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635发布日期:2018-09-07 21:5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



背景技术:

打桩机行走装置在打桩机整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打桩机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打桩机行走装置的性能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履带式行走装置得到广泛使用,目前两栖行走装置虽然逐步代替普通行走装置,但速度较慢,并且稳定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包括履带,所述履带的内部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该前轮包括一号主动轮和二号主动轮,所述一号主动轮和二号主动轮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一号主动轮和二号主动轮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号液压马达和二号液压马达,所述一号主动轮与一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二号主动轮与二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一号液压马达安装在其外侧的连接架的前端;该后轮为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两端均固定有旋转轴,且外侧的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接架的尾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液压马达安装在其侧面的安装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轮内侧的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轮的内沿与二号主动轮的内沿平齐,所述从动轮的外沿与一号主动轮的外沿平齐;所述一号主动轮、二号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高度均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的高度小于前轮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前轮设置成两个主动轮,并在两个主动轮的外侧分别连接一号液压马达和二号液压马达,能够通过一号液压马达带动一号主动轮旋转,通过二号液压马达带动二号主动轮旋转,能够增加该桩机的驱动动力,从而能够提高该桩机的行走速度,另外,由于设置两个主动轮同时转动,使得该桩机的轮子的体积增大,能够增加该桩机行走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的背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的前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的后轮的侧视图;

图中:1、一号主动轮;2、从动轮;3、履带;4、连接架;5、二号主动轮;6、连接轴;7、安装板;8、一号液压马达;9、二号液压马达;10、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包括履带3,履带3的内部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该前轮包括一号主动轮1和二号主动轮5,一号主动轮1和二号主动轮5通过连接轴6固定连接,便于使一号主动轮1和二号主动轮5的行动一致;一号主动轮1和二号主动轮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号液压马达8和二号液压马达9,使一号液压马达8向一号主动轮1提供驱动力,二号液压马达9向二号主动轮5提供驱动力,从而能够快速的驱动前轮,且驱动难度降低,从而能够提高该桩机的行走速度;一号主动轮1与一号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相连接,二号主动轮5与二号液压马达9的输出轴相连接,一号液压马达8安装在其外侧的连接架4的前端,便于使桩机两侧的连接架4能够连接起来,从而使桩机的机体安装在两个连接架4的上方;该后轮为从动轮2,便于使一号主动轮1和二号主动轮5转动时带动履带3移动,进而使履带3带动从动轮2移动,完成使桩机移动的工作;从动轮2的两端均固定有旋转轴10,便于使从动轮2能够自由的旋转;且外侧的旋转轴10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接架4的尾端。

二号液压马达9安装在其侧面的安装板7上。

从动轮2内侧的旋转轴10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板7上。

从动轮2的内沿与二号主动轮5的内沿平齐,从动轮2的外沿与一号主动轮1的外沿平齐;一号主动轮1、二号主动轮5和从动轮2的高度均相同。

连接架4的高度小于前轮的高度。

该种新型桩机走机装置,通过将前轮设置成两个主动轮,并在两个主动轮的外侧分别连接一号液压马达8和二号液压马达9,能够通过一号液压马达8带动一号主动轮1旋转,通过二号液压马达9带动二号主动轮5旋转,能够增加该桩机的驱动动力,从而能够提高该桩机的行走速度,另外,由于设置两个主动轮同时转动,使得该桩机的轮子的体积增大,能够增加该桩机行走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