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127发布日期:2018-10-13 02:0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楼一般供水方式只能供水至3-5楼,目前一般供水设备直接进入自来水管网后会产生负压作用,因为水泵的流量常常大于自来水管进水流量,从而造成管网压力下降,影响周边用户用水,为了解决这一供水方案的不合理,所以传统的供水方式需要在水泵的进口处修建水源水箱或屋顶水箱方式供水,然而水源水箱和屋顶水箱均易存在污染问题,因为水池的设计均存在溢流口,生活用的水箱为避免水质变坏还必须定期清洗,因而造成了饮用水的浪费,且屋顶水箱的建设造价很高,占地面积大,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屋顶水箱也会影响市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水源水箱和屋顶水箱均易存在污染问题,因为水池的设计均存在溢流口,生活用的水箱为避免水质变坏还必须定期清洗,因而造成了饮用水的浪费,且屋顶水箱的建设造价很高,占地面积大,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屋顶水箱也会影响市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底部插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左端连接有第一止回阀,所述进水管道的顶部均匀连接有三组增压泵,三组所述增压泵的顶部均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壁左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止回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在第二止回阀的左侧,所述箱体的左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箱体的内腔右侧连接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三组增压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包括控制箱保护壳,所述控制箱保护壳的内腔左侧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变频器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的内腔安装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增压泵的外壁涂覆有过氯乙烯防腐漆层。

优选的,所述箱体为铝合金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且避免水源的二次污染,利用变频器和增压泵调控水压,在用水高峰期时,亦能保证正常的供水,在用水低峰期时,停止增压,有效的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剖视图。

图中:1箱体、2进水管道、3第一止回阀、4增压泵、5排水管、6压力传感器、7第二止回阀、8控制箱、81控制箱保护壳、82接收模块、83处理模块、84存储模块、85控制模块、9变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左侧底部插接有进水管道2,进水管道2的左端连接有第一止回阀3,进水管道2的顶部均匀连接有三组增压泵4,三组增压泵 4的顶部均连接有排水管5,排水管5的外壁左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止回阀7,压力传感器6在第二止回阀7的左侧,箱体1的左侧安装有控制箱 8,箱体1的内腔右侧连接有变频器9,变频器9与三组增压泵4电性连接,控制箱8包括控制箱保护壳81,控制箱保护壳81的内腔左侧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接收模块82、处理模块83、存储模块84和控制模块85,接收模块82与压力传感器6电性连接,控制模块85与变频器9电性连接,接收模块82和存储模块84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处理模块83的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83 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85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进水管道2的内腔安装有滤网,增压泵4的外壁涂覆有过氯乙烯防腐漆层,箱体1为铝合金箱体。

工作原理:设定压力参考值并储存在存储模块84内,通过第一止回阀3 与供水管道连接,通过第二止回阀7与用水管道连接,当压力传感器6检测排水管5内的水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接收模块82,接收模块82将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83,处理模块83将传递的压力值信号与存储模块84内储存的参考值信号进行对比,当检测的压力值小于参考值时,处理模块83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85,控制模块85控制变频器9启动,变频器9调节增压泵4的输出电压频率,增加输出压力,提高水压,以便保证正常供水,当检测的压力值大于参考值时,处理模块83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85,控制模块85控制变频器9启动,变频器9调节增压泵4的输出电压频率,减小输出压力或停止输出压力,以便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