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9957发布日期:2018-10-30 21:2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不仅是护岸工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也将成为今后护岸工程建设的主流,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传统意义上的护岸工程通常以防止洪水决堤、漫溢、确保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河流的航运能力等经济功能为目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

但现在有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水利、交通等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留下许多裸露的开挖边坡、填土边坡、弃土边坡等,为防止船行波造成的岸坡侵蚀,用石块、混凝土、钢筋等高强度材料对河床及河岸进行硬化覆盖,岸坡的开挖建设使得原有植被群落遭到破坏,对河岸带陆域生态环境造成胁迫,水泥和混凝土等灰色硬性材料的大量应用对河道景观造成胁迫,渗透性和调节性较差,抗洪强度不够明显,工程投资较大,景观性较差,休闲、观赏和亲近水体等多项功能都没有达到,施工繁琐,整治效果欠佳,后期维护费高。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练习效果差等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上端设有坡顶平台,且所述坡顶平台与坝体固定连接,所述坡顶平台前端设有楼梯,且所述楼梯与坡顶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坡顶平台下端设有防护区,且所述防护区与坡顶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区前端设有格栅,且所述格栅与防护区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区下端设有枯水平台,且所述枯水平台与防护区固定连接,所述枯水平台下端设有肩台,且所述肩台与枯水平台固定连接,所述肩台前端设有承接管,且所述承接管与肩台固定连接,所述枯水平台下端设有混凝土板基,且所述混凝土板基与枯水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基下端设有护底,且所述护底与混凝土板基固定连接,所述护底下端设有护脚,且所述护脚与护底固定连接,所述护脚右侧设有安装渠,且所述安装渠与护脚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坡顶平台前端设有护栏,且所述护栏与坡顶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枯水平台前端设有滤袋,且所述滤袋与枯水平台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板基上端设有滤布,且所述滤布与混凝土板基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前端设有格栅门,且所述格栅门与格栅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前端设有连接口,且所述连接口与承接管固定连接。

与现代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调节性,通过采用生态护坡,使河床与护底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具有较好的抗洪强度和丰富的河流地貌,减少工程投资,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天然河岸形态以及河道冲刷强度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材质,在冲刷部位较弱的地区采用造价低的生态型护块,在冲刷部位较强的地区采用造价高的生态型钢丝网格,这对有大范围护岸要求的地区,可以大大减少工程投资,景观性大大提高,通过采用生态护坡,不仅增加了防洪功能,也为人类提供了休闲、观赏和亲近水体等多项功能,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施工简便,整治效果好,后期维护费用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护岸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楼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2-坡顶平台;3-护栏;4-楼梯;5-防护区;6-格栅;7-枯水平台;8-滤袋;9-肩台;10-滤布;11-混凝土板基;12-护底;13-护脚;14-安装渠;15-格栅门;16-承接管;17-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北方沿海条件下的生态护岸,包括坝体1,坝体1上端设有坡顶平台2,坡顶平台2与坝体1固定连接,坡顶平台2前端设有楼梯4,楼梯4与坡顶平台2固定连接,坡顶平台2下端设有防护区5,防护区5与坡顶平台2固定连接,防护区5前端设有格栅6,格栅6与防护区5固定连接,防护区5下端设有枯水平台7,枯水平台7与防护区5固定连接,枯水平台7下端设有肩台9,肩台9与枯水平台7固定连接,肩台9前端设有承接管16,承接管16与肩台9固定连接,枯水平台7下端设有混凝土板基11,混凝土板基11与枯水平台7固定连接,混凝土板基11下端设有护底12,护底12与混凝土板基11固定连接,护底12下端设有护脚13,护脚13与护底12固定连接,护脚13右侧设有安装渠14,安装渠14与护脚台1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坡顶平台2前端设有护栏3,护栏3与坡顶平台2固定连接,护栏3能有效保护游客们的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进一步的,枯水平台7前端设有滤袋8,滤袋8与枯水平台7活动连接,滤袋8能够将不慎丢入枯水平台7的垃圾进行阻隔,防止垃圾落入海中污染环境。

进一步的,混凝土板基11上端设有滤布10,滤布10与混凝土板基11活动连接,滤布10能够将因海水冲击而上岸的垃圾进行收集,进一步改善环境。

进一步的,格栅6前端设有格栅门15,格栅门15与格栅6固定连接,格栅门15能方便工作人员进入枯水平台7进行维修及垃圾处理。

进一步的,承接管16前端设有连接口17,连接口17与承接管16固定连接,连接口17能方便滤布10的拆卸,保证定时进行更换。

工作原理:首先,将需要建护岸的地方的水抽干,打下安装渠14,建起护脚13,然后建立护底12,两者是护岸的最底端,长期浸泡在水中,所以需要较好的材料,且需要达到指定的承载度,然后再建混凝土板基11和肩台9,肩台9处于海平面水位,所以需要建立滤布10,且滤布10建立在承接管16上,在枯水平台7上建有滤袋8,然后我们需要在枯水平台7上建立格栅6,防止有游客贪玩而掉入海中,也能防止游客们将垃圾丢入海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在格栅6上设有格栅门15,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在格栅6上端设有防护区5,防护区5内有楼梯4,在坡顶平台2上建立有护栏3,坡顶平台2是整个生态护岸最高层,可以供游客们在此观赏海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