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499发布日期:2018-11-23 18:2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桩。



背景技术:

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能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但抵抗拉应力的能力差,当压力波反射为拉伸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一般会在桩身上部出现环状裂缝。而且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通常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挤土效应使后打的桩难以打入或使地面隆起,导致桩上浮,影响桩的承载力,群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还会对邻近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施工程序复杂,工期长。

而传统钢桩因为焊接等原因,锤击次数过多或第一节桩不垂直时,桩身易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桩,增强桩身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包括混凝土保护层、钢管以及钢筋混凝土填充体,所述混凝土保护层浇筑于钢管外侧,钢筋混凝土填充体填充于钢管内;所述钢管外侧设有加劲肋,钢管内侧设有凸出于钢管内侧表面的凸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体由钢筋笼与混凝土浇筑而成,钢筋笼主体由螺旋箍筋构成,螺旋箍筋上焊接有纵筋。

优选地,不同层面的螺旋箍筋之间焊接有加劲箍。

优选地,在纵筋上每隔设定距离焊接一加劲筋,加劲筋垂直于钢管轴线。

优选地,螺旋箍筋上端盘旋密度大于下端盘旋密度。

优选地,所述螺旋箍筋上端焊接有短纵筋。

优选地,组合桩的截面为异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和钢筋混凝土填充体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

优选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薄处4-5cm,最厚处5-8cm,钢管管壁厚度6-14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螺旋箍筋上焊接纵筋,然后将螺旋箍筋同心放置于钢管内;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芯;将沉管打入地面预设深度,再将钢芯同心放置于沉管中,在沉管与钢芯之间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沉管并缓慢拔出沉管。

优选地,浇筑于钢管内部和外侧的混凝土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由于组合桩采用钢管和钢筋笼作为骨架,以混凝土作为血肉,钢管对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使得组合桩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当压力波反射成拉伸波的时候,可以避免钉体出现裂缝。同时,由于采用此结构,组合桩的体积小于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挤土效应小,不会出现桩难以打入地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混凝土保护层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局部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考图1-4,

组合桩,包括混凝土保护层1、钢管2以及钢筋混凝土填充体3,混凝土保护层1浇筑于钢管2外侧,钢筋混凝土填充体3填充于钢管2内;钢管2外侧设有加劲肋21,钢管2内侧设有凸出于钢管内侧表面的凸块22,加劲肋21绕管方向每90°设立一段,竖直方向的间距为50cm,凸块22凸出竖直方向间距为30cm。

加劲肋21和凸块22能够有效增强混凝土保护层1、钢管2、钢筋混凝土填充体3三者之间的黏结力,显著提高构建的极限承载能力,防止钢管与混凝土截面脱离,并且提高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可以保持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增强组合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其中的钢管2本身还给予混凝土水平方向的约束,使得结构抗拉力增强,单桩承载力较高。

钢筋混凝土填充体3由钢筋笼31与混凝土浇筑而成,钢筋笼31主体由螺旋箍筋310构成,螺旋箍筋上焊接有纵筋311。在钢管内填充由螺旋箍筋为主体构成的钢筋混凝土,同样增强了桩身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使桩身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因为使用了混凝土保护层,可以保护钉身钢管不受腐蚀,增加结构耐久性,延长组合桩寿命。

在不同层面的螺旋箍筋之间焊接有加劲箍312,增强钢筋笼31的整体结构强度。在纵筋311上每隔2米焊接一道加劲筋313,加劲筋313垂直于钢管2轴线。

由于桩身在收到拉应力时,开裂部分主要集中在桩身的上端部分,因此,在螺旋箍筋上端焊接短纵筋314;螺旋箍筋采用上端盘旋密度大于下端盘旋密度的结构,进一步增强桩身上端部分的结构强度,增强桩身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组合桩的截面采用异型结构,通过横截面异形效应对桩侧摩擦力的提高作用,有效提高了组合桩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混凝土保护层和钢筋混凝土填充体采用强度等级C30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绿色环保、节能、轻质高强度且耐久性良好、成本的优势。

参考图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薄处d1:4-5cm,最厚处d2:5-8cm,钢管管壁厚度6-14mm。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工厂预制钢芯:在螺旋箍筋上焊接纵筋,然后将螺旋箍筋同心吊装于钢管内;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直至钢管内部注满后待浆面接近开口,养护至硬化,待养护完全后,撤去模具,得到钢芯。

现场浇筑:将预制好的钉芯吊装至施工现场,先平整场地并将振动沉管打桩机安装就位,将沉管打入设计深度,沉管时钉尖沉管闭合,随后吊装钢芯沉入沉管中并使其和沉管竖直同心固定放置。通过沉管上侧的进料口向沉管空腔内浇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填料,启动振动拔管,边填料,边振动沉管并缓慢拔出沉管直至沉管拔出地面。待该种半预制半现浇的异形截面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钢管组合桩成型24小时之后,在地基表面开挖钉周围土,之后浇注承台4。最终完成一种半预制半现浇的异形截面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钢管组合桩。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组合桩,由于可以在工厂预制钢芯,具有工期短、效率高,施工简单方便的优点。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