支撑架241与第二支撑架244之间的位置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中。或者还可以是第二钢管2483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45和第一通孔242并在第一模板22与第一支撑架241之间的位置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中。

但优选的方案是第一钢管2481与第二钢管2483的套设口位于第二支撑架244与第二模板23之间,该条件下,由于第一支撑架241与第二支撑架244对管径更大的第一钢管2481均具有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提高钢管件248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钢管件248对第一模板22与第二模板23之间的支撑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钢管件248的组数大于等于3。通过由上到下设置的多组钢管件248,可增加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的竖向方向上的支撑点,进一步提高第一模板22与第二模板23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再参照图2,支撑组件24还包括第三支撑架249,第三支撑架24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也即第三支撑架249与钢管件248平行设置。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架249,能够对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再参照图3,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还包括千斤顶25和用于为千斤顶25提供动力的液压泵26。液压泵26设置于行走机构21,千斤顶25的底座251连接于第一钢管2481,千斤顶25的活塞杆252连接于第二钢管2483以调节第二钢管2483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内的长度。

具体地,在液压泵26的作用下,千斤顶25的活塞杆252可以伸长,从而带动第二钢管2483向右滑动,也即缩短第二钢管2483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内的长度,在此情况下,第二钢管2483又带动第二模板23向右移动,增大第二模板23与第一模板22之间的距离。反之,在液压泵26的作用下,千斤顶25的活塞杆252可以缩短,从而带动第二钢管2483向左滑动,也即增大第二钢管2483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内的长度,在此情况下,第二钢管2483又带动第二模板23向左移动,减小第二模板23与第一模板22之间的距离。

通过千斤顶25、第一钢管2481、第二钢管2483、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之间的配合,能够较方便地调节第一模板22与第二模板23之间的距离,使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的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还包括与钢管件248组数相配的多个防滑楔27,每组钢管件248中的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的套设段均分别设有互配的第三通孔2482和第四通,每个防滑楔27同时贯穿相配的第三通孔2482和第四通孔2484以控制第二钢管2483在第一钢管2481内的滑移距离。通过设置防滑楔27,能够对第二钢管2483在第一钢管2481内的套设位置进行适当固定,避免在千斤顶25出现泄压等情况下出现第二钢管2483与第一钢管2481之间出现较大的滑移情况。值得说明的是,第三通孔2482与第四通孔2484的孔径大小均较防滑楔27尺寸稍大,以为第二钢管2483预留一定的理论滑动空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均可由多根废旧钢材连接而成,在此情况下,相邻的两根废旧钢材可通过法兰盘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22、第二模板23、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分别连接有第一模板槽钢组、第二模板槽钢组、第一支撑架槽钢组和第二支撑架槽钢组。

每个槽钢组均包括多根沿钢管件248延伸方向的第一槽钢291以及多根与第一槽钢291垂直的第二槽钢292(在同一水平截面上,第一槽钢291与第二槽钢292的投影相互垂直),第一模板槽钢组的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一模板22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设置,第二模板槽钢组的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二模板23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设置,第一支撑架槽钢组的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一支撑架241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设置,第二支撑架槽钢组的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二支撑架244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设置。

通过设置上述槽钢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模板22、第二模板23、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的牢固程度。

相应地,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于井筒明槽段铺设轨道10并将轨道10的一端延伸至明槽底部,另一端延伸出井口。将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置于位于明槽底部的轨道10,将提升设备与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连接并通过提升设备带动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沿轨道10由明槽底部向井口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将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置于位于明槽底部的轨道10之前,还包括组装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行走机构21,将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分别垂直连接于行走机构21的两端,于第一支撑架241开设多个沿直径方向贯穿第一支撑架241的第一通孔242,于第二支撑架244设有多个沿直径方向贯穿第二支撑架244的第二通孔245,多个第一通孔242与多个第二通孔245一一配合,取与第一通孔242的数量相等的多根长度相等的钢管件248并使每根钢管件248分别贯穿一个第一通孔242和与第一通孔242相配的一个第二通孔245,将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分别连接于多根钢管件248的两端。

其中,装配钢管件248可以是将外径小于第一钢管2481的内径的第二钢管2483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钢管2481的一端,组成钢管件248。

组装好钢管件248后,将钢管件248连接于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具体的,将第一钢管2481贯穿第一通孔242和第二通孔245并将第一钢管2481远离第二钢管248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模板22,将第二钢管2483的远离第一钢管248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模板23。

进一步地,于行走机构21设置液压泵26,于钢管件248表面设置由液压泵26控制的千斤顶25,将千斤顶25的底座251设置于第一钢管2481的外壁,将千斤顶25的活塞杆252设置于第二钢管2483的外壁。

进一步地,于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的套设段分别对第一钢管2481和第二钢管2483开设第三通孔2482和第四通孔2484,将防滑楔27同时贯穿第三通孔2482和第四通孔2484。

进一步地,于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之间安装第三支撑架249。

进一步地,将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一模板22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连接于第一模板22;将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二模板23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连接于第二模板23;将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一模板22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连接于第一支撑架241;将多个第一槽钢291与多个第二槽钢292沿第一模板22的高度方向依次对应交叉连接于第二支撑架244。

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组装好后,还包括于第一模板22的远离第二模板23的一侧设置第三模板,于第二模板23的远离第一模板22的一侧设置第四模板,于第一模板22与第三模板之间以及第二模板23以及第四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用提升设备带动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沿轨道10由明槽底部向井口的方向滑动并继续浇注混凝土,直至墙体完全浇注完毕。

墙体浇注完毕后,还可对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进行拆模处理。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是否偏移可根据以下方式进行校验:用钢卷尺测量分别沿竖直方向的上、中、下端测量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之间的距离,使用手拉葫芦对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进行微调使测量值基本一致,安上第三支撑架249固定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分别沿竖直方向的上、中、下端测量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之间的距离,同理地,使用手拉葫芦对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4进行微调使测量值基本一致,将第二模板23伸缩至设计值后对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进行固定。整体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校验在20-30分钟内可顺利完成。

试验例

以下对本申请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1)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简称滑模)加工费用

马莲台煤矿三五采区滑模加工共2套(其中另一套可由其改装,且符合建井时间要求),其由3名钳工用时10天加工而成,滑模使用钢板、槽钢、千斤顶25及矿用平板车等(可回收,故不计成本)加工,钢材约2.5吨,总重量为4.5吨。

滑模(2台)加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电费、焊条、钢材成本、管理费用组成;

人工成本:3×200×10=6000元

电费:2台×8.4度×1元/度×10小时×10天=1680元

焊条:30元/包×60包=1800元

管理费:管理人员工资共计2000元。

改装费用:500元

总计共:11980元

(2)普通模板加工费用

普通模板加工必须采购钢板、角钢、槽钢、钢管等钢材,加工2套模板(第三套进行改造);2套普通模板钢材共计9吨;人工费用、附加费、电费、焊条费用与滑模加工费用相同计算;

普通模板费用:

人工成本:3×200×10=6000元

电费:2台×8.4度×1元/度×10小时×10天=1680元

焊条:30元/包×60包=1800元

附加费:设计图纸,管理人员工资共计2000元。

改造费用:400元

采购钢材成本:9吨×3500元/吨=31500元

总计:43380元。

(3)本申请提供的滑模与普通模板经济效益比较

本申请提供的滑模加工费用为11980元;普通模板加工费用为43380元。同时本申请提供的滑模较普通模板能够缩短工期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施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行走机构21放置在轨道10上,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整体使用提升设备牵拉移动,传统的模板均需要人工搬运并支设,滑模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劳动消耗;本申请中的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可采用上下两层(井筒墙部、拱部分次施工)分层施工,墙与后一模的拱部同时施工,因拆模时间不同,墙部可有更快的施工进度。其较整体性模板大大缩短了拆模时间,提高了施工进度。

2.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从支设到校验完毕一般在20-30分钟内完成,但是传统模板支设一般在2个小时完成;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下部打开两侧模板直接与已浇筑墙体接触,因此只需要校验模板上部宽度即可,校验简单易行;普通模板支设完毕后,必须逐一校正,每次浇筑6m,模板至少校验16个点才能确保模板支设完好。相比较滑模的效验环节节约了较多的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时间。

3.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校验不仅简单,其准确度也是非常之高,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且实现较为简单;传统的模板精度低,常常出现加固不牢跑模或施工达不到验收规范要求。本申请中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的精度控制较传统模板优势明显,有效保证了井筒浇筑质量。

4.斜井明槽滑动模板装置20投资成本少,反复滑动浇筑不变形。钢管等可采用丁家梁煤矿废料加工而成,并可以反复利用。传统模板废工废料,施工过程中常需要更换。其在成本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