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囊袋控制污染的疏浚泥水下抛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1644发布日期:2019-05-11 00:4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下填筑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废弃淤泥进行水下填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对水环境治理加大重视,河湖海清淤疏浚工程体量日益增大。据估算,中国2017年河湖海年疏浚泥量已达60亿立方米,这么大体量的疏浚泥寻求处置或利用的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湖泊、海中造岛等水中浇筑工程及海底沙坑修复回填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填筑时又存在缺少浇筑材料或开山采石会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结合疏浚泥难处理、难利用以及缺少水中浇筑材料来源的难题,将疏浚泥处理后用来作为建筑材料在水下浇筑可以很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常规的淤泥浇筑方法一般是通过大规模船团配合,包括气泵船、固化材料供给船、固化混合船等协同,将淤泥材料通过长长的浇筑管道泵送浇筑至水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需的装备工艺都很繁琐,且成本很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另外,直接浇筑至水下的固化疏浚泥对周围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若采用简易的直接抛填淤泥,淤泥沉降过程中,受到水体的冲蚀,力学性质变差,并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淤泥或固化淤泥水下浇筑方法,这种新发明的浇筑方法需要具有二次污染低、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水下浇筑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囊袋控制污染的疏浚泥水下抛填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囊袋控制污染的疏浚泥水下抛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施工驳船上,将淤泥或混合好的固化疏浚泥泵入土工囊袋,泵填完毕后将土工囊袋封口;(2)使用驳船将步骤(1)中充填好的土工囊袋运送到填筑区域并准确定位(3)打开驳船开口,将充填有淤泥或混合好的疏浚淤泥的土工囊袋自然沉降到水下填筑区域。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固化疏浚泥由淤泥与固化剂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水泥、石膏、石灰、粉煤灰和高分子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固化剂具体种类可视实际填筑工程要求决定。

上述高分子固化剂种类可为乙烯基单体经高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固化剂。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的掺杂量为60-90kg/m3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土工囊袋材料为土工织布,选自纺土工布或无纺土工布。

本发明采用的土工囊袋,可在市面上获取,现有技术是将土工囊袋用作淤泥脱水的过滤介质,在本发明中将其作为淤泥或固化淤泥的包裹体,用于防止浇筑过程淤泥或固化淤泥在水流中的冲蚀。利用土工囊袋包裹淤泥或者固化淤泥,解决了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利用固化土直接抛填,而抛填的固化土对周围水体具有较大的影响,比如重金属、细小颗粒的扩散,而用土工囊袋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现有技术中利用普通土工模袋,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夹在上下两层土工织物之间,仅依靠固化土的胶结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密封性相对较差,而土工囊袋则是完全将固化土包裹在内,密封性好,固化土不会离散出去,也减少了对周围水体的影响。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淤泥的含水率为70%-75%。

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需的机械设备较少,操作简易,可以很好地降低人力物力的成本;(2)本发明将固化疏浚泥被包裹在土工囊袋内,在浇筑过程中不会有离散的风险,另外由于土工囊袋的阻隔,固化疏浚泥更难在浇筑完成后形成二次污染;(3)本发明的更快速有效、极具经济性,且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在室内进行小试试验,所用疏浚泥为大连湾底泥,平均含水率为71%,固化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掺量为80kg/m3

首先,将疏浚泥、硅酸盐水泥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将其填入容积约为0.2立方米的土工囊袋中,并用麻绳扎紧,共填满15个土工囊袋。

测试抛入前水池水的悬浮固体(suspendedsolid,ss)以及重金属的含量,然后将这些土工囊袋抛入长约4米、宽约3米、深约1.5米的水池中,抛填过程中立即取水样测定悬浮固体即模拟囊袋水下浇筑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情况。抛填完成7天后取周围水样测其ss以及zn、ni、cr、cu的含量,即模拟囊袋水下浇筑完成后的二次污染情况。

实验结果:原水池中ss值为25mg/l,zn、cu、ni和cr等重金属含量基本为零。浇筑过程中水样ss增量为12mg/l;浇筑完成后7天水样ss增量为2mg/l,ph增量为1.3,zn、cu含量没有增长,ni的增量为0.008mg/l,cr的增量为0.003mg/l。取一袋泥用袖珍贯入仪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80kpa。

对比例1:与实施例1比,所用的各类材料、配比、试验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唯一不同是固化淤泥不装在土工囊袋中,直接进行水下浇筑试验。同样的,测定抛填前的水样的指标,抛填过程中立即取水样测定ss,即模拟囊袋水下浇筑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情况;抛填完成7天后取周围水样测其ss、ph以及zn、ni、cr、cu的含量,即模拟囊袋水下浇筑完成后的二次污染情况。

实验结果:原水池中ss值为25mg/l,zn、cu、ni和cr等重金属含量基本为零。测的浇筑过程中水样ss增量为152mg/l,7天后取周围水样测其ss以及zn、ni、cr、cu的含量,最后测得水样ss增量为8mg/l,ph增量为1.5,zn、cu含量没有增长,ni的增量为0.016mg/l,cr的增量为0.007mg/l。取部分固化泥用袖珍贯入仪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92kpa。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土工囊袋,固化疏浚泥在浇筑完成后降低了二次污染,其次,浇筑后不会有离散的风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囊袋控制污染的疏浚泥水下抛填方法,包括(1)先将疏浚淤泥或混合好的固化疏浚泥泵入土工囊袋中,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土工囊袋封口;(2)利用开口驳船或其他工程机具装有淤泥或固化淤泥的土工囊袋运送至浇筑区域;(3)抛填土工囊袋入水中填筑。本方法相比现有水下浇筑方法,操作简易,降低人力物力,且土工囊袋也阻止了淤泥或固化淤泥的离析冲蚀,控制了淤泥穿越水体时可能发生的溶解、扩散、迁移等二次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王飞龙;吴思麟;舒实;范惜辉;崔岩;赵笛;李云全;刘既明;吴勇;尤星宇;黄献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26
技术公布日:2019.0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