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管道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314发布日期:2018-11-16 20:3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防水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管道处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的建筑。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因此,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

在地下室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进入地下室墙体内部,因此,防止地下水通过管道渗入地下室内就是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传统的防水措施是,在管道和墙体之间采用各种发泡剂和防渗胶来进行挡水,但防渗发泡剂和防渗胶等材料长期水浸容易老化,导致防水性能丧失,进而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管道处的防水结构,通过设置止水环和排水部进行防水,利用挡水环阻拦渗入的水,并利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增强密封性,且挤压吸水件,将水经导水道排出,避免水流渗入地下室内,保证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外墙管道处的防水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通水管,所述墙体内设置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包括与通孔同轴开设于墙体内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挡水环,所述挡水环同轴焊接于所述通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挡水环周壁上绕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环形槽于所述挡水环靠近室外的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吸水件,所述吸水件与遇水膨胀止水条抵接,所述墙体内向下倾斜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槽和墙体外侧的导水道,所述通水管于墙体的两侧均套设有端部嵌设在墙体上的止水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止水环减少进入通孔的地下水,而当地下水进入通水管与通孔之间间隙时,其被挡水环所阻挡,并在环形槽中积聚。利用吸水件对水进行吸收,同时,与吸水件接触的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进一步密封挡水环和环形槽之间间隙,防止水渗透过环形槽,并且,对吸水件进行挤压,吸水件吸收的水从导水道排出。利用两端止水环减少渗水,并利用排水部及时排水,防止渗入地下室内的水,保证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部设置为多个,沿通孔轴向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层挡水环的阻拦以及对渗入的水的排除,进一步降低地下室漏水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靠近室外的外壁上开设有排水口,多个所述导水道远离环形槽的一端均与排水口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开设一个排水口,降低地下水经排水口进入墙体,进而进入地下室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墙体外的水进入导水道的挡水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水部阻挡地下室外的水由排水口进入导水道,保证墙体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部包括与排水口顶面滑移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排水口底面固定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靠近彼此的侧壁设置有相配合的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有水进入排水口时,第一挡块被推向第二挡块,两者的斜面相贴合而密封排水口,水流无法进入;当导水道中的水进入排水口时,第一挡块被推离第二挡块,由于第一挡块上设置的斜面,第一挡块打开排水口,方便水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上设置有防水垫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垫片增强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接触时的密封性,减少渗入导水道的水。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道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卷材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卷材层增强导水道的防水性能,避免导水道中的水渗入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环与通水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圈增强挡水环和通水管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因焊缝质量而导致挡水环和通水管之间存在间隙,保证挡水环对水的阻拦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墙体内设置排水部,利用挡水环阻拦渗入的水,并利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增强密封性,且挤压吸水件,将水经导水道排出,避免水流渗入地下室内;

(2)通过在导水道内壁上设置防水卷材层,增强导水道的防水性能,避免水流经由导水道进入墙体;

(3)通过在排水口处设置挡水部,既保证对外界水的阻拦,且保证导水道中的水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墙体;2、通孔;3、通水管;4、止水环;5、排水部;51、环形槽;52、挡水环;53、密封圈;54、遇水膨胀止水条;55、吸水件;56、导水道;57、防水卷材层;6、排水口;7、挡水部;71、第一挡块;72、第二挡块;73、斜面;74、防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地下室外墙管道处的防水结构,参见图1,包括墙体1,墙体1上开设有通孔2,通孔2中穿设有通水管3。为了防止水流经由通孔2渗入地下室内,通水管3于墙体1的两侧均套设有端部嵌设在墙体1上的止水环4,本实施例中,止水环4采用钢制止水环,并且在墙体1内设置有多个排水部5,多个排水部5沿通孔2轴向间隔设置。

排水部5包括与通孔2同轴开设于墙体1内的环形槽51,环形槽51内嵌设有挡水环52,挡水环52同轴焊接于通水管3的外壁上,为增强挡水环52和通水管3连接处的密封性,通水管3于挡水环52与通水管3连接处套设有密封圈53,本实施例中,挡水环52采用钢制挡水环,密封圈53采用橡胶密封圈。当水从通水管3和通孔2之间间隙进入环形槽51时,挡水环52对水进行阻挡。

当水流到环形槽51的下部时,为避免水经由环形槽51和挡水环52之间间隙渗入地下室内,挡水环52周壁上绕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54。当遇水膨胀止水条54遇水时,其膨胀变形而密封挡水环52和环形槽51之间间隙,保证密封性。

同时环形槽51于挡水环52靠近室外的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吸水件55,本实施例中,吸水件55采用海棉,海棉与遇水膨胀止水条54抵接。墙体1内向下倾斜开设有连通环形槽51和墙体1外侧的导水道56,导水道56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卷材层57,防水卷材层57由高分子防水卷材粘贴在导水道56内壁上而构成。结合图2,为减少外界经由导水道56进入墙体1内的水,墙体1靠近室外的外壁上开设有排水口6,导水道56远离环形槽51的一端均与排水口6连通。当吸水件55吸收环形槽51内的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54遇水膨胀,保证环形槽51和挡水环52之间密封性。当遇水膨胀止水条54膨胀后,其挤压吸水件55,将吸水件55中的水挤出,挤出的水经由导水道56流向排水口6,实现对渗入通孔2的水的排除。

排水口6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墙体1外的水进入导水道56的挡水部7,挡水部7包括与排水口6顶面滑移连接有第一挡块71,排水口6底面靠近导水道56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挡块72,第一挡块71和第二挡块72靠近彼此的侧壁设置有相配合的斜面73,斜面73呈向下倾斜设置。斜面73上设置有防水垫片74,本实施例中,防水垫片74采用橡胶防水垫片。当外界有水进入排水口6时,第一挡块71被推向第二挡块72,两者的斜面73相贴合而密封排水口6,水流无法进入;当导水道56中的水进入排水口6时,第一挡块71被推离第二挡块72,由于第一挡块71上向下倾斜的斜面73,第一挡块71打开排水口6,方便水的排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止水环4进行初步的防水,当水从通孔2和通水管3之间的间隙流入环形槽51时,水被挡水环52所阻挡,并且,吸水件55对水进行吸收,遇水膨胀止水条54遇水膨胀,增强环形槽51和挡水环52之间密封性。膨胀的遇水膨胀止水条54挤压吸水件55,挤出的水经由导水道56流向排水口6。水推动第一挡块71,使第一挡块71的斜面73与第二挡块72的斜面73脱离,方便水的排出。利用止水环4配合排水部5,对地下室外墙管道处进行防水,保证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