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预保护套筒及桥梁免凿桩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643发布日期:2018-09-07 21:5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该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混凝土桩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破除桥梁桩头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参考图1至图3的施工工艺路线,按照工艺设计要求,桥梁灌注桩的顶标高应当高于设计标高0.5米到1米。比如,设计规划要打一根13米的混凝土桩,需要浇灌的高度为13.5米,然后再把多余的0.5米进行凿除。这是因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在桩坑中,石子有沉降现象,使得上部分0.5米段中石子含量较少,形成砂浆段,不符合强度要求,所以,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给予凿除。目前的桩头凿除方法为:采用切割机破除,存在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对状体钢筋损伤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桩预保护套筒及桥梁免凿桩头,用于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桩桩头破除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桥梁桩预保护套筒,为注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部分和平板部分,所述套筒部分外表面为光滑结构,内表面具有若干环状凸起,所述平板部分轮廓为三角形或者扇形。

进一步地,在套筒部分的外表面设计有至少一个翅片,所述翅片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部分和平板部分彼此垂直设置。

桥梁免凿桩头,包括,包括桥梁灌注桩桩身,在桥梁灌注桩桩身中设置有桩头主筋,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桩头主筋上分别套置一根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包括套筒部分和平板部分,所述套筒部分外表面为光滑结构,内表面具有若干环状凸起,所述套筒和桩头主筋之间形成多个密闭的空间,所述平板部分轮廓为三角形或者扇形,所有平板部分围合后在桩头部分形成断层。

进一步地,在套筒部分的外表面设计有至少一个翅片,所述翅片竖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保护套筒结构简单,可以批量化生产,注塑材质的保护套筒成本小于1元人民币,相对于施工成本,套筒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该保护套筒的使用,简化了桩头破解的难题,提高了施工速度,且可以避免对桩头造成的伤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施工便利性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桩坑示意图。

图2为桩头剔除前的示意图。

图3为桩头剔除后的示意图。

图4为钢筋笼立体图。

图5为剔除桩头的混凝土桩示意图。

图6为套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套筒的立体图。

图8为套筒在钢筋笼上的俯视效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套筒的立体图。

图中:100套筒,110套筒部分,111环状凸起,112翅片,120平板部分

200定位卡,

000主筋,010混凝土,020桩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4至图7,桥梁桩预保护套筒100,采用塑料材质的注塑结构,具有廉价、易于成型的特点,包括套筒部分110和平板部分120,套筒部分110外表面为光滑结构,内表面具有若干环状凸起111,环状凸起111的内径略大于钢筋的直径,当套置在钢筋上时,环状凸起与钢筋笼主筋之间形成接触,在套筒和钢筋笼主筋之间形成多个密闭的空间,避免水泥砂浆进入,有利于后续的桩头剔除工艺。

平板部分120,与套筒部分一体成型,平板部分整体为三角形或者扇形,当多个套筒围绕在钢筋笼上端时,多个平板部分围绕形成一个类似于圆形的结构,参考图8,由于平板部分120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板,在浇灌阶段具有避让的功能,在浇筑之后,平板部分120逐渐恢复水平部分,混凝土硬度达到设计硬度后,水平板的存在,可以在此处形成一个水平的断层,当有外力冲击时,可以在此断层处发生断裂,然后,可以将桩头移除。

桥梁免凿桩头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高于桩顶标高线的钢筋笼主筋部分套上本套筒100,并在套筒下部的主筋000上使用定位卡200进行限位,防止其向下滑动,其中定位卡200卡设在套筒和环形钢筋之间,长度为预定长度,参考图9。

第二步、浇铸桩的桩坑内浇筑混凝土010;等桩基砼的强度达到70%以后,开挖承台基坑,在承台开挖过程中,不能损伤和弯曲主筋。

第三步、待桩坑混凝土凝固后,将铁楔子沿着套筒平板部分打入到桩头部分020中,用铁锤或者机械设备敲击铁楔子,直至桩头与桩身产生分离裂缝;

第四步、在桩头上固定钢钎,通过卷扬机用吊绳将截好的桩头吊离桩身,即可完成。对于桩头部分,可以进行拆除破解处理。

实施例二

作为进一步的延伸方案,参考图10,在套筒部分的外表面设计有一个或者多个翅片112,翅片竖向设置,多个翅片的存在,可以在竖直方向形成多个分割区域,桩头分离后,在破解桩头的过程中,使得桩头更加容易破解,降低施工成本。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